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

精彩内容,尽在“看鉴”!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

“郎里格郎,郎里格郎,艳阳天那么风光好,红的花是绿的草,我乐乐呵呵向前跑,踏遍青山人未老~”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2)

“大胆妖孽!我要你原形毕露!”

“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凎!”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3)

大威天龙,随着B站各路UP主的鬼畜视频,在去年掀起了一阵热潮。法海收蜘蛛精这一段剧情,哪怕仅仅是以文字载体描述,都能让人会心一笑,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画面。

白蛇传,这个国民级别的经典IP,给90后一代人留下的经典影响莫过于《新白娘子传奇》,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一度成为无数青年的梦中女神。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4)

可是无论在《新白娘子传奇》的电视剧中,还是在《青蛇》的电影中。法海这个角色都不讨喜,只要是妖怪,不管温和的还是残暴的,统统被收走,给人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无情与冷漠。

甚至在2013年蛇年,龚琳娜演唱的一首《法海你不懂爱》比肩《江南style》成为神曲,亮相于湖南卫视的跨年狂欢夜。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5)

法海呀法海,你怎么就不懂爱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再次深入《白蛇传》的故事,一探究竟。

BGM起,准备捉妖!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6)

广为人知的白蛇传的故事,最初来源于宋代的《西湖三塔记》。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7)

其故事内容为:乌鸡白卯奴,清明在西湖迷途,得到男主奚宣赞的救助。与白卯奴同居的两个妖怪,一个是婆子水獭獭,另一个是养母白蛇,二妖欲吃奚宣赞的心肝,两次都为白卯奴所救出,最后由奚宣赞在龙虎山学道的叔叔奚真人,运用法力取铁罐将三妖封印于西湖中心,并造三个石塔震慑。

很显然,这里的白蛇形象并没有如今影视作品中的美貌,而是一个老妈子,并且被视为恩将仇报的代表,人类救了它的养女,它却要吃人,这是在告诫人们人妖有别,不可共居。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8)

《西湖三塔记》的故事并非凭空捏造,杭州一带,古时同样有过蛇妖害人的记载,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成女人,时常蛊惑害人,陈芝光《南宋杂诗》中,也有“闻道雷锋蛇怪”之说。

不难看出,这里奚宣赞的叔叔奚真人就是后世影视剧作品中法海最初的原型。

其实在历史上,法海本人确实真实存在。

高僧法海本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儿子,他出家后,来到了金山一个洞中修炼。一天他正在打坐,突然有一条白蟒窜出,法海和尚运用神通,将白蟒赶走,这便逐渐有了法海与白蟒斗法的故事。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9)

白蟒与白蛇,法海与奚真人,龙虎山道教与佛教,金山寺与雷峰塔。这些千丝万缕的关联在明末冯梦龙编著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融为一体,基本定型了“白蛇传”的故事内核。

抛开白蛇传的诸多演变过程不谈,无论是道士还是禅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中都是不能结婚的(其实不然),难道法海不懂爱的原因就仅仅因为他是个僧人这么简单?

非也,对于法海,我们还需要更深一步的追溯。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0)

对于为什么法海要破坏许仙与白素贞之间的爱情,《西湖民间故事》中给出了答案:原本在西湖边上有个奇怪的卖汤圆的贩子,大汤圆卖一文而小汤圆卖三文,年幼的许仙因为来晚了只能买到小汤圆,但吃进去的小汤圆无福消受又吐了出来,随之汤圆滚下西湖。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1)

断桥下面有一条白蛇和一只乌龟,白蛇脖子长,抢着吃到了汤圆。乌龟不服气便与白蛇厮打,两人原本同是五百年道行,但白蛇吃了汤圆,这汤圆其实是仙丹,相当于五百年道行,乌龟因打不过白蛇,最后落荒而逃。

白蛇修道成人后与许仙相爱,而乌龟则逃到如来座下听经,偷盗几件宝贝后修成人形化名法海,并在金山寺做起了方丈,这也就是法海为什么在故事中总是要阻挠许仙和白素贞爱情的原因。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2)

将法海妖魔化为乌龟,只是文人笔下的一种奇思妙想,明末清初章回体小说《雷峰塔奇传》、弹词《义妖传》与小说《前白蛇传》对白娘子的形象加以美化,对白娘子的命运报以极大的同情,渲染了白娘子对许仙的坚贞爱情。

白娘子变成了一个正面人物,就必须有一个坏人出来,那就只能将法海妖魔化。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3)

前面也提到过,高僧法海本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儿子。放着好好的公子爷不当,为什么非要跑到寺庙出家呢?身为宰相的裴休又为何没有阻止自己儿子出家呢?只有了解法海年少时的故事,才能知道法海的不易。

唐宣宗大中三年,裴休身居宰相,他捐献了大量的金银修建密印寺。当时有皇子得了一种治不好的病,需要自庙中修行才能缓解,于是宰相裴休选择把自己的儿子裴文德送去代替皇子出家,从此长伴古佛,替皇子祈福。密印寺的主持灵佑禅师收裴文德为弟子,并给裴文德赐号“法海”。

裴休不是“卖儿子”,而是真心希望他能有所得。他送儿子出家的时候作了一首《警策笺》,字字句句朴实无华,全是劝勉儿子勤学思道的话。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4)

剃度以后,法海的师父灵祐禅师就命其日日苦行,三年劈柴,三年挑水。

从金贵少爷变成打杂挑水的和尚,法海也有想不通的时候,每次挑水时他就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

不知是不是法海的“诅咒”应验了,自那以后,寺院中的僧人吃了用法海挑的水做的饭,就消化不良,腹痛难忍。灵祐禅师听说了这件事,就趁着法海来他这里小参时对法海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法海听了惭愧不已,再也没有怨言,老老实实苦行。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5)

纵观法海的一生,他从来没有做出拆散别人家庭之事,就记载来看,他仅仅驱赶过一条攻击人兽的白蟒蛇入长江而已。大概正是因为这个记载,再加上民间传说的添油加醋,法海就成了拆散夫妻的坏人了。

如此看来,不懂爱并非法海的意愿,那么隐藏在法海背后,那个不懂爱的人,究竟是谁呢?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6)

还要回到白蛇的文学作品当中。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7)

白蛇传最初的故事主旨是劝诫警示,警告世人不要贪恋美色,情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而后不断发展,在白蛇传的成熟期,故事虽然浸染了封建礼教和佛家禁欲观念,但“爱情”已成为其中的重要元素。

法海之所以不懂爱,与法海本人无关,而是因为他所象征和代表的,是宋理学讲求的“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压制个人私欲的滋长,以实现长治久安的社稷稳定。

白蛇,许仙,这一仙一妖的结合,是跨越阶层的暗示。跨越阶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起义,故而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阶层流动最好没有,如果不能做到没有,那也是流动性越小越好,这是当权者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8)

可如此安居乐业背后的社会稳定,又何尝不是一个丧失了社会的基本活力和正面积极的能量的悲剧世界呢?

所以,不懂爱的法海,注定要失败,并且背上反派的罪名。

这,才是白蛇传迭代更新后蕴藏的最朴素的价值感和思想。封建社会的压迫之下,文字唯有绕一个大弯圈,将更朴素,更简单的道理浮于作品表面,才能庇佑其观念和思想不会被时代践踏,直到改革到来。

所以到了近代,二十年代末,各种“白蛇传”作品表现出了其真正内涵的“五四精神”,宣扬现代爱情观念,以表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为主题反对封建礼教,暴露社会的黑暗,揭示被封建势力压迫下的人生的苦痛,富于启蒙色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看不见的真相大威天龙(打散了多少爱情)(19)

发展至今,白蛇传的主人公从白蛇到青蛇,从缘起到许仙,高喊“大威天龙”的法海只能一次次在荧幕中败北。这是人民群众烙印在心中对于封建传统的永恒敌视,更是新时代普通大众也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呐喊。

白蛇传,它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永不消失,永不褪色。它将会得到那些有创造力的作家的青睐,一次又一次地在新的作品中苏醒、复活。

参考资料:

“白蛇传”的现代诠释

白蛇传|法海其实是一只复仇的乌龟

历史上真实的法海,他的身世背景有多好,你根本无法想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