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

说起来冰块,对现在的人来讲非常的常见并且容易得到,但是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想要在夏天吃到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冰箱,是20世纪初由瑞典人发明创造的,这就要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飞速的发展,到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冰箱,人们可以对瓜果蔬菜进行保鲜,也可以在炎热的夏季能够吃上喝上冷饮。现在的一切对于古人来讲,就像莱特兄弟说他们可以造出机器在天上飞一样,他们想象不到。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1)

最早出现的冰箱

当然也并不是说,古时候人们就是真的吃不到冰,最早关于古人夏天用冰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朝开始,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聪明的古人就开始借助工具并且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冰进行保存或者制作,这样就可以在夏季能够享受到冰凉带来的惬意了。

从商朝开始,人们就试着把冬天的冰块储藏起来,当然如大多数人所料,储藏的冰根本不足以支撑到夏日就融化干净了,也并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人不聪明,只是碍于社会发展限制,还没有到那个阶段,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没有进一步创新开来,就像现在一样,人类文明史这么多年,智能手机也就是最近一些年科技的产物。

当然如果大家认为是不是到了近代,古人才能在夏日用到冰,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勤劳聪明的古代人在周朝开始就能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就能用上冰了。并且在那个时候,王宫就开始设置专门的部门去管理冰,那个时候储存冰的地方称之为“冰窖”,《周礼》中记载:有冰人,掌斩冰,淇凌。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有管冰这个职位,掌管分割切割冰块,储存冰到冰室里,这里的冰室指的是“冰窖”。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2)

切割和储存冰块

当时,宫廷有专门的人负责挖冰窖,然后在冬季的时候把冰从河道切割出来,分割成整齐的大大小小的冰块,把它们放到冰窖中,下面铺上芦苇和蒲席,然后在冰块的最上面盖上稻草,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较低的温度,但即使是这样,到了夏季这些冰块也没有很多的保存下来,有三分之二的冰块会融化掉,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冰,只要加大储存量,加大冰窖的面积才能够保证夏日充足的使用,这样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冰在当时只有王侯将相才能够享受到,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讲,是没办法接触到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发明了专门盛冰的容器-冰鉴,在1978年湖北随县就出土了这样一件青铜材质的冰鉴,长76厘米,宽76厘米,高63厘米,做工优雅,设计巧妙。冰鉴在当时有木质和青铜两种材质,常被用于保存食物或者散发寒气使屋内凉爽。在《周礼·天官·凌人》记载:“祭祀供冰鉴。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冰也是被王公贵族所用。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3)

春秋战国出土冰鉴

此外这个时期关于冰的记载也有不少的书籍,如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记载:挫糟冻饮,酌清凉些。在《吴越春秋》中也有记载到: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冰厨”指的是夏天的时候给皇帝提供饮食的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又被称之为“冷宫”,这个词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后面我们常听到的这个词就来源于此,但是那个时候指的却是提供供王室夏季能够吃冷饮的地方。 《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讲述的是在秦朝前期的人们,在每年的腊月凿冰储存到冰窖之中,然后到夏日的季节将冰块拿出来使用,1976年,我国考古人员在陕西凤翔雍城的姚家岗一带发掘了东周时期遗留的秦国的凌阴遗址,据测算,遗址内的冰窖的容积达到了190立方米,通俗来讲满冰窖储存冰可达190吨!当然这并不是所有,都城当时大大小小的冰窖10个以上。

到这里有人会有疑问,除了储藏冰到夏日用,古人能不能制冰供自己使用?答案肯定是能,但是目前关于最早能够制冰的时间存在分歧,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门人写了一本书《淮南万毕术》,这本书记录的内容倾向于自然科学,也就说它的内容探讨的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人的科技的变化和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变化,有人把这本书比作是当代有关物理和化学的研究和记录。此书中就记载着如何制冰的方法,原文是这样些写的:“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翁指容器,多以指陶器;新缣指未被使用的织物;沈为井;所以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夏天的时候,用窄口巨瓶放水煮开后用织物密封放到井中造冰。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4)

淮南万毕术

那既然汉朝就有记载造冰的方法,那是不是最早就是汉代呢,并不是这样,因为这有悖于物理常识,我们知道水结冰的温度要低于0度,但是当时即使是深井也没有零度,所以现代就有专家为了求证是不是这样,按照此书的方法实验了很多次也没有得到想要的冰,所以基本推测不太现实,这里的三日成冰,“冰”有可能指的是凉的意思,因为据实验最低达到的温度在7度左右!当然也不能就此否定古人的智慧,也可能其中有我们不知道的特殊的工艺方法来实现。

而真正没有争议的制冰的时间是出现在唐朝,特别是唐朝末期人工制冰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这得益于人们生产火药时发现了硝石,硝石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属于矿产的一种,这种晶体常见于温度比较低的墙角落里,颜色像霜一样,后又被人常之为“墙霜”,它化学上也有一个名字叫“硝酸钾”,在农村种过庄稼施过化肥的人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化肥粘了一点水不小心弄在了皮肤上,就会瞬间感觉到非常冰凉,甚至是冰冷刺骨!这就是因为化肥中含有硝酸钾也就是上面说的硝石,它有一个特性就是硝石融于水后会迅速的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水温急速的降低甚至是结冰,于是,大家就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来制作冰,唐朝时候制作的冰饮多种多样,比如制作冰镇饮料时,人们就会先去拿一个大大的盆子,盆里放上水,然后再找来装好水的陶罐,把它放到盆里面,此时通过往盆里不停加硝石,使水温不断的迅速降低,这样罐内的水就会结成冰,聪明的古人会往罐里加入糖和食用的香料,这样做出来的冷食甘甜可口,浸入心怀!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5)

硝石造冰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各种冰饮,现在人喜欢和冰镇啤酒,古人也一样,夏日里会把酒用冰来降温,这样就得到了冰酒喝起来从喉咙到胃里的那种冰爽在当时也是好不惬意。同样世界上最早的“冰激淋”也出现在了唐朝,当然那时的名字并不是冰激淋,而是名为【酥山】,那么古代的冰淇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大致的做法是:在最下面放上刨冰或者冰沙,冰沙最多,然后在上面放上奶油、酥油,最后在上面插上花朵,这样好看又好吃的酥山就做好了,甚至是当时用上了天然的食材提取的色素进行颜色搭配,样式并不比现在的少!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6)

古代饭桌上的【酥山】

到了宋代的时候,造冰更是得到普及,甚至一些普通的民众也能够在家自己造冰来制作各种各样的冰食。最有代表性的是宋朝的商人们开始在冰中加入各种果汁和种类繁多的水果,就像现在的“冰粥”一样,当时有了非常有名的吃食“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据《宋史.礼志》中记载,到了夏日的时候,皇帝就会给臣子一些特别的赏赐,比如“蜜沙冰”,这里的蜜多指“蜂蜜“”,沙指“豆沙。虽然豆沙在当时还算普及,但是蜂蜜可不是普通人就能享受到的,也只有王宫大臣才能享用到,所以常被用于皇帝对臣子的赏赐。

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述了当时汴梁也即是现在的开封六月时节的“巷陌杂卖”中就有“冰雪凉水”,并且是“巷陌路口,桥门市皆卖”,由此可见那个时期冰饮也成了一种很普遍的存在了,在大街上路人都可以随时买到冰饮了。我们在非常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卖冷饮的摊位,如有一处是在伞蓬下挂有“饮子”两字招牌。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7)

清明上河图

到了元朝的时候,人们开始在冰中加入牛奶和果酱,这样是不是就更像现在我们常吃的冰淇淋了。

一直到明清时期,古人使用冰和制冰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的采用储冰或者制冰的两种方式能够在炎热的夏季享受冰凉!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储冰的规模达到最甚,有官冰窑,府第冰窑,商民冰窑之分。

古代的冰是怎么保留到夏天的(古代的人如何能够夏天吃到冰的)(8)

冰窖遗址

硝石制冰的方法在13世纪的时候由马可波罗传入欧洲,比中国落后500多年,但是由于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最终制冰技术在近代科技落后于欧洲,即使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冰淇淋”的雏形也被现在认为由外国传入中国的。

中国有着悠久的储冰和制冰历史,得益于古代的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从商朝开始古人们就开始藏冰,唐朝制冰技术的出现使冰饮开始慢慢的为大众所用。

这就是整个历史中关于古人如何夏日用冰的探究和论述,不足之处还请大家留言指正哦,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喜欢的朋友们点个赞吧,如果还有希望了解其它的关于古人智慧的知识,欢迎留言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