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母亲准备礼物(我为母亲送饭汤)
上世纪 70年代,现在的乡镇还叫人民公社,下面是行政自然村,我就生活在淄川区淄城公社菜园村。
每年的六月份,到了小麦收获的季节,社员们会把收割好的小麦用拖拉机送到麦场上,村里的家庭妇女全部出动㧿麦秸。大家用特制的铁齿梳子和镰刀将小麦疏理好,把麦穗割下来,麦秸捆起来,然后通过脱粒、晒干,就成为等待磨面用的小麦。
我母亲也在这群妇女的行列中。
那时我正在上小学,还是十几岁的孩子,麦收的时候放暑假。每当母亲去㧿麦秸,我都会去给母亲送饭汤。这种饭汤是把小米炒焦,然后放在锅中烧开熬成的,喝起来有点焦糊的味道,能够解热下火,还能帮助消化。
送饭的主食大多是煎饼,加上母亲早上做好的小菜。我放在锅中加热用布包好。 每次到麦场上送饭汤,看到骄阳似火,妇女们都汗流浃背地忙碌着。大家围坐在麦垛旁,把镰刀放在自己的臀部下面坐压着,镰刀头向上。每个人把自己跟前成梱的小麦抽出一大把,用左手抓着不停地向下㧿,右手用特制的大铁梳子把麦叶梳理掉,让麦穗充分暴露出来,然后放在镰刀上割下,扔到麦场上。被切割下来麦秸则用草绳子捆好放在身后,每个人的身后面会堆着几十个麦捆。
那时候大家挣的是工分,工分按计件的方式计算,我母亲每天挣不到10分工。
到了年底,村民们才能知道每分工多少钱,有的村庄每10分工不到一毛钱。我们村平均10分工七八毛钱。这样算来,母亲在麦场里的劳动虽然辛苦,但收入却很低,每天才赚五六毛钱。那时候猪肉的价格每斤七毛八,一天的收入买不到一斤猪肉。
我大多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给母亲送饭汤,每次去都会看到母亲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很心痛,暗暗发誓,一定认真读书,长大后有所作为,让母亲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多少年后,我的愿望实现了。1995年,父母住上了装修好的带卫生间的商品房,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有一次母亲在我们村的大槐树下乘凉,我车开到了她的跟前,她高兴地对周围的人自豪地说,现在遇到好年代真享福,两个儿子都买上了轿车。
母亲健在时,只要闲睱时,我都会开车带母亲游览观光。
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4年,每当她的祭日到来的时候,总会想到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谨以此文表达对我母亲深深的怀念。
作者简介:黄衍强,男,汉族,1958年3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淄博市名中医,淄博延强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
壹点号 文学博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