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中最大的人物(西游中唯一的佛系青年)

西游中最大的人物(西游中唯一的佛系青年)(1)

(蜗牛看西游第1508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这几天,莫名被一个词撞晕了,无论是党报还是街边报、大号还是垃圾号、微博还是朋友圈,都在谈论“佛系青年”

西游中最大的人物(西游中唯一的佛系青年)(2)

一般情况下,“蜗牛看西游”是不蹭热点的,因为来得太快,去得更快,往往还没等蜗牛憋出一篇文章来,就已被国脸官脸网红脸炒烂大街了,蜗牛连滚带爬都赶不上,因此干脆不追,爱咋咋地!

但说到“佛系青年”,蜗牛却不得不发声了,因为不少人认为,“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就是《西游记》极力推崇的方式,甚至有人说,成佛的最高境界是“空”,“空”就是“佛系青年”的标签。

只是,这个“佛门高僧”不过20多岁,过早的心就老了。

很多人认为,西游中有很多“佛系青年”,猪八戒就是其中优秀代表。

的确,他身上有不少“佛系青年”的标志:别人求之不得的取经指标,他却不珍惜,动不动就喊散伙;别人十分看重的果位,他却宁愿选择老婆小孩热坑头。

一遇到妖怪,他打不赢就跑,打得赢也要跑;一遇到美女,立刻口水长流双脚走不动。

西游中最大的人物(西游中唯一的佛系青年)(3)

但是,猪八戒身上却有几个“佛系青年”不具备的品质——

抗挫折性强。无论孙悟空如何戏弄他,无论妖怪怎样折磨他,他转眼就忘,仍挑着担乐呵呵地赶路。为什么读书时的差生做生意往往能成功?因为他们从小练就了一张厚脸皮,绝不会因为脸面而放弃一次成功的机会。

天生乐观。如果一般人从天上摔下来,从堂堂的正部级领导变成一只丑陋的猪,恐怕早就自杀了,即使是“看淡生死”的“佛系青年”可能也稳不起。但猪八戒不,该吃吃,该喝喝,看到美女依然要去追求。

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在荆棘林,八百里山林全被植被覆盖,走一步都困难。猪八戒主动请缨,用钉钯开路。干了一天一夜,连唐僧都劝他歇歇再干,他却说:“师父莫住,趁此天色晴明,我等有兴,连夜搂开路走他娘!”

在满是污秽的七绝山,其它人闻到稀屎味就要吐,连孙悟空也不愿意去开路。是八戒用他吃饭的嘴,硬生生在烂泥中拱开一条一百多里长的路。

此外,猪八戒全程挑担,孙悟空搞不赢时,还积极协助除妖。取经路上,他打死的妖怪最多!因此,除了嘴臭点,性情懒点,他真不是合格的“佛性青年”。

有人说沙僧是“佛性青年”。的确,他身上也有不少标签。

比如,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唐僧几次冤枉孙悟空,狂念紧箍咒,他明知师父有错,但就是紧闭嘴巴不开腔。三打白骨精之后,猪八戒把孙悟空请回来,猴子当面责怪他:“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都弄嘴施展!”

比如,轻易不发表意见,一切以师父和师兄们说了算。在金兜山,猪八戒偷了三件背心出来,师父不穿,八戒让他穿,他也穿上了。在狮驼岭,猪八戒以为狮子精把孙悟空吞了,回来就分行李,他也默默跟着分行李。所以,难怪有人说沙僧的台词只有三句: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但是,沙僧身上也有很多优秀品质。

对人情世故很了解。也许正因为天庭机关的惨痛教训,所以他对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孙悟空听说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孩子,急着要赶去认亲,沙僧却告诉他:“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猴子不听,吃了大亏。

非常会说话。猪八戒说话从不经过大脑,所以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但沙僧因长期在机关磨练,说话有理有节。比如孙悟空(其实是六耳猕猴)抢走了行李要去西天取经,他奉命去花果山劝解,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让六耳猕猴也挑不出理来。

目的非常明确。唐僧因不听孙悟空的劝,导致他被红孩儿抓走,孙悟空心灰意懒,也提了一次分行李,八戒赶紧附和,他大惊道——

“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所以,别看沙僧表面忠厚人云亦云,但一到关键时刻,有自己非常明确的主张,并且为这个目标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这也是“佛系青年”所不能比的。

那么,西游世界有没有“佛系青年”呢?还真有一个!

在原著第九回,开篇就提到两个闲人,一个是樵夫李定,一个是渔翁张稍。两人喝了酒,在泾河边晒太阳吹牛皮。一个吹自己山青,一个吹自己水秀,然后两个就各种攀比。

比的内容不是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的官,而是比谁过得更安逸。一个说我山里好,一个说我水里舒服。最后张稍完胜,原因是算命先生袁守诚每天会给他算一卦,按袁先生指点捕鱼,必定会满载而归,而他只需回报一尾金色鲤鱼即可。

所以,他可以过着没有压力的生活。正因为没风险,因此也无欲无求,每天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没有任何追求,也不想改变现状,甚至每天连多打一网都懒得。他觉得这样的日子能将就了。

如果要算“佛系青年”的话,他基本能挨得上边。

西游中最大的人物(西游中唯一的佛系青年)(4)

在我们很多文学作品中,往往歌颂或向往这一生活状态。比如陶渊明,追求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甚至勾画了“桃花源记”这一美妙世界。

一些“佛系青年”认为,我现在过的就是大师们的这种生活。

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固定资产没达到王健林的一个小目标,你根本过不上,或没资格过这样的生活!(陶渊明在当时可是大文豪,有很多人资助他)

比如,你得租一块地吧(还不得少于30年),得盖一幢象样的房子吧,得买一辆车吧,得修一条路吧,得开辟一块花园吧,得请工人定期维护吧……不然,你怎么住,怎么去,怎么休闲?但大家可算算,这搞整下来得花多少钱?

长期居在山中,父母谁养?就算不需要你养,总得给一笔赡养费吧?如果他们生病了,你得准备一笔应急金吧?

孩子的教育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当野人。如果要进学校,总不能年年让他倒数第一吧?那样会对他信心造成极大打击。如果让他们学好,培训班能少吗?上培训班,你不陪着能行吗?

所以,很多人学习陶渊明,花了一大笔钱在山中购买了房子,结果长期闲置,一年去住不了两天,生生放坏了。

或许有人说,我大隐隐于市,每月赚的钱够生活就行。那你没房怎么结婚?结了婚小孩怎么养?家人或自己突然生一场大病怎么办?

就算你赖在父母家,也不结婚没有娃,但你老了怎么办?平时总有朋友来吧,你不可能请朋友吃方便面吧?可请客的钱从哪里来?每年总得出去转转吧,旅游的钱又从哪里来?

千万不要说吃低保、凭医保就够了。

所以,你要想在现实环境中生存,并且生存得好一点,过得像个人样,你就没资格当“佛系青年”!这种生活状态是过早地放弃了努力的权利,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就会像狂风中的小船,转眼被大海吞噬。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安逸的生活会消散人的意志,懒散的心态会让人更不想做事。

有人说,困难是财富,但必须克服了才是财富,否则困难还是困难。什么叫悠闲?你只有足够的条件不受生活束缚,才能真正得闲。

佛家的“空”绝不是看淡一切、无欲无求,做一个行尸走肉的人,而是在洞察世间一切规律后,不为小利所诱惑,不为小名所困扰,站在更高的起点,运用大智慧化解面临的困难。

正如蜗牛多次强调的,低调的前提是随时能高调。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起的。

渔夫张稍在袁守诚设计砍掉泾河龙王后,幸福生活肯定嘎然而止。没了算命先生的指点,他如何能保证每天打到足够生活的鱼?打不到鱼,如何养得起老婆和小孩?如果再遇到泾河龙宫的人找他麻烦怎么办?

可以肯定,张稍的下半生绝对不好过!

沙僧很精明,观音为何一直不信任他?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第106期文章《取经成功后,为何唯有对沙僧的承诺观音没有兑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