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与越王勾践有关的成语故事(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平心而论,越国只是一个小国,如果不是出现了勾践这样的人物,或许越国会同春秋时期其他的小国一样,可能在史书上只是出现个名字就消失了。勾践,这位历史人物,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切事情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他卧薪尝胆,从大起到大落再到大起,这其中的艰难是后人不能想象的,勾践的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精神,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勾践最终消灭了吴国,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吴楚恩怨越国位于吴国的南面,历史上除了勾践一代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小国。同样,越国第一次进入人们视线也是因为吴国日益强大,两国的摩擦越来越多,这才被人们所了解。按照部分史书的说法,越国的历史很悠久,在夏朝时就已立国。少康将自己的庶子无余分封到越,这便是越国的雏形。当时的越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地方,一直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可以说,从一开始,越国的本土条件就决定了越国简单的政治结构。国君的主要事情除了祭祀祖先大禹之外就没了,并不像中原诸侯国一样有着严厉的等级制度。在春秋之前,越国的国君因为太过落后,国君与百姓的生活一样,就直接把越国给解散了,越国也因此回归到了部落时期。
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楚国的不断扩张,像越国这种没有组织的部落是肯定要被吞并的。于是,越国就拥戴无壬为君主,重新建立了越国,防止越国继续松散被人吞并。当然,即便越国重新成立,那么力量还是很弱小的。到了越国的允常时代时,北方的吴国开始逐渐强大,吴国的积极扩张让越国注定无法逃避战争的残酷。
允常塑像
越国的君主允常在史书上的记载很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国在允常时期,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落后转向强大。公元前544年,吴王余祭率领大军南征越国,有一部分越国士兵被吴军俘虏,结果有一位俘虏在给吴王拉船时,直接冲出来刺杀了余祭,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越国人是尚武的。
为了抵抗吴国的进攻,越国选择了投靠楚国,但随着吴国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吴王阖闾时期,还出现了伍子胥、孙武等人才。远水解不了近渴,单纯的依靠楚国解决不了问题允常只能向吴王阖闾赠送三把欧治子所铸的宝剑来讨好吴国。不过,三把宝剑并没有缓和吴国和越国的关系。
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要求越国出兵协助吴国攻打楚国,允常拒绝了阖闾的请求,阖闾就借此机会率军攻入越国,吴越的关系再次恶化。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柏举之战中大破楚军,直接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允常就趁吴军主力都在前线的机会,率军突袭吴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吴王阖闾只得从前线撤军,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阖闾就视越国为眼中钉。
公元前497年,越国君主允常去世,勾践继位,自号为王。当阖闾听闻允常的死讯后,立即着手准备消灭越国的军事行动。次年夏季,吴王阖闾亲率大军,想要一举消灭吴国,在阖闾看来,自己连楚国都差点消灭,此次出征一定会大胜而归。
吴国巅峰时期
很明显,吴国的军事实力比越国要强,吴王阖闾在位期间,西破楚国,北压齐国,大有争霸诸侯的势头。而越王勾践也知道此时毫无办法,只有拼死一搏。越军率先发起进攻,越军敢死队两次进攻吴军,都没有冲散吴军的阵型。按曹刿所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吴军再顶住越军的下一波冲锋,那越军的士气就会大打折扣。
勾践明白这个道理,他想出了一个残酷的奇招。越军的第三波进攻又开始了,不过这次进攻的都是越国的囚犯,这些人冲到吴军阵型前,把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对吴军喊道:“两国交锋,我等作战不力,罪不容赦,特前来送死。”说完,这些人就自刎了。越军的这一波行动不光把阖闾看呆了,整个吴军也看呆了。勾践趁着吴军看呆的时间,直接下令大军出击,而吴军士兵目睹完刚才的一切后,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连战斗力也没有了。而吴王阖闾也在一辆战车的冲击下受伤了,君主一受伤,吴军更加乱套了。勾践乘胜追击,吴军大败。
这场战争以越国胜利而告终,越王勾践也因此一战成名。不过,吴军在军事上并没有伤其根本,最重要的是阖闾的伤口因为天气炎热越来越重,最后无药可治,在回国途中就死了。吴王阖闾可以说是一代明主,在诸多的春秋五霸版本中也有他的位置。吴国地处东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才更是匮乏。阖闾在位期间,收留从楚国逃离的伍子胥和伯嚭,重用来自齐国的孙武,用楚国和齐国的人才来压制楚国和齐国。从用人方面上看,阖闾颇有秦穆公的风采。而随着阖闾死后,吴越注定将会再次爆发战争。
卧薪尝胆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虽然征讨越国失败,但吴国依旧强大。阖闾给夫差留下了一支强军和一群优秀的将领。纵观春秋时期的历史,复仇观念是很强的。尤其是楚国、吴国、越国这些国家,保留了远古时期的精神传统。夫差为了替父亲报仇,就派人站在院子里,每当夫差经过时,这个人就大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害你父王了吗?”夫差每次都恭敬的回答:“我不敢忘。”就这样,带着复仇的内心,夫差励精图治。
经过了两年的休整,公元494年,吴王夫差率军杀入越国。在战争初期,形势对吴军很不利,因为吴军不是战车被风刮到了,就是渡河的船翻了,整个士气都跌了一大截,特别是当吴军抵达槜李时,吴军就想起了当年兵败的情形,士气更加低落了。
夫椒之战示意图
关键时刻,伍子胥站了出来稳定军心,随后,他指挥吴军大败越军。紧接着,吴越双方在夫椒展开决战,吴军大胜。夫椒失守后,吴军兵锋直指越国都城。越王勾践知道受不住,就直接逃到了会稽山上一边打起了游击战,一边想着怎么和吴国谈和。
按正常逻辑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是不可能同意和谈的。勾践的谋士文种认为夫差爱面子,耳根子软,喜欢听别人拍马屁。这样性格的人是有机会和谈的。文种就派人去贿赂伯嚭,伯嚭就跑去建议夫差,说勾践与夫差有杀父之仇,要是直接杀了就太便宜勾践了,就让夫差俘虏勾践,好好羞辱他。夫差觉得伯嚭说的有道理,但最重要的是夫差打算让勾践当他的仆人,他认为一国之君是他的仆人,很有面子。
在春秋时期,人的荣誉心观念是很重要的,历史上大多重义轻生的典故基本都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要是换做一般人,为了活命去当对手的仆人是做不到的,但勾践却做到了。在他看来,死不过是一昼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保存江山社稷,日后寻找机会复仇。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勾践的做法风险很大,离开越国那就是猛虎离山,蛟龙离水的状态了。而且连自己的性命都交给了对手,更关键的是,一旦夫差要是突然杀了他,那么后世史书上留给勾践的不是美名,而是贪生怕死的骂名了。
影视剧中的勾践
勾践最终接受了夫差的要求,去给夫差当仆人去了。然而,勾践的想法却被伍子胥看穿了。伍子胥给夫差讲了一个故事,夏朝中期也曾一度亡国,但禹的玄孙少康最后反败为胜,一举复兴夏朝。伍子胥拿少康的故事讲给夫差听,就是想让夫差斩草除根,避免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不过夫差正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根本听不进去伍子胥的话。
勾践抵达吴都后,态度极为谦卑,对夫差自称臣下说:“东海贱臣勾践,上愧皇天,下愧后土。不自量力与大王为敌,大王不计前嫌,赦免我的过错,不禁感激涕零。”说完,勾践又磕了个头。勾践的态度让夫差的虚荣心极度暴涨,“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放在夫差身上再适合不过了。其实在勾践刚到吴都之初,夫差就想起来父亲的仇恨,后悔没有杀掉勾践,他曾在大殿上对勾践说:“我对你的处置有些错误,你有没有想过当初杀死我父王的仇恨呢?”
夫差的确是后悔没有杀掉勾践,但这个时候伍子胥站出来说:“越王来到我们的土地,就像羊入栅栏,正好杀了他。”夫差与父亲阖闾不同,他没有阖闾那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对于伍子胥的劝谏,夫差总觉得伍子胥是在跟自己唱反调。听完伍子胥的话说,夫差就说:“杀降杀服,祸及三世。我是怕上天得罪于我,才赦免他。”而一直跟伍子胥抢权的伯嚭也站出来反对伍子胥的看法。就这样,勾践逃过了一劫。
影视剧中的夫差
当夫差赦免勾践死罪的那一刻,勾践就胜了一局。夫差根本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仆人一直都是在演戏,勾践仿佛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一旦卸去外套,就会给人致命的一击。勾践的日子很重复,每天扫地,喂马,给人驾车,无论在谁面前都表现出谦卑的样子。
勾践在日复一日的日子中过了三年,勾践的低三下四使夫差丧失了警惕,甚至产生了同情心,打算把勾践放回越国去。伍子胥又站了出来,严厉谴责夫差不仅没有杀掉勾践,反而还要放掉自己的杀父仇人。经伍子胥一闹,释放勾践的行动也就停止了。勾践为了回到越国,在夫差一次大病时,替夫差尝粪便来告诉夫差他的病好了。
夫差终于相信,经过了三年的打磨,勾践已经臣服于他了,就放了勾践回国。实际上,自从勾践兵败后,越国实质上等同于灭亡了,此时的越国只有百里的土地,连城池都没有。勾践深知复仇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他勉强建造了一座城池,在自己的房门处悬挂苦胆,每当进出房门的时候,就尝一下苦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
勾践、文种、范蠡
勾践回到越国之后,继续讨伐夫差。夫差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和商汤、周文王媲美的明君,就把越国的土地扩大到了八百里。如此以来,越国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地盘。公元前484年,勾践归国的第六年,勾践与文种联手设计了一个阴谋。文种前往吴国,以越国旱灾和涝灾的名义向夫差借粮食。伍子胥又站了出来让夫差不要同意,而因为夫差不喜欢伍子胥,只要伍子胥不赞成的夫差就赞成,就同意了文种购买粮食。
一年之后,文种按期还粮,还挑的都是上等品,但实际上,越国还给吴国的这批粮食都是煮熟的。吴王夫差一看越国的谷子饱满,就把越国的种子种在了吴国的土地上,可煮熟的种子是没办法种植的。就这样,吴国开始闹了饥荒。即便如此,夫差还是没有当回事,他正打算率领军队北上,争霸中原。
灭吴之战在吴国打败越国的这段时间里,中原也是乱了套。先是北方霸主晋国爆发内乱,接着是齐国趁机插手,然后晋国又打败了齐国。一阵折腾之后,晋国与齐国都元气大伤,夫差瞬间就觉得称霸天下的机会来了。他派人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叫“邗沟”。南引长江,经高邮延伸到淮河,以此运输物资粮草。夫差先是打败了鲁国,然后又打败了齐国(伍子胥被赐死),但中原诸侯依旧没有人来投靠他,因为文化上压根不对等。
笠泽之战
在夫差北上争霸的期间,勾践也在准备随时反攻吴国。此时的越国,经过勾践的发展,士兵已经暗中达到了五万人,在夫差带着国内精锐参加黄池会议(河南封丘)时,勾践出手了。越国军队倾巢而出,陆军四万、水军两千、亲兵六千,兵分两路,一路由勾践率领,另一路由畴无余率领。六月二十日,越军抵达姑苏城,两天后,越军占领了姑苏。
当消息传到夫差手中后,夫差没有第一时间回国,而是继续和晋国开会,直到晋国人答应吴国为盟主后,夫差才回师。不过,夫差并不想开战,因为一旦开战,战胜越国后,那么吴国也会损失惨重,到时候盟主的位置就没了,所以夫差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越国议和。勾践虽然不想同意,但也深知越国想要战胜吴国的十万精锐是不可能的,就答应了议和。
其实夫差还是有机会的,毕竟吴国的实力在先天上就超过了越国。只要夫差能够重新振作,像刚即位那样,再次灭越不是不可能。然而,夫差一直沉醉在“伪霸主”的名号中,一直没有做任何亡羊补牢的政策。
公元前480年,养精蓄锐的楚国突然进攻吴国,吴军虽然精锐,但缺乏了伍子胥率领,战斗力大大减弱。好在楚国很快就爆发了内乱,楚国暂时撤军了。夫差的做法连勾践也很纳闷,史书上记载,文种曾对勾践说:“我本以为吴王会报复,却没想到他休兵不战且毫无戒备。”
吴越交战示意图
在吴国荒废军备的同时,越国却整顿兵马,训练军士,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公元前479年,申包胥代表楚国出使吴国,在楚国的支持下,勾践终于准备进攻吴国了。次年,越军大举入侵吴国,双方在笠泽隔江对峙。白天,双方都没有进攻,到了晚上,越国开始行动了。勾践派出两支小分队,从左右两侧渡河佯攻。吴军兵分两路,前去拦截渡河的越军。然而,夫差中了勾践调虎离山之计。吴军的精锐部队都去拦截越军的佯攻部队去了,中心力量十分薄弱,勾践看准时机,命越军主力渡河,对吴国中军发起了进攻。
勾践的调虎离山,将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夫差的中军很快就被冲散,指挥系统瘫痪的吴军很快就大败而归。勾践并没有深入吴军境内,而是继续进行战略欺骗。第二年,勾践突然攻打楚国,实际上是故意演给夫差看的,让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在乎吴国了,想要去征讨楚国了,而楚国的反击更加让夫差坚定了这个想法。
勾践消灭吴国时疆域
夫差的不作为丧失了最好的反击机会,公元前475年,勾践对吴大举用兵,大军势如破竹,直接包围了吴都。尽管吴军拼死反击,却仍然抵挡不住越国的进攻。很快,姑苏城破,夫差逃到了姑胥山中,夫差希望勾践能够看在十九年前的事情上放自己一马,范蠡如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站出来反对勾践,不过勾践最终饶了夫差一命,将他放逐海岛,并供三百户人家让夫差使唤。
虽然吴楚之地相对于中原文化上有些不同,但在春秋的确是相对文明的时期,除了在战争中以外,杀害与自己地位相同的君主是这个时期极其少见的,而不管怎么说,勾践是夫差的杀父仇人,不论是不是计谋的影响,夫差也确实没有杀勾践,如果勾践杀了夫差,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不好的影响的。
结语“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尼采的这句话对夫差,对勾践都很适用。无论是夫差的励精图治,为父报仇,还是勾践的十余年如一日,卧薪尝胆,都是值得称赞的。
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这种作为不是单纯的指国家实力的上升,而是他艰苦卓绝的奋斗。忍辱负重,收敛光芒,在隐忍中走向成熟,卧薪尝胆,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发奋图强,勾践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此时的中国,除了越国之外,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荆楚,都陷入了春秋以来最沉闷的时期。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此时的晋国已出现了分裂的前兆,楚国正在艰难的复兴,而齐国的权力也即将换代,被人忽视的秦国则将主宰战国的舞台。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