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人生一盏明灯(微光如炬照亮人生)

作者:朱延嵩这是一本关于生命逐光的散文集,精心遴选了梁衡、毕淑敏、刘醒龙等14位中国当代一线作家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细腻的笔触下,历史的真相、亲情的温暖、生命的感叹、思想的火光全都跃然纸上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这些作家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追溯往昔的点点记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用生动的文字刻画出这个真实的世界,用明亮的文字向世人传递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点亮人生一盏明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点亮人生一盏明灯(微光如炬照亮人生)

点亮人生一盏明灯

作者:朱延嵩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逐光的散文集,精心遴选了梁衡、毕淑敏、刘醒龙等14位中国当代一线作家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细腻的笔触下,历史的真相、亲情的温暖、生命的感叹、思想的火光全都跃然纸上。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这些作家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追溯往昔的点点记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用生动的文字刻画出这个真实的世界,用明亮的文字向世人传递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所见微尘 皆因有光》 梁衡等著 杨晓升主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所见微尘皆因有光》这本散文集汇聚了梁衡、毕淑敏、刘醒龙等14位著名作家和新锐作家的散文精品。这些作品,既有对生命的赞美,又有对亲情的怀恋。大处着眼天地时空、人文历史,小处体悟人间烟火、生活微澜,读来都别具韵味,启迪心智。

一个人物可以成就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也因这位人物而灼灼生辉。亲手栽下沈公榕的沈葆祯,是晚清重臣,人们对他的印象可能更多来自于他的岳丈林则徐。这位在洋务运动中兴建北洋水师,开启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先行者,他为民族振兴所做出的努力理应被世人铭记。梁衡的《沈公榕,眺望大海150年》这篇具有恢弘气势的散文,不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沈公的丰功伟绩,更可通过岁月的沧桑流转,看到我们海防力量的前世今身,洞悉海上发展史的清晰脉络。同样,提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几乎家喻户晓,可真正知道他在被捕后所遭受的威逼利诱的细节和内心煎熬历程的人可能并不多。陈启文《时空中的一个坐标》,从文天祥被捕入狱的囚牢说起,精彩讲述这位伟丈夫鲜为人知的最后时光。从小处入手,在大处着眼,诉说历史佳话,这就是典型的大散文。

人间至情,莫过于父母儿女之情。《让爱照进生命》一辑,生动阐释了父子情和母女情。刘醒龙踏着父亲生前的足迹,抱着父亲的骨灰将其安葬在他所熟悉的地方。一条回乡路上所经之处,所触之物,使作者的思绪驰骋,昔日往事如在眼前。这一路既是父亲历史的回顾,也是乡音乡情的再现,他对父亲的崇敬热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父亲对儿子的爱,有时也表达为阳刚下的威严,不可违拗的要求。这种严苛往往不被幼小的孩子所理解。《植满时间的疼痛》《有一种悔恨到永远》就深刻地表明:曾经被忽视或不曾理解的爱,在至亲离去后,总会引发刻骨铭心的痛。而当一个母亲对命运多舛的病儿,在使出浑身解数后仍无力回天时,那种孤助和无望,带给读者的绝对是同情的泪点。有人把亲情散文比作“催泪瓦斯”,散文贵在真情实感,发乎于情,而我们又总会在这样的文章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珍惜当下的美好。

毕淑敏的散文总能从细微处入手,在纵横捭阖中去阐释道理,给人以积极的引导。在《一念三千里》一文中,她从“念”字入手,联系到“须臾”,再到“念头”,在层层递进中,貌似信马由缰地谈论,但最终就收拢到颇有深意的主题,即“把好念头变成好行动,让好念头层出不穷遍地开花,乃是人生要务”。她的散文放得开,体现出思维的活跃、知识体量的丰富,以及对文字的精准掌控;而其收得拢,即在深厚文字功力下,由缜密的逻辑形成鲜明的观点,引领世人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这种作品显然意义非凡。而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南帆先生在严谨务实之外,还不乏诙谐幽默的一面。在《学车记》一文中,他学车的画面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阅读中让人忍俊不禁。散文的切入点、角度,以及表达的方式是多样的。在这本书中,我们总能看到这些实力作家有新意的阐述方式,吸引读者去深入阅读。

优秀的散文,总能在为读者带来阅读愉悦的同时,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读优秀的散文,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乃人生幸事。《所见微尘皆因有光》让我找到这样的感觉,并且对此深信不疑。(朱延嵩)

来源: 银川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