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要慢慢培养(兴趣不是找出来的)
家长们想必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发现孩子身上的兴趣点,将兴趣培养为特长,是很多家长的“梦想”,做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小音乐家、小画家、小舞蹈家,梦想虽然很美好,但是怎么实现呢?怎么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爱上一门“特长”?
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是明明白白写在额头上的。
一些爱子心切的父母们,为了发掘出孩子的潜在的兴趣点,选择“ 大面积撒网,广泛性捕捞 ”的政策。绘画,钢琴,小提琴,足球,篮球,游泳,芭蕾等等各项活动试了个遍,就像神农氏食百草一样,殷切的观察着孩子的反应,在不断碰运气中试图开采出宝矿。
海量选拔 VS 精挑细选
将兴趣转化为特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很多爸爸妈妈反映:孩子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钟情那个。
刚报好的兴趣班,没上几天就哭哭闹闹不肯去了,非要换个其他的。让家长们头疼又无奈,想到孩子既然不喜欢,强迫他去学也只是浪费时间。只好妥协让步,而换到了其他兴趣,又是新一轮的循环往复。这样“小熊掰玉米,掰一路丢一路”,最后也是收获空空。
在这样的寻寻觅觅中,可能也就与孩子潜在的兴趣点擦肩而过了。
所以,孩子天性没有耐心可以原谅,但家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态度。其实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探索兴趣之前,先和孩子沟通聊聊,或者参加一些性格基本测试,更有助于提前把控方向,减少不必要甚至磨损耐心的尝试。
放任自流 VS 陪伴引导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当你与孩子相伴时,孩子的做事积极性会变高,但如果你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之前明明他们能表现的较好的事情却出现了异常情况。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成伴成群的进行探索游戏。当孩子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时,家长的主动回应和积极参与无疑会给与孩子勇气和信心。
因为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边陪伴,所以他们会将此与重视相联系,这也使得他们会用积极的态度来回应父母的关注与重视。
一味督促 VS 科学培养
面对孩子的兴趣,不同培养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如果说兴趣像个小火苗,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观察火势,及时添柴加油,而不是一个劲的加大风力,面临熄灭的风险。
太过功利和目的性的兴趣培养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不再是乐在其中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家长首先要明确,乐趣是维持兴趣的燃料,别让兴趣变味。
孩子与兴趣的关系也会有磨合期,遇到困难障碍就觉得“我不行,这太难了,我可能不是很喜欢这件事”,于是就半途而废了。
家长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否定孩子,认为孩子根本不是这块料,向困难低头,那么在发展其他兴趣的时候,还会陷入到相同的困境中,并觉得自己无力解决。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先帮助孩子重建信心,把兴趣培养成习惯之后,再一点点的纠正问题。让孩子明白做有兴趣的事不等于不付出。
兴趣不会从天而降,通过有意识的兴趣培养,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可塑性,让孩子终生受益。
获取更多家庭教育资讯,别忘了关注爱子淘学,关注孩子的未来!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