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

传承精神 百人成团

南昌有一群讲述英雄故事的人

■中国军网记者 毕笑天

南昌,一座英雄城市。

96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自己的革命军队,军旗在这里冉冉升起。

栉风沐雨近百载,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历史就在一个个口耳相传的故事中串联在一起,深深扎根于人们的集体记忆。

如果你想探访英烈足迹,不妨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看看,来看看展柜里泛着时光色泽的老物件,来看看有一群人是如何因为信仰和热爱聚集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1)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图源纪念馆官网。

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工作的意义

除夕,讲解员林彦平早早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13年,林彦平早就习惯了在节假日值班。

今天是纪念馆新春活动的第一天,为了这次活动,林彦平和同事们筹备了半个月之久。春节期间,客流量比平时要大,讲解员们想迎个“开门红”,打一场漂亮仗。

喜庆的氛围笼罩着南昌,各地游客慕名探访这座红色城市,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第一站打卡地。早上8点半,纪念馆还未开放,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

“大家新年好,欢迎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像林彦平这样的讲解员,这段时间每天会安排8个,轮流为游客们介绍纪念馆的情况。这些人里除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百人宣讲团里少年团的志愿者小朋友们。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2)

春节期间,志愿者小朋友为游客进行讲解。图片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展厅中央,游人如织。进门后,“石破天惊”雕塑抓人眼球: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石块中伸出,扣动着步枪的扳机——共产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大厅墙上的人物组合雕塑,述说着这段伟大的历史。

今天,雕塑前面摆着一排排红艳艳的灯笼,灯笼下面用书签写着灯谜。游客们纷纷驻足,盯着手上的字谜认真揣摩。“你好,你看我这个是不是个‘卡’字啊?”“不是,您再想想。”“那是不是个‘人’字啊?”“对啦,请来这边领取您的奖品”。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3)

志愿者在为猜灯谜活动做准备。图片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展厅桌子旁人头攒动,工作人员一边忙着给人解答灯谜,一边把奖品递给游戏的获胜者。随着时间推移,一份份纪念馆文创产品被送了出去,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节日的氛围愈发浓郁。

春节期间,八一起义纪念馆增开了《光影八一》《爱我人民爱我军》两个展厅。除了猜灯谜,还设计了现场写福字、录制打卡视频等活动,力求给观众别样的新春体验。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4)

春节期间,组织活动的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图片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以前,党史军史教育手段单一,来纪念馆参观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但是随着“八一红色百人团”成立,涌现了更多鲜活生动的宣讲方式。许多年轻人选择来到纪念馆回顾军史党史,接受红色教育。成团第一年,百人团走进学校展开宣讲;到后来,不少单位主动邀请他们讲述英雄故事,询问与百人团合作的机会……

越来越多人关注,越来越多人加入,理想信念的种子被深深种下。

看着不断涌入的人流,林彦平心里感慨万千:“我们做的一切,都被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一个团队,一场共同奔赴

纪念馆里,讲解员是历史的探寻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红色教育的见证者。这份职责使命,不论是对于林彦平这种在专业领域深耕数年的老讲解员,还是像付宇这样才参加工作的新面孔来说,意义都同样深远。

这个年轻小伙子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源于彼此的双向选择:播音主持专业的付宇,在南昌生活了20多年,红色革命的记忆早已深深扎入脑海。临近毕业,他与“八一馆”结缘,成为这里的一名红色文化志愿者。

在日常讲解中,付宇看见过懵懂稚童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下有所感悟,看见过花甲老人在展柜旧物前长久凝视。

精神感召的力量终将穿过岁月奔腾不息的河,处在错位时空的两代人最终在一方小小的展柜前得以平静对视,这就是红色革命精神不朽的原因:

章子逸的太姑奶奶夏香苹,是参加过八一起义的烈士。在纪念馆老师的帮助下,这个9岁的小朋友最终查明了与这位长辈的历史渊源,他说:“虽然我没有见过她,没能听到她给我讲述她的战斗故事,但在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我能够感受到她的信念与初心。”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5)

章子逸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游客讲解。图片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青年讲解员魏宸在给别人进行岗前培训时坦言:“我的爷爷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从小我就听着他给我讲述当年的故事。所以我知道怎样把红色故事讲得让孩子们更感兴趣、更容易记住。我想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吧。”

老人彭力健年轻时曾参演话剧《八一风暴》,那一年,火种在他心中生根发芽。34年后,彭老再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八一馆展厅唱响了“八一起义歌”,向别人讲述《一条毛毯寄深情》的故事。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把志愿者和纪念馆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形成更强大的凝聚力。如何延伸宣传触角,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以及特殊群体感受精神传承的力量?这是一个问题。

2021年,建党百年,社会呼唤新质红色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大,所有力量汇聚在了一起: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南昌市委、南昌市文广新旅局积极提供政策、宣传方面的支持;社会各界踊跃报名,参加海选;八一起义纪念馆层层筛选,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精心培训。最终,一支由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人群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八一红色百人团”诞生了。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6)

“八一红色百人团”成立。图片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百人团”与“八一馆”的碰撞,产生了更多化学反应:

“小小讲解员”稚嫩的声音回响在纪念馆内,成为一道特殊风景。看着小朋友们自信讲述故事的模样,不少观众竖起了大拇指。

年轻人思维活跃,配合馆内工作人员经验,用文艺展演创新宣讲方式的新点子蹦了出来,《八一歌谣》音乐党课“声”入人心。在或是激昂、或是轻快的背景音乐里,观众与历史人物跨越时空对谈,红色血脉得以赓续。

文博名人、专家在宣讲题材上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以撰写红色精品课程、编排红色故事展演等方式发挥好资政育人作用。

少年、青年、老年,这个年龄跨度从7岁至70岁的团队,在用各自的方式传承革命精神,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八一红色百人团”创新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自开展以来,已招募150名红色故事宣讲员,他们走进了全国108个地区,总行程3万公里,共计完成宣讲134场,参与活动人数600多万人次。

他们在给别人讲述英雄故事的同时,自己也成了别人口中的故事。

新时代,新的讲述方式

2021年7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当年参加起义的战士杨庆兰、张树才、陈守礼从墙上的照片中“走”了出来,和观众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游客们在今天来到纪念馆,想要重温革命故事。“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的新型革命军队……”讲解员小朋友清脆活泼的声音,让所有人都沉浸在了那段过往的历史中。

展柜旁,一个系着红领巾、臂挂白色袖标的女战士走了出来:“我叫杨庆兰,参加南昌起义时,我17岁。”接下来,她讲述了自己冲破封建礼教桎梏,加入起义军的故事。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7)

杨庆兰扮演者李欣珑讲述革命故事。图片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正式演出之前,杨庆兰的扮演者李欣珑仍然忧心忡忡:尽管台词已经过反复打磨修改,尽管已经排练了无数次,但是,“我能把她演好吗?”李欣珑一遍遍问自己。

背景音乐响起,柔和的灯光打在身上,李欣珑感受到了游客们惊讶赞赏的目光。那一刻,她身上被赋予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那一刻,杨庆兰、李欣珑两人的剪影在时空中悄然重合。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的掌声是对李欣珑这些演员最好的褒奖。那天,悠扬的口琴声将大家的思绪拉了回来,这是《国际歌》的曲调。清澈的女童声率先响起:“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接着,讲解员们跟着唱了起来。到最后,所有人一起合唱了这首歌。

情景剧展演让军史故事讲述“活”了起来,事实上,这也是“八一红色百人团”一直在探索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优质情景讲述展演,如《八一军旗红》等,走出了纪念馆,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新时代呼唤新的讲述方式,正如林彦平在纪念馆年会上给志愿者们讲的:“关键在于每个人要发挥潜能,给八一文化宣传注入新的动能”。

百人团正在一步步拓展新思路:有人通过漫画把军史故事画了出来;有人把讲解词改编成了顺口溜,听起来朗朗上口;有人致力于打造“小军军”动漫IP,给军事文创宣传打上特色标志……

青春之声红色故事系列飞夺泸定桥(传承精神百人成团)(8)

“小军军动漫说武器”项目推进会。图片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精神传承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进行。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一位百人团的成员在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参军;家长们看着讲解员小朋友自信的模样,说:“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力量”。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毕笑天

责任编辑:张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