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知识点(教学设计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脉络;结合教材及补充史料,归纳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施情况;阅读史料,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有哪些?明确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西方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同时,也认识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保障制度又出现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辨能力。

3.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认识到因为人口较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区域性差异。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推行进程和成效。

【教学过程】

导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加强对老年人生活的照顾、管理,成为了各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国政府基于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居家养老服务,如英国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也有一些志愿工作可供老年人参与。日本则坚持小规模政府,减轻家庭和企业的负担,维持民间的自助精神和活力,还通过立法加强基层对于社会福利制度的保护。中国的养老制度和形式则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既有国务院颁布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做保障,各地在具体执行时,又结合了地方特色,呈现出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特点。那么,基层治理究竟包涵很多内容,发展脉络如何,西方主要国家自古基层治理的方式都有哪些,有哪些值得今天的中国借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历史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知识点(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

历史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知识点(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

北京怀柔区某敬老院 英国社区居家养老

教师设计意图:从较为浅显的话题切入,既通俗易懂,又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激发其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学习任务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

结合教材,运用时间轴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在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发展情况。

教师活动:补充概念,引导分析。

基层——是各个组织中最靠下的一层,表示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紧密相关的一层。

上古时期——西欧的上古时期,一般指从最早国家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古希腊时期——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约650年。

中古时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大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左右)结束。

西欧封建社会——又叫“中世纪”,指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

历史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知识点(教学设计高中历史)(3)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梳理时间轴。

教师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对西方主要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层治理有基本认识。

2.学习任务二: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补充材料,分析概况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

探究一:结合学案补充材料,分析概况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

材料1 美国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贴近人民的先天优势,保证了决策民主化。地方政府在法律框架内,对关乎地方的重大利益问题进行独立决策,在涉及府际关系的问题上,同州政府乃至同中央政府合作,共同治理……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凡是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均在公共场所召开大会讨论决定。

——袁晖《当代西方行政管理体制》

材料2 日本地方分权改革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进行了具体分工,分工以后,中央政府主要承担事务有国际社会中涉及国家的事务、制定全国性统一行为标准或有关地方自治基本准则的事务、从全国的利益出发实施事务等。而地方自治体主要承担的事务有完善本地区的公共基础建设,改善居民环境卫生,发展地方经济、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和保障居民安全等。从具体的权力划分可明显看出,凡是涉及国家事务层面上的事务必须由中央把持,而地方基本管理事务则由地方自己管理。

——王蕾《探析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变革》

材料3 新加坡大都市政府治理作为地方治理的一种表现,其特殊性就在于大部分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都是直接通过中央政府进行。除此之外,当前新加坡政府还设置了64个法定机构,兼具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和非政府组织的弹性,涵盖了新加坡绝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此外,新加坡政府也注意发展与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伙伴关系,吸收多种力量参与大都市治理。

——《新加坡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经验》,《管理观察》2015年第5期

通过分析教材和上述三个典型国家的例子,学生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各国地方治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基层治理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地方自治为主型,例如美国等。基本保持地方自治的传统,实行地方治理决策民主化,乡镇可以任命自己的官员,凡涉及到全体居民共同利益的事务,由公共大会讨论决定。二是地方自治与政府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型,例如日本等。中央政府与地方权力分工明确,政府会对地方治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凡是涉及国家事务层面的必须由中央政府来把持,而涉及地方具体事宜的,则由地方自己管理。三是以政府指导和监督为主的政府主导型,例如新加坡等。绝大多数的地方公共管理和服务都由中央政府来进行,地方自治权力较小。

通过对上述几种类型的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感知,西方不同国家基层治理的方式有相同点,又各具特色。共同之处包括有政策比较灵活,决策比较民主、从全国的整体利益出发等,而各国基层治理各具特色,也是基于本民族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特定的政治目的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此外,通过探究分析,学生可以感知,各国的基层治理方式并不一定是完美的,今后也一定还会逐步地发展完善。

教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西方典型国家基层治理方式的比较,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理解和尊重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3.学习任务三:概括英国基层治理的发展阶段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师活动:补充概念,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阅读补充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世纪以来英国基层治理的主要发展阶段,并概括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4 中世纪(1066-1485年)的英国,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到来,……国王们已经意识到给予城市自治权的必要性,但是为了加强王权,他们并没有真正支持城市自治,更是很少给予城市自治权。直到查理一世统治时期(1189-1199年),自治市制度逐步得到发展。

都铎时期(1485-1603年),英国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英国的地方官员独具特色,大多数人都是当地的一些大小乡绅,……这在英国历史上一共存在了六个世纪之久,即从14世纪至19世纪。但18世纪的英国地方自治是比较混乱的,……由于权力集中于治安法官手中,在郡内就出现了寡头政治和权力腐败等现象,所以到了18世纪后期,人们纷纷要求改革,削弱治安法官的权力。

19世纪中期以后,地方政府一词才在英国正式出现,但未形成规范的地方政府体制。1835年市政法案还体现了地方自治的另一原则——居民自治。……随着发展,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令,来完善地方政府体制,现代地方体系正式确立下来。

20世纪基本上采取了19世纪确立下来的地方政府体制。1979年,撒切尔政府(1979-1990年)上台执政,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了地方自治。撒切尔政府因而获得“支持地方民主的中央集权政府”的矛盾称号。面对地方自治的削弱,布莱尔政府(1997-2007年)采取权力下放和提倡公民直接参与的方式来复兴地方政府民主,建立各种地方自治主体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布莱尔的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地方自治的发展还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英国地方自治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

——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学生可将英国地方治理的发展历史划分为11-15世纪、15-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几个阶段,了解英国地方治理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英国基层治理的步伐,是在工业革命开展之后才逐步步入正轨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政治文化、民族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个人主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基层治理措施也随之调整和完善。但目前,英国基层治理仍在探索和完善之中。

教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运用时空观念了解英国自中世纪以来,基层治理的主要发展阶段,并运用唯物史观综合考虑促使英国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基层治理方案的因素有哪些。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现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社会保障是对病残、失业、作物失收、丧偶、妊娠、抚养子女或退休的人提供现金待遇。

《社会工作词典》(美国)中指出,社会保障是指一个社会对那些遇到了已经由法律做出定义的困难的公民,如年老、生病、年幼或失业的人提供的收入补助。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补充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并对该制度进行评价。

材料5 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当一个“所向披摩的资产阶级”的新社会得以建立之时,也营造出了一个前景未卜、充满危机的年代。“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主义企业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井、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事实上,正是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剧烈的矛盾冲突,将社会福利制度推向了西方历史的前台。

——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6 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 ——摘编自《论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7 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像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西欧十分普遍。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可以分析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较为普遍地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阅读材料5、6、7,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还可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其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同时,通过阅读教材,学生也可以认识到,过度的社会保障支出,给国家财政、社会效率、秩序稳定、维护公平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着手调整社会保障支出,寻求维护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新的方法。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补充材料,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尝试概括还存在哪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重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2年的社会保障改革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1993年至2003年的社会保障制度重构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围绕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而展开,通过国务院一系列行政法规的出台,基本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三阶段是2004年至今的社会保障全面深化阶段。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要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由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薄弱问题。

——林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人民论坛》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的材料,可以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国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教师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取得的成就,并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困难。理解社会制度的建立、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的建设完善相辅相成的,形成辩证的、发展的历史思维。

【课后总结】

教材内容结构合理,设计思路清晰,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观,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国家地方治理的基本情况,及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各国陆续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教师在课上启示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通过对不同国家地方治理方案的学习,认识到每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都是基于本国国情的不同而建立的,要尊重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地方特色而进行选择。

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问题,都以时间为主要发展线索,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教材上的史料补充、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并阐发个人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教材在最后部分提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作的努力及成果,通过这一块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准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本课涉及的知识时间跨度较大,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本课设计上内容较为枯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使用的比较少,比较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在改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