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楼盘工地何时复工(萝岗保障房项目预计明年5月底完工交付)
南都讯 6月9日,时值全国第21个“安全生产月”,以“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为主题的广州市2022年房屋建筑(含管廊)施工“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广州行”现场观摩活动在中建四局萝岗保障房项目举行。
据悉,此次观摩的萝岗保障房项目是广州市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将通过BIM正向设计、CIM试点加持、装配式工艺、海绵城市建造,融合绿色生态、智慧科技的设计理念,打造集日常居住、商业互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社区。该项目预计2023年5月底完工交付,建成后将提供3072套保障性公租房,托起民众的“安居梦”。
与会人员参观项目智慧展厅。通讯员供图
广州近年未发生较大以上责任事故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广州市开发区建设局(黄埔区住房和建设局)、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协办,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广州城投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办。
中建四局副总经理王国祥、广州城投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梓蓉、广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站长张勇、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伟依次代表项目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督机构以及属地政府,分享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张勇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努力确保市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始终平稳,扬尘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未发生较大以上责任事故。他介绍道,主要做法有四点:一是以危大工程为着力点,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实施重、较大风险实施告知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全流程管理;二是落实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图集,提升项目安全文明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三是紧盯现场起重机械重大危险源,开展监督执法抽检、验证检测,督促各方落实主体责任,开发应用起重机械全流程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全流程安全管控;四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试点实施重点项目整体安全评估,为项目把脉问诊,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安全管控,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保森在活动上讲话。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保森指出,各方要进一步认清安全生产形势,明确责任,持续抓好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抓好整改整治,严肃执纪问责,全面落实贯彻安全生产发展的各项工作,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安全的“广州环境”。
随后,活动宣布2022年房屋建筑(含管廊)工程“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广州行”正式启动。
让项目“智慧 安全”创新并进
作为此次观摩主会场的萝岗保障房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水西路北侧,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0.02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12栋33层限价房,3栋1层的垃圾转运站及417.2延米的山体边坡支护及挡土墙,是华南地区在建体量最大的公租房项目。
活动现场,与会代表们依次前往质量样板展示区、安全体验观摩区、绿色智慧展厅以及云平台指挥中心等观看智慧工地应用实例。南都记者看到,质量样板展示区展示了装饰抹灰样板、ALC轻质隔墙板样板、卫生间及安装样板等不同类型样板,并将不同应用技术清晰标记。如在卫生间及安装样板区,套管预埋、排水立管、防水封条等技术清晰明了,直观反映质量样板的安全性、品质性。
装饰抹灰样板。
ALC轻质隔墙板样板。
卫生间及安装样板。
实际上,“智慧建筑”是萝岗保障房项目的最大特色。据中建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具有“六个第一”的关键建设特色,即广州市第一个CIM平台试点项目、第一个EPC模式保障性住房项目、第一个采用BIM正向设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第一个装配率达到55%以上的装配性住房项目、第一个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第一个采用机械停车位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并且,该项目在日常施工中积极践行“六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理念,实力建造“智慧 绿色”城市。
作为广州市首个CIM平台试点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萝岗保障房积极响应BIM正向设计、广州市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配合平台数据小组进行测试与优化,融入广州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建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采用智慧工地平台,从工程概况、全景监控、进度查询、质量监测、安全生产、劳务实名、设备管理等九大模块进行大数据管理及展示,积极落实“新城建”理念。
CIM智慧平台中心图。通讯员供图
在创新技术应用上,该项目采用智能高坠防护服、花篮式悬挑脚手架以及复杂地物无人机巡航摄影测量施工技术。中建四局以该项目为依托,相继荣获“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二等奖、“新基建杯”三等奖等BIM技术奖项,以及专利授权3项、QC成果2项。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充分发挥“党建 安全”优势,项目党支部以主题党日活动、联学共建、划分“党员安全责任田”、签订“党员承诺书”,并积极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激励一线人员由“被动安全”的思想转为“主动安全”,牵好安全责任“牛鼻子”。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叶艾鑫 夏翔
部分为通讯员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