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致命的弱点 苏联的软肋

苏联的软肋其实就是粮食供应有问题。苏联时期粮食主要依赖进口,粮食进口本身无可厚非,但荒诞的是苏联虽然号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国,用于进口粮食的外汇不是来自制造品的出口,而是依靠抛售黄金储备、外国贷款和石油出口来获得外汇。

在1963年时肯尼迪批准美苏间粮食贸易,苏联为了支付费用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了372.2吨黄金,这占了苏联黄金储备的1/3,使苏联领导人备感屈辱。赫鲁晓夫在同年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说:“我们必须在7年内储备下一年的储备粮,苏维埃政权再也不能忍受今年这样的屈辱了。”

但在1965年,为了应付歉收苏联再次被迫抛售了335.3吨黄金用于支付进口粮食的费用。之后又在1972年,苏联旱灾,其利用南非黄金减产再次抛售,从美国进口近1170万吨小麦,占美国储备的近一半。

伴随着连续的危机,苏联的粮食缺口却越来越大,从1970年的220万吨,1980年增至2940万吨,1984年达到顶峰4600万吨:

苏联致命的弱点 苏联的软肋(1)

到1980年时,苏联每年需要支出150-200亿美元以进口粮食。如此之大的数量,无论是黄金开采还是黄金的国家储备或是外债都不可能支撑的了。

做为一个工业国家,出口机械产品换取粮食应该是最合理的选择,但苏联制造的大部分民用机械在市场上都毫无竞争力,反倒需要向西方进口大量的机械设备以维持生产:

苏联致命的弱点 苏联的软肋(2)

在这场粮食战争中,美国的表现也相当的拙劣,由于长久以来俄国作为粮食出口国的历史,美国政府与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认为苏联会存在粮食供应上的问题,反而积极寻求向苏联出口粮食。

但纸究竟包不住火,在和苏联的贸易谈判中美国逐渐发现苏联并不像其宣称的一样进口粮食只是为了用作饲料或应对产量波动,而是在基本的粮食供应上存在缺陷,这也使美国开始把粮食出口做为一种制裁苏联的手段。

美国第一次对苏联实施粮食武器是1980年1月,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卡特总统宣布将取消1700万吨的对苏粮食出口合同,这占到了当年苏联粮食进口计划的47%,为了保证这次制裁的效果,美国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仅亲自实施禁运,而且还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主要盟友一起实施对苏联进行粮食制裁,这些国家保证对苏联的粮食出口将不会超过“正常和传统”的水平。

但这次制裁美国并没有达到目的,苏联一方面通过其东欧卫星国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粮食,秘密进口了约500万吨粮食,另一方面粮食价格的升高使其它国家加入了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例如西班牙传统上都是粮食进口国,但在1981年却向苏联出口了80万吨小麦与大麦,泰国与苏联签订了10年的贸易协定,每年向苏联出口木薯50万吨,玉米45万吨,大米23万吨,印度、瑞典、匈牙利等国也加入了出口行列,这些国家向苏联提供了约470万吨粮食。同时美国国内的粮食生产商业抗压禁运措施,最终这次粮食禁运以失败而告终。

但之后当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当局已经充分了解到了苏联的“石油—外汇—粮食”的软肋,在1985年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由于之前在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期间苏联选择大幅增产,拒绝与欧佩克限产保价相配合,反而与欧佩克争夺市场,争当西方的”可靠伙伴。

因此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选择配合美国政府的行动,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且油价每下跌一美元苏联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

然而此时苏联已极度依赖油气出口收入来维持经济运转,油气价格下跌使苏联经济遭受重创。能源出口收入占苏联外汇收入最高曾达到54.4%(1984年 )。随着世界油价走低,石油出口收入从占苏联外汇收入的38.8%(1985年)下降到33.5%(1987年)。苏联只得靠提高出口量来弥补油价下跌造成 的外汇收入的下降。

在1971-1989年苏联石油出口增长90%,1989年达到1.847亿吨(其中原油1.273亿吨,油品 0.574亿吨)。出口量占开采量的比重也不断增加1970年为25.8%、1980年为27.7%、1987年为29.1%、1988年为34%,

在这时候,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甚至同意进行政治改革来满足美国的附加条件,这使得苏联在面对东欧局势的动荡时再也不敢采取和之前一样的军事镇压,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全文完,谢谢您的阅读和支持,如果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