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景的简短散文(散文好山好水好风光)

1花溪,花溪对我来说可以说是“熟悉而陌生”,更确切些应是“熟悉的陌生”——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它早早地就被我记住,在我还没有踏入到贵州之前就已经知道它;知道它,还因为这个诱人的名字实在是让人向往:花溪,有或急或缓的水流在其中流过,有溪流当然就有了灵韵而且不止如此,它是“一条花溪”,也就是说诸多的、数不过来的鲜花将铺满河的两岸,而落下的花瓣也应顺流而下,溪水中有花儿,溪水被瓢游着的花瓣点缀得绚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风景的简短散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风景的简短散文(散文好山好水好风光)

关于风景的简短散文

1

花溪,花溪对我来说可以说是“熟悉而陌生”,更确切些应是“熟悉的陌生”——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它早早地就被我记住,在我还没有踏入到贵州之前就已经知道它;知道它,还因为这个诱人的名字实在是让人向往:花溪,有或急或缓的水流在其中流过,有溪流当然就有了灵韵。而且不止如此,它是“一条花溪”,也就是说诸多的、数不过来的鲜花将铺满河的两岸,而落下的花瓣也应顺流而下,溪水中有花儿,溪水被瓢游着的花瓣点缀得绚烂……

而陌生则是,尽管我已经数次来至贵阳,遵义,湄潭,而近在贵阳咫尺的花溪却一次次错过。往往来去匆匆,而我也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再停滞一天,请朋友们带我去著名的“花溪”……但想去花溪的念头却一直有,一直有。

终于成行。

路上,朋友们介绍说所谓花溪也确是由河得名,这条河还穿越于贵阳,它曲弯数十里,经历苍凉也经历繁华,市区的那段也唤作“十里河滩”,如是云云。我是一个乐见于水的人,倒不是急于为自己贴什么“智者”的标签,而是标明一种很主观的偏好:我的家乡原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河流,而我家门前就有一条,那里曾是我少年时期最为快乐和丰富的“所在”,捕鱼,捉虾,抓蜻蜓,赶鸭子……我对水的迷恋大约包含有对少年时光的迷恋,至少有部分是这样的。是故,我乐于见水,有水流的地方就会让我心生兴奋和幸福。这也是我早早记住“花溪”并心生向往的缘由之一。

2

在没有到达高坡之前,一路上我倒没有见到多少盛开的鲜花,也没有见到飘浮着层层花瓣的河流,但我见到了丰茂的、层叠的树,它们长得是那么茂盛喜人,葱郁多汁——眼前尽是连绵的、让人心旷的绿色,而无论车行是快是慢,走高速还是走乡间小路,两旁的绿意总是不断的,远处的绿意也同样如此。“我特别喜欢这个被树木的绿所覆盖大半的贵州,而这一路尤其让我欣喜”——我忘了我是坐在谁的车上和谁说的这句话,恍惚间,我似乎之前早就来到花溪,我似乎之前也早说过这一句话。这样的感觉真是奇怪,同时也奇妙,我竟然感觉自己曾经来过,我竟然早早地就“看见”过花溪层叠而丰富的绿。

大自然向来是神奇的,而尤为神奇的是它竟然给了贵阳、给了花溪如此多的如此大片的绿。正是这让人心旷也让人神怡的绿,使生活在贵阳和花溪的人有着多倍的、别的地方尤其是大城市所难以享受得到的幸福:十里之内,它有大都市的热闹繁华,流通上的、沟通上的通畅,它能吸纳,能散发,能有城市生活所带给的一切便捷和丰富。同时十里之内,在如此厚重阔大的绿色的掩映之下,又可田园,可避开平时避无可避的喧嚣、紧张和浮躁,让自己隐于溪流和雅舍,畅快而自如地呼吸,安静而极有享受感地发呆。

花溪,给城市留下了一片让人怀想的休憩之地。

3

据说,花溪不仅是贵阳的风景区,曾经还是文化区,在花溪大学城尚未修建前,十里河滩边坐落两所大学,一所是贵州大学,一所是贵州民族大学。而今,即便这两所大学已部分搬迁至大学城,但走进这两所大学校园,就像入了公园一般,里面有山有树,此起彼伏,曲径通幽,没有比置身这样的环境读书求学更让人宁静、安谧了。

贵州大学距花溪公园约两公里,一路走去,可以沿着花溪河穿过公园中心,人们常说百步一景,而这里,步步是景。继续上行,秋天里,依偎在河畔的黄金大道便出现在眼前。一河清水,两排梧桐树木,满山彩色交相辉映,树倒影于水中,水中山色,荡漾开去……真可谓美不胜收啊!

4

那几日,我们还去了花溪叫剪刀塘、高坡、红岩大坡等一些地方。大家走在乡村里,空气清新,四野开阔,山中有水,坡上有禾,一路行去,只觉风景这边独好。尤其是红岩大坡,颇有感触,我们一行从山脚沿着一条土路上行,四野里,满坡大大小小的松树耸入云天,松树下一丛丛茶树,茶包松,松裹茶,可谓一大奇观。当地一位茶农,对松树下种茶特别有说法,可惜忘了那别具一格的称谓。这样的山坡,这样的具有原始一般的松林,以及一丛丛一蓬蓬的茶树,它们互不妨碍,各得其所,各具价值,实在令人敬佩。这样的山坡,这样的景致,不要说北方没有,就是在贵州,可能也少见。行走在这样的大山坡上,感觉空气都是甜的。下得山来,红岩大坡的茶老板专门为我们泡了两壶红岩大坡的茶,一道红茶,一道绿茶,那滋味,那意境文字难以言状。

当我走进高坡,更是被称为“贵阳屋脊”的地方所吸引。高坡不仅海拔高,给我的感觉充满了农耕气息,汽车从低处上行,渐渐地,看到满坡的稻田披着青色,一浪高过一浪,村庄的房子带着红色,一爿延伸过去,给人印象特别有趣。据朋友介绍,这里主要聚居着苗族和布依族人家,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基本还保持着古老而浓郁的习俗。尤其让我惊讶的是,说是这里的苗族相信世间有鬼而不信神,他们不信邪不信神,但怕鬼——说鬼是人死之后的灵魂,如果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毙者,死后是不能得到“洞葬”的。

罗素说过,参次多态是人类幸福的本源。这句话太好了。而贵州苗族“信鬼风俗”的里面就包含了它的多态,如果有时间,我真想多在这里逗留些时日,多了解一些属于他们的独特风俗。

高坡此地,值得深入了解、研究,由于那天时间实在是太紧,只能走马观花,眼福一瞥。

离开时,这里的主人希望我下次再去高坡,在高坡的“蒙古包”住一宿,好好感受这里的“高”和夜色之美,自然,这里的风景是没得说的,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苗族同胞们习俗和生活。我想,下次去贵州,一定补上“无知”这一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