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宴礼所重什么意思(礼记.曲礼上中的)

#打卡挑战局#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籍、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

式宴礼所重什么意思(礼记.曲礼上中的)(1)

《礼记》虽然主要讲的是贵族阶层的礼制,但由于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御用思想,统治者用儒家思想教育民众,因而《礼记》中的许多礼仪规范,也广泛影响了百姓的行为规范。再由于,农耕社会时期,百姓普遍不识字,那些繁杂的礼仪,也只能用俗语的形式简化式地传播。

农耕文明时期,广泛流传于乡村的俗语:“叔嫂不同问,父子不同席。”就是来自于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曲礼上》。

式宴礼所重什么意思(礼记.曲礼上中的)(2)

解释一。叔嫂不同问:“叔”非现今的叔叔,而是小叔子的意思,古代嫂子把小叔子称为是“叔叔”,比如《水浒传》的潘金莲称武松为“叔叔”;“同”即对面、当面的意思,这里可引申为单独共处一室;问即问候的意思,这里可引申为谈话、谈心。叔嫂不同问,整体意思就是“小叔子与嫂子之间是不可以单处一室对面谈话的”。

解释二。父子不同席:这里的“同”是共同、一起的意思;“席”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坐席”的意思,古时候把各种宴会称为是坐席。此句的总体意思就是:“父亲与儿子在宴席上不可以同桌而坐”。

式宴礼所重什么意思(礼记.曲礼上中的)(3)

为什么“叔嫂不同问”呢?

在农耕文明社会里,妇女过着大门不出二门迈的生活,无论是未婚的少女还是已作人妇的嫂子,都很少与家外的男人见面。小叔子与嫂子虽同处一个屋檐下,但并不无血缘关系,由于嫂子很少见外面的男子,如果小叔子与嫂子独处一起谈心的时间久了,就难免会产生情愫,这样易乱了纲常,也易引出闲话来。因而,应注意多回避。

式宴礼所重什么意思(礼记.曲礼上中的)(4)

为什么“父子不同席”呢?

旧时社会,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为臣喝纲”“父为子纲”,讲究长幼有序,做父亲的要有做父子的样子,而宴席上,男人难免会喝酒,酒喝高了,难免会失态,难免会讲些荤话、粗话,这样就失了纲常。

式宴礼所重什么意思(礼记.曲礼上中的)(5)

古时候的一些礼仪,并不一定全都适应现代,“叔嫂不同问,父子不同席”,这句话还适应于现今社会吗?君怎么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