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文物拍卖价格查询网站(汝州文物)
『汝州文物』——庙下佛山寺曾出土金代窖藏铜币510公斤、达170种之多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李献奇、侯鸿钧/文
1969年11月上旬,在临汝县(今汝州市,下同)城关西北佛山寺西约200米的地方,距地表近2米深处,发现两瓮窖藏铜钱。我们闻讯后,便偕同县文化馆的同志赶赴现场,对铜钱出土地点进行了勘查,并收回了这批铜钱。这批铜钱总重510公斤,上迄西汉,下至金代,前后十五个朝代,共170种。经初步整理,现分述如下:
西汉“半两”钱,根据重量、直径、钱文书写的差异分四种(图一:1-4);“五铢”分二种(5、6)。
新莽“货泉”和“大泉五十”各一种(7、8)
隋“五铢”四种(9-12)。
唐“开元通宝”(13),主要区别在钱背上的直道、“月纹”。有的“月纹”在穿上,多数“月纹”在穿下稍偏,或为斜形,直道在穿左。“乾元重宝”折二和小平钱各一种(14、15)。会昌“开元通宝”的背文为当时铸地或钱监的代号。这个窖藏中计有:京(京兆府。京下有“月纹”)、洛(洛阳)、兴(兴元府)、昌(杨州)、梓(东川)、润(浙西)、鄂(鄂州)、益(西川),以上铸地字均在背穿上。蓝(蓝田。字在穿左、穿上有“月纹”)、洪(江西。字在穿左,穿上有“月纹”)、潭(湖南。字在穿右),宣(宣州。字在穿右,穿上有“月纹”)、越(越州。字在穿下),共十三种(16-29)。
五代铜钱除后梁和后唐的未发现外,计有后晋的“天福镇宝”;后汉的“汉元通宝”;后周的“周元通宝”(30一33)。十国前蜀铸有五种铜钱,这里发现有“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德元宝”、“咸康元宝”四种(34—37),四种均为真书旋读平钱,铸造水平较低,钱文较模糊。南唐的“开元通宝”(38、39)和“唐国通宝”(图二:1、2)分别为真、篆对钱。这是我国古钱史上公认最早的对制钱。五代十国的这几种钱以往发现较少。
北宋铜钱在该窖藏中占数量、品种最多,计361.2公斤,107种。几乎包括了北宋所有的品种(年号时间较短的康定和重和除外)。特别是对制钱就有二十六种之多,钱文的书体真、草、隶、篆、行和瘦金体应有尽有。这些品种分别是:
宋太祖时的“宋元通宝”,有的背穿左右分别有直道;有的背穿上下分别有“星”点;有的背穿左、右上角分别有“月纹”(3一6)。
太宗时的“太平通宝”从轮郭的宽窄,钱文的书体和笔画的粗细差异分二种(7、8)。“淳化元宝”有真、行二种(9、10)。《宋史、食货,钱币》载:“初,太宗(赵炅)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淳化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篆三体”。“淳化元宝”篆书体这里未发现。“至道元宝”为真、行、草三体(11一13),此亦赵炅手书。
真宗时的五种小平钱:“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14-18)均为真书体。
仁宗时的四种小平钱:“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19-26)均为真、篆体对钱。“庆历重宝”分直读和旋读两种(27、28),虽都是当十大钱,但大小、轮郭宽窄不一,直读的直径3.1厘米,重6.5克;旋读的直径2.9厘米,重8.6克。“至和元宝”和“至和通宝”,“嘉祐元宝”和“嘉祐通宝”(29-36)分别为真、篆对钱。
英宗时的“治平元宝”和“治平通宝”,分别为真、篆对钱(图三:1一4)。
神宗时的小平“熙宁元宝”有五种(5-9),其中二真书、三篆书体,折二“熙宁重宝”也是二真书、三篆书体(10—14)。五个折二“熙宁重宝”的重量分别是:7.4、7.9、7.4、8.3、8克,不仅重量不等,大小、轮郭的宽窄也不相同。在分别三个小平和折二的篆书体中各一种古篆体(9、14)。尽管币值不同,有一“元”,一“重”之别,折二和小平分别的二个真书、三个篆书体,笔画书体风格则一样,应是出自一人手笔。根据钱范的不同,折二“元丰通宝”和小平为一篆、行对钱(15一20),另有一轮郭较宽的篆体和输郭较窄的行书体小平钱(21、22),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熙宁和元丰钱,版别很多,是宋代铸钱最多的时期。
哲宗时的折二“元祐通宝”两种,小平两对分别为篆、行体的对钱(23-28)。折二“绍圣元宝”(图四,1、2)为篆、行对钱,另有小平“绍圣元宝”和通宝各一种(3.4。)小平“元符通宝”篆、行各一种(5、6),折二“元符通宝”为对钱(7、8)。
徽宗时的折二“圣宋元宝”为篆、行对钱(9、10),小平为二行体、一篆体(11一13)。从钱文书写看,行书小平“圣宋元宝”四字各不相同。瘦金体的“崇宁通宝”大钱按大小、轮郭、宽窄、钱文笔画粗细不同,分三种(14一16),这三种分别是:直径3.4厘米,重11克;直径3.2厘米,重8克;直径3厘米,重5.5克。瘦金体小平“崇宁通宝”一种(17)。瘦金体的“崇宁重宝”大钱五种(18-22),这五种分别是:直径3.55厘米,重8.4克;直径3.6厘米,重11.7克;直径3.4厘米,重11.1克;直径3.4厘米,重7.9克;直径3.3厘米,重4.7克;直径2.6厘米,重2.4克。瘦金体的“大观通宝”折三和小平各一种(25、26)。折二“政和通宝”一对和小平两对,分别为篆、隶对钱(图五:1一6)。折二平均为8克,小平3.6-5.8克不等。折三“宣和通宝”为篆、隶两对对钱(7一10),另有折三隶、篆各一种(11、12),折二各一种(13、14),小平为对钱(15、16),“宣和通宝”五个隶书的“宣”字和篆书体的“宣”字书写各有差异。
钦宗时的篆书折二“靖康元宝”(17),是这个窟藏中数以万计中唯一的一个。靖康钱的少见,其原因之一是这个时期金人大举南侵,北宋的封建统治巳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二是靖康的年号时间短,仅有二年的寿命。
南宋时的篆书折三“建炎重宝”(18)一种。折二“建炎通宝”,为真、篆对钱(19、20)。小平为真篆书对钱(21、22)。折二“绍兴元宝”为真、篆对钱,篆体钱背穿上有“月纹”(23-25),小平有大小各一种(26、27),较小的钱文模糊,铸造质量低劣。折二“绍兴通宝”真书一种(28)。
孝宗时的折二“隆兴元宝”为真、篆对钱(29、30)。折二“乾道元宝,”为真、篆对钱(图五;31,图六:1)。折二“淳熙元宝”为真、篆对钱,其背穿上均有“月纹”,下有“星”点(2-5)。另一对折二“淳熙元宝”,其背穿上分别铸有一真或篆“泉”字(6一9)。还有一折二真书“淳熙元宝”,其背上铸一较小的“泉”字,“泉”字的大小当是钱范的不同(10、11)。按《宋史·食货·钱币》所说,“泉”字系指睦州神泉监所铸。淳熙七年以后,书体改为宋体,钱背开始纪年。折二宋体字的“淳熙元宝”有纪年的二种,在背穿上铸大写“捌”字和背穿上下铸小写“十二”(12一15),这二种纪年钱分别是淳熙八年和十二年所铸。真书小平“淳熙元宝”,背穿上铸有“仰月纹”(16、17)。
光宗时的宋书体折二“绍熙元宝”背穿下铸一“元”字(18、19)系绍熙元年所铸。
公元947年,改国号的大辽,曾先后铸有九种小平钱,这里发现有:“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大康通宝”、“寿昌元宝”、“天庆元宝”五种(20-24)。这五种平钱全为真书旋读。钱文的书法和铸造的水平都不高。
这个窖藏中还发现一枚西夏的“天盛元宝”(25)。
金代的“正隆元宝”,仿瘦金体的“大定通宝”(26、27)。
刘豫的“阜昌通宝”(28)。
西夏和金的铜钱制作规矩,钱文清晰,书法水平也较高。辽、西夏、刘豫时的钱、发现寥寥,金代也为数甚少。
另外,还发现有沿钱六枚,其中:“开元通宝”3,“宋元通宝”1,“大平通宝”1,“咸平通宝”1。曾被当做踢毽用的四眼钱9枚,其中:唐“开元通宝”3、南唐“开元通宝”1、“祥符元宝”1、平钱“崇宁通宝”1、“咸平元宝”2、“治平元宝”1。
窖藏内时代最晚的钱是金“大定通宝”,因此,此窖藏的入藏年代当在金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以后。
这里为什么会藏有这么多年代相去久远的钱币呢?除了收藏者因战乱和某种个人原因外,主要是与临汝的地理位置、商业情况有关。据《汝州全志》载:临汝古称汝州,它“面临汝水,背负嵩山,左控荆襄,右联伊洛。叩元机于崆峒,銮驾留名,瞻晓于温泉,方成衍泽,属东都(洛阳)胜辅,允称南国化疆”。宋时,“汝州又称辅州,汴京东西两路俱为京师辅郡。玖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为陆海节度,属京西(开封)北路。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废。金为汝州隶河南路。”因为临汝地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又是豫西重要的商埠之一,特别宋代、其位置处于东西两京要冲,为聚敛钱币者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批铜钱,为我们研究古钱币提供了以下方面的可贵资料:
第一、唐“开元通宝”到两宋的铜钱,背穿上下左右分别铸有直道、“星”点、“月纹”,或“星”、“月”并存。自南宋淳熙七年后,这三种标记不复再见。以前,曾有人说钱背“月纹”,是唐某皇后的指甲痕,后人曾写诗“金钗坠地无因见,藏得开元一念痕“(金·李俊民)。问题是唐开元钱背有月、星共存,或是有直道、星点者作何解释?在唐以后,特别是两宋,钱背直道、星点、月纹越来越大,有增无减。因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钱背所铸直道、星点、月纹,是某地某铸监的标志。至于这些标志,具体代表某地某铸监,尚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关于对制钱,这个窖藏中发现十国南唐的“开元通宝”和“唐国通宝”二对;北宋的“天圣元宝”等二十六对;南宋的建炎等七对。共计三十五对对制钱,在宝丰县的古垛村曾发现8对北宋对制钱①,临汝佛山寺的窖藏发现的对制钱,从时代到品种远远超过了宝丰县所发现的对钱。对制钱的钱文书法、铸造水平较高,可以说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工艺品。这批为数众多的对制钱的发现,对研究对钱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三,唐会昌开元背穿上所铸纪地钱共有二十二种,临汝佛山寺发现会昌开元通宝背穿铸地十三种,其中绝大部分是长江以南各地所铸。南宋高宗偏安江南,北方广大地区为金人统治,这里发现建炎以后六个年号所铸的钱,为研究当时大江南北人民的商品交换有一定的价值。
第四,关于“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的币值,有人认为“崇宁通宝”分小平、折十;“崇宁重宝”为隶书大钱(当十)。临汝窖藏中发现以上两种铜钱引起笔者对这种说法的怀疑。“崇宁通宝”从大小、重量分应是:折十(图四:14)、折五(15)、折三(16)、小平(17)四种。崇宁重宝”应是:折十(18-20),这三个钱平均在10克以上,折五(21、22),其重量均是7.9克,折二(23),重4.7克,小平(24),重2.4克。后二种,在《古钱大辞典》上可以找到同样的拓本。徽宗时盛行大钱,这里发现的“崇宁通宝”和“崇宗重宝”,共35.7公斤,95%以上是大钱。当时私铸者毁小钱铸大钱,这就使当十大钱太小,重量不一。由此,造成今天研究这一时期币值的困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