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现黑海(为什么都盯着黑海)
6月23日,俄罗斯战机在黑海向英国驱逐舰发射实弹,成为国际焦点按照美联社说法,这还是冷战后第一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出现黑海?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出现黑海
6月23日,俄罗斯战机在黑海向英国驱逐舰发射实弹,成为国际焦点。按照美联社说法,这还是冷战后第一次。
7月10日,由乌克兰和美国主导的为期两周的“海上微风-2021”多国联合军演刚刚结束,演习地点也正是黑海。
一系列事件令“黑海”走进人们视野。
黑海在哪里?
英国军舰为何在此游弋?
美国军舰为什么来这里搞军演?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了解一下黑海。
本文来源:瞭望智库(zhczyj);文 | 飞花
1 黑海不“黑”
黑海不黑,正如多瑙河不蓝一样,只是海水颜色比别的海略深罢了。
确切地说黑海应该叫暗海。至于为什么得名,有的说是因古希腊人认为海水深暗,也有人认为是海底多黑色礁石,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200米以下海水中硫化氢成分高,因硫化氢呈黑色,致使深层海水呈现黑色。
虽然具体原因已不可考,但在起名这一点上恰恰体现了人类的共通性——简单“粗暴”直接。
黑海是欧洲内海,周边国家按照顺时针从北到南依次为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如果听国家名字没有实感的话,提起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沿岸城市,你就会明白黑海对于中东欧国家而言是一种怎样的所在了。
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索契、曾签订二战后重要和约条款的雅尔塔(没错就是建立雅尔塔体系的雅尔塔)、敖德萨、瓦尔纳、布尔加斯、伊斯坦布尔都位于黑海沿岸。这里既有绵延沙滩,也有悬崖峭壁,既有城市风光,又有古堡遗迹,是欧洲人重要的疗养度假地。
近年来多项重要考古发现更为黑海平添了神秘色彩。
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保加利亚黑海海域发现2400年前的沉船,由于黑海特殊的缺氧环境,桅杆、船舵、划船凳都保存完好。沉船所在地是一处知名“沉船墓地”,已发现了60多艘船舶残骸。为避免破坏,考古团队将船留在原地,但通过对一小片船上材料进行碳追踪测试,证实这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沉船。
更为神奇的是,古沉船形制与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塞壬花瓶上所绘纹饰类似,纹饰绘制的是英雄奥德修斯为避免海妖塞壬迷惑的故事。更让人对这片神秘之海心生好奇,或许希腊神话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存在?
黑海之所以为文物提供如此理想之保护所,主要源于其特殊现象——双层海。
黑海海水分上下两层,上层海水产鲟鱼、鲭鱼和鳀鱼,在200米以下的下层海域中由于处于缺氧环境,生物几近绝迹。
经过特种细菌的作用,海水中的硫酸盐分解产生硫化氢等,而硫化氢对鱼类有害,因而黑海除边缘浅海区和海水上层有一些海生动植物外,深海区和海底几乎是一个死寂的世界。而这种缺氧、少生物的环境恰恰为文物提供了天然庇护所。
黑海的含盐度较低,海水含盐量几乎只有世界各大洋海水含盐量的一半,而与其相连的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
在黑海和地中海对流中,盐度较小的黑海海水便从海峡表层流向地中海,地中海中盐度较大海水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由于海峡较浅,阻碍了流入黑海的水量,使流入黑海的水量小于从黑海流出的水量,维持着黑海水量的动态平衡。
2 暗流涌动
黑海所牵涉的国家间关系也如同这片海水一样,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波涛汹涌。
黑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联通,是世界最深内陆海之一,为军舰天然良港,围绕黑海控制权曾发生过多次国际冲突。
1853年,第一次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英法意(撒丁王国)同沙皇俄国对垒。1855年末,俄国战败。第二年,巴黎和会召开,约定黑海中立化,解散黑海舰队、禁止外国军舰未经土耳其同意通过黑海的两个海峡。
【注:黑海海峡,又称土耳其海峡,是土耳其境内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个海峡及它们之间马尔马拉海的总称,也是黑海唯一的出海口。】
20世纪80年代,美海军舰艇基本保持每年3次的频率,进入黑海“展示旗帜”。此举引起苏联的强烈反感,其中最严重的事件就是著名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
1988年2月12日,美国巡洋舰“约克城”号和驱逐舰“卡隆”号进入黑海苏联领海宣示自由航行权利,苏联派黑海舰队“无私”号护卫舰和SKR-6应对。SKR-6接近“卡隆”,“无私”号接近“约克城”,期间两国舰艇进行了多次对话。
“无私”号:“你的航线将侵犯苏联领海,我建议航向转到110度。”
“约克城”号:……
“无私”号:“按照苏联现行法律,本地区禁止外国军舰无害通过,为避免事故,强烈建议你改变航线,以免侵犯苏联领海”。
“无私”号:“我舰将要打击你舰”。
“约克城”号:“我不会改变航行,我的行动符合国际法”。
“无私”号(距离“约克城”号约50米):“苏联舰只奉命阻止对领海的侵犯,作为非常手段,我舰之一将打击你舰”(Soviet ships have orders to prevent violation of territorial waters, extreme measure is to strike your ship with one of ours)。
11时左右,“无私”号转向撞击“约克城”号左舷,导致后者舰尾“鱼叉”导弹发射架等部位受伤无法使用,“无私”号右锚丢失。SKR-6撞上了“卡隆”号左舷,导致“卡隆”号部分舷墙支柱被撞弯,SKR-6舰体外表轻微擦伤。双方均无人员伤亡。
“无私”号排水量为“约克城”号的三分之一,SKR-6排水量为“卡隆”号的四分之一。
苏东剧变以来,北约已经将黑海周边视为其东扩的新领地。黑海沿岸6个国家中,3个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已加入北约,另外两个(乌克兰、格鲁吉亚)正积极寻求加入。
今年3月以来,北约连续多次在黑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频率之高,世界其他地区无出其右者。
3月初,北约在黑海举行代号为“波塞冬2021”军事演习,北约出动了10余艘战舰。
3月15日,美军主导了“欧洲防卫者2021”联合军演,27国的2.8万名士兵参加演习。
3月21日,北约多国又在罗马尼亚附近海域进行了“海上盾牌21”的演习,出动了18艘军舰、10架飞机以及2400名士兵。
6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英国海军“保卫者”号驱逐舰当天在黑海西北区域活动时越过俄罗斯边界,俄军舰开火警告,苏-24M飞机向英国驱逐舰航行方向投掷航空炸弹。英国驱逐舰随后驶离相关海域。英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当天发布声明,否认英国军舰在黑海遭俄方开火驱逐。
英国军舰为何在黑海游弋?
按照英国方面的说法,该军舰正在“根据国际法,无害通过乌克兰领海”。
何为无害通过?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害通过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的通过。反言之,有损害沿海国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即为非无害。
那么只要不承认该海域的主权归属,是不是就可以打着“无害通过”的旗号自由航行?
别忘了,世界上有争议的海域还有很多。
此次被驱逐的英国“护卫者”号驱逐舰属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他们的下一站是哪里呢?
3 风往哪吹?
6月28日,就在俄罗斯实弹驱离英国军舰几天之后,美国和乌克兰宣布,于6月28日至7月10日在黑海举行“海上微风”军事演习。
该演习始于1997年,2021年规模为史上最大。据美军第六舰队官方网站消息,共有六大洲32个国家的5000名士兵、32艘舰船、40架飞机参加此次军演。
按照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临时代办克里斯蒂娜·凯文(Kristina Kvien )的说法,演习的目的在于“增强国家间的协同能力,维护黑海的安全和稳定。”(“The United States is proud to partner with Ukraine in co-hosting the multinational maritime exercise Sea Breeze, which will help enhance interoperability and capabilities among participating nations,” said Chargé d'affaires Kristina Kvien, U.S. Embassy in Ukraine. “We are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the Black Sea.”)
黑海沿岸国家只有六个,而此次“海上微风”演习共有 32 个国家参与支持,其中包括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法国、格鲁吉亚、希腊、意大利、立陶宛、摩尔多瓦、挪威、波兰、罗马尼亚、瑞典、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
那些不在黑海沿岸甚至不属于北约的其他国家,他们参加这次演习的目的是什么?也是为了“维护黑海的和平与稳定”?
黑海上不只刮微风。
黑海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在海面掀起巨浪,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布拉风”。
布拉风又被称作“冷空气大瀑布”,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时,形成高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尤如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所过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
1948年1月12日夜间,黑海东北岸的诺沃西斯克城遭遇强布拉风,飞溅上岸的海水使沿岸的建筑表面迅速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壳,把许多房屋的门窗、烟囱都封死了。
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瞬间冷风袭来,海面结成冰块,舰船困在原地甚至沉没的景象,也曾真实上演过。
这种风的巨大威力,或许只有见过的人才知道。
而风向哪里吹,只有海边的人才知道。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瞭望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