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徐庶离开刘备为什么不挽留)

曹操派出大将曹纯追杀刘备,曹纯率领所部“虎豹骑”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坂地方追及刘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军掳获,同时被俘的还有徐庶母亲。对徐庶的才干,曹操也有所了解,于是“请”徐母为儿子作书一封。于是乎,事母至孝的徐庶逃亡之旅戛然而止。

徐庶去向刘备请辞,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徐庶离开刘备为什么不挽留)(1)

徐庶的请辞,刘备无力拒绝,更无法挽留。

“信义著于四海”的刘备虽然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徐庶对于他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如果不加挽留的话又太过不近人情。只是在东汉末年,刘备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挠徐庶尽孝。在汉朝,一个人要想做官,一靠门第,二靠孝道。汉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当中都有一个“孝”字,官吏的选拔也有孝廉一科。有汉一代最重孝道,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春秋》与《孝经》云:“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在东汉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之下,世人对孝的信仰甚至到了一种迷信的地步。

汉末张角黄巾起义时候,有名臣向栩曾“上便宜,颇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当消灭。”

向栩这种在当代人眼中看来是天方夜谭似的建议,在当时社会广泛重视孝的氛围中,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徐庶离开刘备为什么不挽留)(2)

无独有偶,东汉中平元年,北地羌胡、边章反叛,凉州刺史宋枭也想出了一条退兵妙计:他认为,“凉州寡于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宋枭只想到了让百姓知礼义荣辱,却没有考虑过“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生民的基本生存权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时候,奢谈礼义廉耻,纯粹是扯淡。

眼睁睁地望着徐庶不舍地离去,刘备肝肠寸断。要想留住好的员工,必须要使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家室的拖累。现在徐庶在忠与孝之间做出了明确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汉末两重君主的观念,让一些人心底十分的纠结。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徐庶离开刘备为什么不挽留)(3)

《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徐庶母亲为人质,逼迫徐庶来投之事纯属小说家言。徐庶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如果每天和锯嘴葫芦一样,曹丕怎么会对之委以重任?而徐庶母亲自杀,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更是子虚乌有之事。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君形象,罗氏不惜丑化、妖魔化曹操,做得有些太过了。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徐庶离开刘备为什么不挽留)(4)

参考书目:《三国志》《三国演义》《后汉书》《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