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语调整(设计印刷常用术语)

印刷术语调整(设计印刷常用术语)(1)

印前

【出血】对一些需要跨出纸边的图纹,在制版时需超出裁切线3mm,预留裁切的偏差,此超出部分称为“出血”。

【叠印】一种油墨直接叠压在另一种油墨之上。

【漏白】印刷时因套色不准,漏出纸张的白色缝隙。

【补漏白】制版时为防止露白,有意使颜色交接处“扩张爆肥”,减少套印不准的影响。

【开本】开本是书刊装订成册的大幅面。

【扉页】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单张页。有些书刊将衬纸和扉页印在一起装订(即筒子页)称为扉衬页。

【天头】书刊正文最上面一行字到书页上边沿处的空白。

【地脚】书刊正文最下面一行字到书页下边沿处的空白。

【订口】指书刊应订联部分的位置。

印刷术语调整(设计印刷常用术语)(2)

印刷

【咬口】PS版的一边(长边)约7cm插入印版滚筒边固定,在版上预留的这个位置称为咬口位置。

【自反版】印完一面后,版不换,纸张翻一面继续印刷背面。

【飞墨】油墨稠度不够,印刷机转速快,离心力使墨点飞溅。

【夹炮】过多纸张夹在压印滚筒和橡皮滚筒间,触发安全感应使印刷机停止转动。

【打掣】印刷机因事故而停止转动,原因多为进纸不顺或双张进纸触发安全装置。

【过底】印刷事故的术语,指墨层太厚来不及干燥,污染了压在上面的纸张背面。

【打稿】供正式印刷时参考的打样样稿。

【飞达】指印刷机喂纸的传送装置。

印刷术语调整(设计印刷常用术语)(3)

印后

【破口】书芯裁切后书页的切口出现破损。

【粘口】书帖粘联零散书页时在书帖上涂胶的部分。通常以最后一折的折缝线为基准线按一定的宽度在书帖边涂胶。

【折缝线】印刷书页在折页加工时的折叠线。

【铣背】用铣刀将书芯后背铣成沟槽状便于胶液渗透的一道工序。

【刀花】切口出现凹凸不平的刀痕。

【小页】书帖中小于裁切尺寸的书页。

【白页】因印刷事故,使书页的一面或两面未印上印迹。

【勒口】平装书的封面前口边大于书芯前口边宽约20~30mm,再将封面沿书芯前口切边向里折齐的一种装帧形式。

【压痕】利用钢线通过压印在纸片上压出痕迹或留下供弯的槽痕。

【环衬】连接书芯和封皮的衬纸。

【毛本】三面未切光的书芯。

【光本】三面切光的书芯。

【扒圆】圆脊精装书在上书壳前,先把书芯背部处理成圆弧形的工序。

印刷术语调整(设计印刷常用术语)(4)

【圆背】精装的一种,书背制作成一定弧度的圆弧面。

【园势】精装书圆背弧面的弧度。

【方背】精装的一种。书背平直且与封面封底垂直。

【堵头布】贴在精装书芯背脊天头与地脚两端的特制物。

【整面】也称全面书壳的表面材料是一整块。

【接面】也称半面书壳的表面材料不是一整块,通常是封面和封底用一种材料,书腰用另一种材料拼粘而成。

【起脊】精装书在上书壳前,把书芯用夹板加紧压实,在书芯正反两面。接近书脊与环衬连线的连缘处压出一条凸痕,使书脊略向外鼓起的工序。

【飘口】指精装书刊套合加工后,书封壳大出书芯切口的部分。

【包角】在书封壳的前口两角上包一层皮革或织品。

【书槽】又称书沟或沟槽,指精装书套合后,封面和封底与书脊连接部分压进去的沟槽。

印刷术语调整(设计印刷常用术语)(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