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新五年高考真题答案(语文基本概念真题解析6)

托物言志

一、概念: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而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经典例题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问题: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全诗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2.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问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答题思路

1.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四、考点专练

1.夜 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问题: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托物言志,梧桐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诗中先交代了萧瑟清寒的秋景,然后着重写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梧桐,“不甘”、“尚”等词语,写出了梧桐在秋风中不甘凋零的刚毅顽强的生命力,实际是写作者内心的倔强和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

2. 早 雁·杜牧

金河①秋半虏②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②虏:指南侵的回鹘。③仙掌:指汉长安建章宫前舒掌托起承露盘的仙人铜铸像。④长门:汉宫殿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静态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描写。

B.第二联境界刻画独特,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又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

C.第三联“须知”“岂逐”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这种深切的同情,与上联形成鲜明的对照。

D.第四联“莫厌”二字,担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环境,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结构上又是一层曲折。

E.本诗语言主要特点是纯用口语,句句平淡,如第二联;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它与轻快的格调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全诗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E (A项,“静态”不符合诗意,从“惊飞四散哀”五个字分析,应该是写了“情态、动作、声音”。E项,“主要特点是纯用口语,句句平淡,如第二联”分析不正确,第二联语言特点实际是委婉含蓄。

(2)①作者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兴)的方法来表现感情。② 诗歌以“早雁”象征因边患战乱而流离失所、不得不逃难到江南的流亡百姓。③诗人借对“早雁”惊飞离散的同情、无以北归的怜悯、誓居南地的关怀劝慰,表达了对战乱中漂泊流离的边地人民的真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语文最新五年高考真题答案(语文基本概念真题解析6)(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