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1)

在1956年公布的仿制简化字方案中,

郭沫若先生就将原本的“國”字简化为“国”,

这是有内文含义的。

01

从“國”到“国”,不可忽视“玉”力量

中国是玉的国度,如果从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珏算起,那么中国有关玉的历史就已经延续了七八千年了。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2)

©瑾瑜出品

从历朝历代出土的玉器文物,以及诗词歌赋等文化载体对玉的描述,不难看出玉或者玉器都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发展主线紧密相扣。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3)

©瑾瑜出品

“以玉事神”、“以玉载礼”、“以玉比德”,这些逐渐形成的文化体系皆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玉甚至还可以化解战争,象征着和平。《淮南子·原道训》有言“化干戈为玉帛”。

02

从“國”到“国”,体现人民当家做主

从国家角度来看,自夏启立国到清溥仪逊位,国之建立,始终属于“王朝”。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4)

©瑾瑜出品

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的呐喊:“……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5)

©瑾瑜出品

梁启超先生在《爱国论》中还说:“故吾国数千年来,常处于独立之势,吾民之称禹城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既无国矣,何爱之可云?”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的主体实现了梁先生理想的“人民之公产也”。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6)

©瑾瑜出品

也就是这样,从“國”简化为“国”,而不是“囯”,不仅体现出对天下和平的祝愿,更是体现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7)

©瑾瑜出品

“玉”取代“戈”,

“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和平;

“玉”也取代了“王”,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03

“国”中有“玉”,玉魂也是国魄

“国”中有玉,顺应了玉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神圣而美好的象征。玉色的美好一直照耀着人间,玉的君子品德也一直指引着人们。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8)

©瑾瑜出品

屈原就有赞美和田玉的诗句:“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李白存世的所有诗歌中,包含玉的诗句就有300句之多,形容女子容颜“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为玉颜,女子眼泪“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为玉箸,女子手为”玉手“,以及玉笛、玉瓶、玉鞍等。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杜牧的“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王安石的“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黄庭坚的“泉响风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

可见古人对玉的崇拜绵延了近万年,玉的文化价值已经浸润到祖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玉魂也是国魄。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9)

时至今天,也仍有不下少数的人喜爱玉,会买玉器送给父母,送给儿女,送给亲朋好友,传达着一份尊敬、爱重、祝愿之情,以及一份满当当的心意。

凤舞九天对牌

凤是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或者凤舞九天。

凤舞九天对牌打造有母女款和姊妹款,凤凰呈飞舞之态,极其柔美飘逸,瑞意吉祥,可抒意母女或姊妹情深,适合自留欣赏。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与凰在空中相偕而飞 ,用来祝福婚姻新人的生活幸福美满,再好不过。可做迎娶或随嫁之礼,表达祝福心意。

平安锁

每一个宝宝都应该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平安锁”,由玉石打造,其温良质地更适合宝宝体质。玉石天生的亲和力,触感润、滑,能安心凝神。

给孩子的总要有些特别。此款平安锁采用白润似凝脂的上好玉石料,雕刻有吉祥如意的瑞祥之云,线条简约、独显精妙,寓意着孩子平安喜乐,寄予孩子心思澄明若晶莹玉石。

鱼形玉石

鱼身金黄圆肥宽阔,象征富足。鱼眼圆滚,象征财源滚滚。“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自留佩戴或送礼均可。

鹰头玉雕(已出)

鹰是玉雕五灵之一,代表着博大的胸怀、韬略、慧眼和无畏等勇往直前的气概。常被用来祝福学业、事业、前途,能鹏程万里、搏击长空、大展宏图等。可做升学、升职、创业祝福好礼,也可自留欣赏。

和和美美,多子多福

玉雕摆件,刻刀舞动和谐风。

作品雕刻的是两只鸳鸯嬉戏在荷花丛中,彼此依偎相望,恩爱自显神仙眷侣之情,数朵莲花与荷叶点缀其间,晨露下滴更显动感。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10)

©瑾瑜出品

玉还是一份信仰,玉是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现世与未来等等关系的新启迪。对玉的热爱与忠诚,其实也是对人本身的热爱与忠诚;更是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玉文化深度解读(从國到)(11)

识玉鉴玉、收藏指导就找雨墨老师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