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

你知道吗?我们常用的天长地久、金玉满堂、受宠若惊、出生入死、大器晚成等成语都是出自我国道家的经典——《道德经》。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1)

老子像

《道德经》原名《老子》或《老子五千言》,作者是老子。老子又是孔子的老师,所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比如: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

这个里边的“道”和道家的“道”是相通的。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2)

道德经

我们很容易对《道德经》这本书有敬畏之情,觉得这本书一定是高高在上,不容易理解。其实不然,虽然全书有个别文字生涩且有歧义,但整体来看,还是风格朴素、语言平实。老子讲道理时,看似玄之又玄,实则平和近人。

也许你从来没完整看过《道德经》一书,但是它早已深深融入我国的文化中。那么哪些我们常用的成语或者俗语是出自《道德经》呢?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第五章

天地没有恻隐之心,它把万物当成刍狗(用草扎的狗);圣人没有偏爱之心,他把百姓当成刍狗。

这段话表现了老子无神论的思想。他没有把天地人格化 ,认为上天没有爱憎之情,同样,圣明的君主也应该平等地对待老百姓。同时,号召我们做事要顺应自然。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3)

天地万物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出自第七章

天地是永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够永久存在,是因为天不为自己生,所以才能永久生存。

这段话是想要表达人应该向天地学习,不能过分自私自利,只有无私奉献,才能够活得长久。

该成语现在多表示时间长久,用在祝福的场合,比如用于友谊、婚姻等。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出自第八章

人最高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从来与世无争,总是默默停留在 众人都厌恶的地方。

这段话以水比“道”,讲了“道”利万物不追求回报和处下不争的品格。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4)

老子

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出自第九章

金银珠宝堆满屋子,却无法守住;富贵却骄纵,是给自己留下祸患。大功告成后,有功劳的人物就该隐退 ,这是自然规律。

这段话老子通过自然之道引申为人道,劝人凡事不可固执,要懂得功成身退。

该成语现在多表示财富很多。

受宠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出自第十三章

无论受宠还是侮辱,都好像受到惊吓一样。重视大祸患就像看重自己的身体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受宠的人处于卑下的地位,得到宠爱就容易受到惊吓,失去宠爱也容易受到惊吓。

本段话体现了老子“贵生”的理念,就是无视自身,不要过分看重个人的利益、名声、地位、权势等。这样当这些得到或者失去的时候,才会不为所动。

该成语现多形容人十分计较得失。

视而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出自第十四章

用眼睛看不见叫无色,用耳朵听不到叫无声,用手摸不到叫无形。这三者,都不能追究清楚,它们在“道”身上混为一体。

本段话讲了“道”的样子,描述了“道”的虚无缥缈、不可感知。

该成语现多形容人对于事情的不重视。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5)

道德经

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第二十五章

本段话讲了“道”的运行方式。人效仿地;天又决定了地的面貌;“道”是天地之前就存在的了;“道”就是自然。人活在地上,要服从、适应大地上的各种规律。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出自第三十章

军队驻扎的地方,会长出荆棘。战争过后,一定会有灾荒的年头。

老子所处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国家屡屡遭受战乱的破坏。老子反对战争,因此呼吁“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出自第三十三章

了解他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智慧。战胜别人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坚持不懈的人有志气。

本段话讲的个人修养。明代大儒学家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并且要战胜自己的欲望、懒惰等负面情绪,还要学会知足。

大器晚成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出自第四十一章

本段话用一系列辩证的观点证明,越是高级,越是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在段话中,”大器晚成“是说最珍贵的器具总是最晚制成。这些结论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随时会变化。

该成语多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成就比较晚。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6)

老子

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自第四十二章

”道“是独一无二的统一体,它逐渐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得到平衡调和的状态,阴、阳、调和状态这三者衍生出了世间万物。

世间万物,都是展现阳的一面,同时又包含它的对立面——阴,两股力量互相激荡交融,万物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本段话,老子解释了宇宙生成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知足常乐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出自第四十六章

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灾祸就是贪得无厌。所以说,直到满足的满足,才是最恒久的满足。

本段话反应了老子反战的思想,”走马以粪“和”戎马生于郊“对比了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的情景,并指出了原因,即有道和无道。并且有大者知足,无道者不知足。老子把战争的原因归咎于当政者不知足。

现在该成语表示人们知道满足就会很快乐。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出自第五十章

人的一生,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为什么人为妄作会导致夭折呢?因为他的生活优厚、过于享受了。

本段话表达了老子”贵生“的思想。”生生之厚“就是营养过剩、骄奢淫逸、胡作非为。所以人要避免这些,防止这些带来伤害。

该成语现在多形容冒着极大的危险,随时有牺牲的可能。

福祸相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出自第五十八章

本段话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通过对自然中矛盾现象的观察和反思,逐渐形成了”道“的概念,并把”道“应用于人生和政治。福祸相依就是最好的体现。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出自第六十章

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鱼一样。

本段话是对老子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老子用”烹小鲜“来比喻一个成功的执政者应该举重若轻,提倡用一种比较从容、自然、自信的状态来治理国家。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7)

道德经

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出自第六十三章

本段话老子给出了”无为“的具体方法论。积小成多,积小成大,所欲的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轻诺必寡信”是讲轻易许诺必定会信用不足,“多易必多难”讲总把事情看轻必定会遇到困难。圣人正因为总是把事情看的困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第六十四章

本段话还是老子“无为”的方法论,比上一章有所增加的是,本章告诫人们要慎终如始,否则会功败垂成。

与道德经相关成语(这20条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8)

高山

哀兵必胜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出自第六十九章

最大的祸患莫过于轻敌,轻敌就会丧失我的法宝,因此势均力敌的两军对战,悲痛的一方一定能获胜。

老子本段话,从军事的角度,谈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以彰显不争之德。哀兵必胜的意思是,通过退守使军队变成骄兵,使己方变成哀兵。

该成语现在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自第七十三章

上天撒的网,宽大无边,稀疏却绝不会有漏洞。

本段话是讲天道自然的宽广。自然的谋略,就是任万物自然而然,不施加主观作为,提醒世人不可以违背自然规律。

该成语现在多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老死不相往来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出自第八十章

本段话,老子用理想的笔墨描绘了“小国寡民”的农村生活图景,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

该成语现多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