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据收集整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顺德德胜小学钟梓琼体积与容积说课分享)

小学数学数据收集整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顺德德胜小学钟梓琼体积与容积说课分享)(1)

  说课视频  

小学数学数据收集整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顺德德胜小学钟梓琼体积与容积说课分享)(2)

  说课稿  

围绕核心概念,促进量感发展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说课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6-37页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课前说课。

一、说研究

(一)说联系

《体积与容积》和长度、面积都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度量的内容,在空间观念上是一个飞跃。而这三者作为一种测量的过程,都将经历量感发展的五个阶段。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正方体的特点及长、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学习体积单位、体积计算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共性学情:五年级学生对“体积”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个性学情:课前的调研中,发现学生对体积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全面,容易与面积与重量混为一团。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能准确地描述和比较物体的体积。在拓展提升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经历猜想、操作、观察、比较、实验、分析、概括的过程,体验与感悟体积与容积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渗透体积单位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会比较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教学

(一)教材处理

对比三个版本的教材,发现北师大版教材中淡化了对“空间”的认识,学习素材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对体积的整体感知。因此,我对学习素材进行了调整,使其更丰富。

下面我重点与大家分享这三个片段:

片段教学一:体积概念的建立

1.新课伊始,我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体积。

2.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体积、掂质量、看形状,让学生体验物体都有体积,而看体积大小不能只看物体的质量和形状,而要看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片段教学二:体积大小的比较

孩子们,这些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体积吗?哪个体积最大?哪个最小?

1.通过观察学生不难看出①号纸盒体积是最大的,体积最小的就在④号和⑤号之间。

2.通过观察两包纸巾,一包正面大但薄,一包正面小但厚,从而引发学生争论。

在比较两包纸巾的体积大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能仅用面积大小来度量物体的体积,而凸显用三维空间进行体积度量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体积大小与单位体积的关系,也为今后计算体积奠定基础。

3.进一步比较不规则的物体体积的大小:土豆和红薯。

孩子们,猜一猜:这两个不规则的物体,谁的体积大?

对于这两个大小差不多的不规则物体,学生很难直观比较,于是我将引导学生先估测,再做实验,最后验证猜想。

片段教学三:体积与容积的区分

再次出示长方体纸箱,引导学生观察。

通过套纸箱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一步完善对概念的建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练习处理

本课我练习设计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注重了练习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同时也关注到练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多样,评价形式丰富,评价维度多元。运用观察法和评价表进行过程性评价;设置多层次的练习进行结果性评价;多角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善思乐学。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老师们,本课我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感知”到“非标准度量”,直观感悟概念的可测量属性和大小关系,经历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建构过程,使量感可见、可估、可测、可量,使量感得以自然生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