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典名言名句及译文(古代哲理名言分类汇编)

第一节 清水涟漪,香远益清 父母唯其疾之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人经典名言名句及译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经典名言名句及译文(古代哲理名言分类汇编)

古人经典名言名句及译文

第一节 清水涟漪,香远益清

父母唯其疾之忧。

【句源】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出自】《论语·为政》。

【句意】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

佳句赏析

乍一看来,令人费解,为什么说父母为儿女的疾病担忧就是孝呢?稍加体会,就会发现圣人果真和平常人不一样,他的回答深刻而精妙。

如果你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生病时父母那种担心、慌乱的心情,你便会懂得什么是孝,怎样才算尽了孝道。这种心境只有当自己为人父母时才能体会,当你恨不得代替儿女承受病痛的折磨时,你便会想到自己父母曾经的付出。如果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儿女生病时那种程度的关心与担忧,才算真正尽了孝道。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既要保重自己,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也许更全面一些。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句源】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父母在世,子女就不应该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佳句赏析

现在看来,并非只要父母还健在,儿女就不能离家求学、创业,只是说,父母年迈没人照应,子女远游他乡时必须把父母安顿好,让父母衣食有着,这便是孝子之道。

离开了父母,不在父母面前尽孝,虽然对父母有所安顿,让父母衣食无忧,但仍要时时刻刻牵挂着父母,将对父母的爱心与孝心深系于怀。父母的衣食、起居、心情都应该是儿女牵挂在心的,不要让牵挂成为父母对儿女的单相思。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态都大不如从前,眼睛花了,腿脚不灵便了,甚至一些平常小事他们都觉得自己做不好了,此时,儿女便成了他们可以依靠的大树。

即使儿女认为走出家乡做出一番成绩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也应当在出远门时,安顿好父母,让父母有所养。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句源】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见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采纳,仍然要尊敬父母,不违逆对抗,继续为他们操劳而不怨恨。几:轻微,婉转。劳:操劳。

佳句赏析

曾有人说,天下有不是的子女,无不是的父母,其实也不尽然。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的过错要尽力劝阻,如果父母不听劝导,即便是他们的错,子女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同父母争辩,而不应该口不择言地说一些伤害父母的话。

父母总以宽广的心胸包容着儿女的一切,那么父母有了过错,做子女的更应以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包容父母的过错。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句源】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佳句赏析

如果这是一份答卷,你可以得到多少分?(1)父母的年龄是多大?(2)父母的生日是哪天?(3)父母穿多大号的鞋?(4)父母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5)父母吃剩下的饭菜你能吃下去吗?(6)父母身体健康吗?(7)如父母患病,所患何病、吃什么药、怎样吃?(8)如果你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你常陪父母聊天,和他们谈心吗?(9)你常常抱怨父母没本事吗?(10)父母不高兴时,你会哄他们开心吗?

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所反思,有所感悟。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报答他们的太少。正如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所言:“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回报父母,一定要抓紧!趁父母健在的光阴,不要来不及报答时才想到要报答。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句源】“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出自】《论语·为政》。

【句意】(对父母)和颜悦色,很难。仅仅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食,让父母先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是孝了吗?色:脸色。难:不容易。馔:意为饮食、吃喝。

佳句赏析

其实,仅仅替父母做事,将佳肴奉上,不一定就是做到了孝。态度决定一切,儿女下班回家,疲惫不堪,而父亲吩咐倒杯茶给他喝,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将茶杯在桌子上重重一搁,用生硬的语调说:“喝吧!”父母见到儿女如此态度,将作何感想?

孝敬,孝敬,要做到由内而外的敬,才能算是孝。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对父母尽孝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极大的拖累,但谁都会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衰老。如果父母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即便儿女心中孝顺,有时也难免流露出厌烦的神色,此时,父母心中的滋味恐怕难以言说。一方面为拖累了儿女而心中难过,另一方面便是对儿女隐隐的失望。

孝要表现在态度上,心中孝,态度敬,不要对父母感到厌烦,儿女欠父母的恩情一辈子都还不完。想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或许你的心中就不会再有任何怨言。

事父母能竭其力。

【句源】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出自】《论语·学而》。

【句意】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佳句赏析

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着,不让受半点委屈。小时候,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长大成人,即便无法成龙成凤,但也永远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在父母面前永远都可以如小时候一样撒娇、任性。无论我们做错什么,父母都会原谅。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会尽心竭力地去照顾父母?要知道,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

孝敬自己的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不分时间与地点!绝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快乐而埋没了良知,留下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侍奉父母,不但尽力更要尽心。父母之恩,要用一生回报。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句源】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

【句意】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除使人忧愁的事。

佳句赏析

所有的语言都不能表达父母所赐予我们的生命,赐予我们的爱。父母就是最爱你的人、永不小看你的人,是那夏夜为你赶走蚊虫的人,是那黄昏路旁翘首盼你归的人。

对一个有孝心的人来说,孝顺父母,使父母能安度晚年,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安宁。而后,你才能全心全意地专心去深造自己的学业和开拓自己的事业。孝顺父母,你才可以在心理上获得平衡,得到安慰,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父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孝顺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们何忧?!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句源】所谓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句意】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佳句赏析

一个人孝敬与否,关键看他是否有真诚的心意,不能光看他的外在表现。如果只为了博得美名而去孝敬父母,那就与孝的精神完全背离了。

然而,今天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用自己的内心去孝敬父母呢?在物质上,你可以给父母一幢别墅,一笔财富,一些精美的礼物,可你想过没有,父母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与关爱。其实尽孝很简单:如在外的游子时常给家打个电话,多报些平安,多跟父母聊聊;或者把看电视的主动权交给父母,陪他们一起看最喜爱的节目;抑或在饭后陪他们散散步……只要你细心,生活里处处有孝的踪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句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

【句意】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佳句赏析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父母的脸庞也从年轻变得衰老,头发从乌丝变成白发,动作从迅捷变为缓慢了。当我们咿咿呀呀学舌、跌跌撞撞学步、懵懵懂懂明事的时候,父母总是叮嘱我们。当时听腻了的唠叨现在回想起来却是绵长的挂念和关怀。而现在父母老了,我们是否能照顾好他们呢?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多,也许我们一句随意的问候,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感到很欣慰。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父母之爱是最真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如同春天里的阳光对待小草那样,是永远报答不完的。

经典名句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句意】(在舜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不可以做儿子。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句意】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句意】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句意】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句意】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句意】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句意】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句意】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句意】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句意】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句意】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的父母。

天地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句意】天地是从人类开始的,父母是人类的本源。

务本莫贵于孝。

【句意】致力于根本莫过于孝。

孝,德之本也。

【句意】孝道是道德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句意】人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孝道了。

永言孝思,天经地义。

【句意】永远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大不正则小不敬。

【句意】长辈自己不正派,晚辈就不会敬重。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句意】淫为祸害的种子,孝为善的根本。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句意】父母疼爱我,做到孝又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第二节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修辞立其诚。

【句源】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出自】《周易·乾·文言》。

【句意】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佳句赏析

“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但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是作用于人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丝毫不加任何掩饰,真正做到表里如一。只有首先不欺骗自己,达到内心的真诚,才不至于去欺骗别人。诚的最高境界是“真”。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口里说的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在这个谎言不再被称为谎言,而被美化为噱头、卖点、八卦、花边……的时代,要想做到保持自己的人格“修辞立其诚”,就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轻诺必寡信。

【句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

【句意】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佳句赏析

凡是轻易承诺的人,必定缺少信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也许这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许下承诺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很难遵守他的诺言,这种承诺本身也就缺少信用。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兑现承诺,那么就会对他失去信任。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轻易对别人许下诺言,这些承诺或许会成为你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与动力,但是诺言多了总会有实现不了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失信和失败,又容易在人群中留下轻浮和浅薄的坏印象。所以,不要轻易对人许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句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出自】《论语·为政》。

【句意】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我)不知道怎么能立身处世。可:可以立身处世。

佳句赏析

信任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自己就要讲信用,这样人们才会信任你。信用是个人最好的无形资产,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别人才可能对你委以重任,办事才容易成功。

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前提,一个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重诺守信,别人才会相信他,愿意与他打交道,这样,双方才有可能建立一种稳定的、长期的联系。事实上,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总要同他人打交道,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更需要他人的支持、帮助,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十分重要。而重诺守信,则是维系人际关系、增进情谊的重要一环。

君子贞而不谅。

【句源】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出自】《论语·卫灵公》。

【句意】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贞:信。谅:信,这时指小信。

佳句赏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是为了某种更加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牺牲价值比较小的东西。但从道德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万万要不得。一旦以守信是否给你带来什么价值来衡量,那么守信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所以生活中,不能因为是“小信”就可以不去遵守。

许多时候,也许你觉得是“小信”,而对于别人来说却是影响一生的“大信”。比如带个口信、送封信之类的事情,你可能觉得是“小信”,但对委托者来说,可能就是关系到其一生婚姻甚至命运的大事。所以即使是“小信”,也不能不守。如果你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小信,在你被委托的时候,应该坚决拒绝,或者不要轻易许下你不准备去兑现的小承诺。

失信不立。

【句源】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子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出自】《论语·颜渊》。

【句意】一个人若失去信用,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佳句赏析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无不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

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推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

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句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渔父》。

【句意】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佳句赏析

对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真诚。自然、率性而行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一切违背人的“性命之情”的虚假矫情都是影响你成功的因素。“真”表示一种至诚的境界: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具体来说就是:

真正的悲痛没有哭声而哀伤,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而和善。而勉强啼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其实并不和善。

自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神情的表露流于外在,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这种真心在内,神态在外,内外统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巧诈不如拙诚。

【句源】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句意】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诚实。

佳句赏析

“巧诈”是指欺狂而表面掩饰的做法。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在短期内也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便会怀疑甚至有远离的可能性。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

如果做事情没有进行长远的打算,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虽然暂时能赢得一些小利,但时间一久你的“信用价值”就会人人皆知。所以,如果你打算把事业做大做久,还是要以诚信为本,因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人心。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句源】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句意】与其获得百斤黄金,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佳句赏析

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还宝贵的东西。信用如此重要,故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有“一诺千金”之誉。

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是无形的财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本。一个人、一个企业坚持走正直诚实的道路,必定会实现良好的愿景。如果你以诚待人,在工作中树立起诚信的品牌,相信你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你的工作和事业也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反之,你将会被众人所隔离,成为一株在角落里生长的小草难以茁壮成长。

经典名句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句意】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句意】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句意】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君子诚以为贵。

【句意】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句意】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句意】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句意】说话办事,诚信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句意】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句意】文士以德行为修养的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句意】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句意】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句意】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句意】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句意】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是真诚。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句意】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句意】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句意】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句意】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句意】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句意】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诚不悦人,其神媚焉。

【句意】诚实不能讨人欢心,人们在骨子里都喜欢谄媚。

无信者疑,人休蔽之。

【句意】没有信义的人多疑,人们不必蒙蔽他。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句意】权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托付,树立威严要讲究信用。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句意】答应了的事情,想方设法也要做到。

第三节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句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自】《尚书·大禹谟》。

【句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佳句赏析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同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家庭,难以兴旺发达。

家庭要做到节俭,比如:饮水机不需要24小时都开着加热;买菜时要货比三家;没有重要的事情尽量不打电话,煲“电话粥”是最浪费金钱的行为;少进饭馆吃饭,同样的钱在家里可以做更多的饭菜。

我们制订计划、办事情,都要注意精打细算,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钱的尽量少花,坚决摒弃那种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勤俭持家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句源】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出自】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句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佳句赏析

人的生活方式有多种,但适度节制物质消费,反对奢侈浪费一直是劳动人民和古圣先贤的道德追求。所谓奢侈,就是超越自身人力、物力、财力去过分追求享受。而过分追求享受必将带来的是过多的诱惑和过多的欲望,最终必然导致人格的扭曲和物质化。所以说“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无关富贵贫贱,它是高尚的品德情操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俭都是我们必备的美好品质和道德要求,勤和俭这两方面密不可分,只勤不俭,如漏器盛水,终将一空;只俭不勤,如流水断源,终会干涸。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句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句意】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佳句赏析

通过劳动,人类从盘错交织的古树走向陆地,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劳动,使人们拥有自己的财富,使人们成为财富的主人。

要想拥有财富,学生就要勤奋学习,少打一些网络游戏;职场中人就要早起床,少迟到,多做些业绩……

勤劳致富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每个人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那么就会创造出大量的财富。切记:一个人懒的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贪图安逸终究难成大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句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出自】唐·李商隐《咏史》。

【句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佳句赏析

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他们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财富的消失。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首代创业者一般都是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奋发向上,终于创下了偌大家业;二代人目睹父辈创业的艰辛,受到父辈的教育影响,还能够守住家业甚至还有发展;但三代、四代人则不然,他们从小享受父祖辈的福荫,倚仗父祖辈创下的基业,真的是心想事成,不但进取心消失殆尽,还有不少成了纨绔子弟,吃喝玩乐。长辈再不注意引导,溺爱娇纵,不成败家子都难。

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要永远记住“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不论在囊中羞涩的艰苦岁月,还是在生活富裕的年代,都应该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句源】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训俭示康》。

【句意】由俭朴节约的生活转变成奢华富裕的生活比较容易,而由过惯了奢华富裕的生活变成俭朴节约的日子会比较难。

佳句赏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些人在生活富裕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节俭,而在生活贫困的时候才想起了应该节俭。而且人的消费模式具有一个特点——稳定性,一旦形成,重新调整需要较长时间。就像喝惯了可乐,看不上白开水一样。这样就导致由苦日子转为好日子比较容易适应,因为在过苦日子的时候已经养成了节俭的消费习惯了;而由好日子变成苦日子却很难适应,因为好日子中形成的奢侈习惯在苦日子里会让人处处感觉不便。谁又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能过好日子呢?因此,不管自己当前的经济水平怎样,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句源】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请观懒惰者,面带饥寒色。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句意】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

佳句赏析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揭示了“富贵并不是固定地属于某些人,它们都是由勤奋努力得来”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来选择自己的出身,但他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富人。因为,一个志在求富并付诸行动的人,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拦得住他的,能够拦得住他的也只有他自己。

追求富贵、赢得富贵并不难,难就难在不能守住富贵。有些人一旦成为富贵之人就沾沾自喜,过起奢侈糜烂的生活。日子一久,甜尽苦来,只好再努力挣钱。

只有通过辛勤劳作才能获得财富,但是只知勤劳,不知节俭,富贵也不会长久。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句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句意】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

佳句赏析

穿衣吃饭是极平常的事情,一粥一饭、一丝一缕,更言其小,区区小数,所值几何?一般人往往不加珍惜,随意糟蹋。如今的时代,人们也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的事物看轻了,要知道父母谋衣谋食的艰难,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无论是“俭”所节约或“奢”所浪费掉的物质财富,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都凝结着人类的血、汗和生命。所以提倡“俭”,本质上就是提倡尊重他人的劳动,就是提倡爱人。

经典名句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句意】摆脱烦恼莫过于安静,弥补拙笨莫过于勤奋。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句意】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严重。

奢侈者,危亡之本。

【句意】生活不知节俭,是败亡的根源。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句意】富贵不是天生的,全靠勤劳取得。

勤俭,富贵之本;懒惰,贫贱之苗。

【句意】节俭是使人富贵的关键,懒惰是使人贫贱的根苗。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句意】丰绰时坚持俭朴,富足时也不奢侈。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句意】节俭为幸福开辟源泉,奢侈是贫困的预兆。

金玉非宝,节俭是宝。

【句意】黄金宝玉不是宝贝,节俭比黄金美玉更宝贵。

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句意】年年防止歉收,夜夜防患盗贼。比喻随时要想到意外与不利。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句意】用俭朴来约束自己,一切好事都可能产生;奢侈而放纵自己,一切坏事便会滋长。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句意】光吃喝而不事生产,即使粮食堆积如山,也总会吃光喝光。

一人知俭一家富。

【句意】一个人懂得节俭便会成为富有之人。

君子以俭德辟难。

【句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句意】整日吃得饱饱的,什么也不想,这可不行啊!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句意】希望你永远都不要松懈,丰硕的成果是由于努力耕耘而获得的。

勤俭乃治家之本。

【句意】勤劳、节俭是管理好一个家庭的根本。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句意】节俭就会昌盛,淫逸享乐就会败亡。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句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句意】使家业兴旺犹如用针挑土那样艰难,使家业衰落好似浪里淘沙那样容易。

人间万事凭双手。

【句意】世间万事都是凭借双手做出来的。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句意】即使家庭富有,也要过着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句意】奢侈便不可收拾,勤俭便可长久安乐。奢则错、俭便吉,这是很快就显现出来的。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句意】在富裕时要想到贫困的时节,不要等到贫困时再沉迷于对富裕时的回忆。

持满之道,抑而损之。

【句意】保持满盈兴盛局面的道理,就是要一贯抑制奢侈,注重节俭。

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丰。

【句意】只要知道勤劳肯干,自然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句意】懒惰又奢侈,生活就会贫困;勤劳而节俭,生活就会富足。

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

【句意】凡是自己不能勤俭节约的人,一定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句意】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

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

【句意】看一个家庭起床的早晚,便可知它的兴衰。说明每个家庭要想兴旺,必须早起晚睡,辛勤劳动。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

【句意】每吃一顿饭,就会想到(农民)生产粮食的艰难;每穿一件衣,就会想到(织女)纺纱织布的辛苦。

第四节 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

礼,与其奢也,宁俭。

【句源】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出自】《论语·八佾》。

【句意】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

佳句赏析

礼多人不怪,怪就怪在为礼而礼。践行礼仪在于内心诚敬与否,不在于形式。例如见面握手,有的人生怕对方感受不到自己的热情,用力攥紧对方的手不放,仍嫌不够,还要剧烈摇晃、拥抱……这就是礼太奢,让人无所适从,只能适得其反,还不如简单诚恳地握一下,更容易让人接受和明白。婚礼,人们总是大操大办,讲究排场,似乎忘记了它的意义在于祝福新人。况且,这种奢侈的婚礼理念是一种过度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炫耀傲慢的心态。如此奢办婚事,只会耗费钱财和精力,浪费资源和时间。

礼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礼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礼之用,和为贵。

【句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出自】《论语·学而》。

【句意】礼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使人和谐共处。

佳句赏析

人难免自私,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冲突,如果人人自私无礼,社会自然永无宁日。礼的作用就是调节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增加人的文明性,减弱竞争的残酷激烈,提高社会的温情和谐度。有时,一声“对不起”,便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句“不要紧”,便能给人送去一阵温暖的春风。

但过于讲求和气,凡事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就算自己是对的,也不敢争,生怕得罪了别人,这就是“知和而和”,为了和气而和气。在自我和他人的天平上,这类人过于偏重于他人,是矫枉过正了。

礼的作用,是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以礼节之”要适度,既不能目中无人,也不要懦弱卑下,而应该不卑不亢。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句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

【句意】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与质朴兼备,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才是君子。

佳句赏析

人如果没有质朴之性,即使再有气质,也会令人讨厌;反过来,如果只有质朴之性,而气质全无,也是令人厌恶的。例如你热了,不管什么场合就把衣服脱下;你走路走累了,就把脚放在办公桌上;或者你饿了,吃饭时口中吧唧作响,喝汤时满嘴流油……诸如此类,你毫无遮掩,倒确实是质朴,但只是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愉快或者不舒服。

有些人为了得到“荣誉”,处处表现自己。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一两句问候表示自己对他的关心,却没有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在别人讲冷笑话时,为了表示自己能听懂,开怀大笑。所有的表现都是有目的的,让人感觉很做作。

这些年,大家痛感社会风气的浇薄、浮靡,于是转而寻求质朴方正的风气。文采斐然,风度翩翩,这就是礼要求我们去努力塑造的形象。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句源】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出自】《论语·述而》。

【句意】孔子在有丧事的人身旁进食,从没有吃饱过。

佳句赏析

孔子在参加丧礼时怎么会吃不饱呢?因为服丧者有悲哀恻隐之心,而并非酒桌饭菜不够吃。这一礼仪对我们今天在参加葬礼时仍有借鉴作用。本来失去亲人就是一件极度悲伤的事情,如果我们去参加丧礼而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气氛,不顾及别人的感情,只顾自己的口腹之欲,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办丧事,在于感谢亲朋好友对故人及家庭的关心,以及丧事料理的操劳。但是现在某些“孝子贤孙”却一味追求所谓的风光体面,大操大办,只为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昭示他人“我是一个孝子”。

丧葬本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如果大操大办,“酒足饭饱”,举办丧事还有何意义?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句源】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出自】《论语·子罕》。

【句意】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或是盲人时,即使对方年少,也一定要从他的坐席上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则一定会改步快行。

佳句赏析

以礼待人,不以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你不要打扰他们太久,不要惊扰了他们的伤痛,你应该悄悄地从他们面前经过。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敬。

我们对于那些比自己富裕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名的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尊敬之意,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这是值得我们经常反省的。

不学礼,无以立。

【句源】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季氏》。

【句意】不懂得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佳句赏析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没有基本的礼仪是不行的。更何况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职业礼仪成了展示行业服务的窗口。

职业礼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象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共同的规律是不变的。比如,餐饮店业的礼仪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共性:热情服务,待客周到;但每一饭店又有自己的人员情况和文化理念,所以又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记这一点,更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的工作要有不同的职业装束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句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出自】《礼记·曲礼》。

【句意】人有礼仪规范就会和谐,没有礼仪规范就会有危害。

佳句赏析

在生活或工作中,若不想遭人嫉妒乃至怨恨,最好的行为便是“凡事以礼为先”。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种行为:随地吐痰、出言不逊、耀武扬威……这些行为都会让人对你产生反感,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此大打折扣。

德国有一句谚语叫“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礼节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礼节。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句源】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出自】《礼记·曲礼》。

【句意】礼是不能随随便便取悦于人的,也不可说多余的话。

佳句赏析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为了获取朋友的好感或是得到上级的肯定,经常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结果被别人所忽视,在朋友和上级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会很高。还有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无论是情感危机、失恋、婚变;还是工作危机,工作上不顺心,对老板、同事有想法,统统向别人坦露。虽然这样的交谈可以让你们亲密无间,但时间一长就会令人感到乏味,何况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能够严守秘密的人很少。

说话要守“礼”,既要在尊重他人的意见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要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分寸。没有礼,一个人的语言再优美动听,也都不过是不可触摸的空话。

经典名句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句意】一味恭敬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疲劳,小心谨慎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畏惧,勇敢无畏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尖刻。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句意】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

服美动目,行美动神。

【句意】衣装服饰华美只能使人注目,行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句意】(你)对人礼一寸,受人让礼让一尺。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

【句意】最高的礼节没有一定的仪式,最深重的哀悼没有一定的法度。

礼有经,亦有权。

【句意】礼节有常规的,也要有变通。

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句意】将要对别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谦恭自抑,这在礼节上是善于处理事物。

人恶礼不恶。

【句意】别人不以礼待我,我仍以礼待他。

让,礼之主也。

【句意】对他人恭敬、谦让,这是礼仪中最主要的内容。

礼者,人道之极也。

【句意】礼仪,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句意】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句意】学习礼仪往往在富足之时,产生盗窃往往始于贫穷之际。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句意】仓库充实就能懂得礼貌,衣食充足就能感知荣耀和耻辱。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句意】对待富贵之人,有礼貌不难而难于事事得体;对待贫贱的人,有恩惠不难而难于处处有礼。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句意】过分亲昵就会态度怠慢,过分庄重就不会彼此亲近。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句意】有了谦让的心,正是重视礼仪的开始。

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

【句意】礼的精神到了极点就不再重视形式,哀痛之情到了最深处就无法节制。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句意】轻佻的人缺少谋略,骄横的人没有礼节。

恭敬之心,礼也。

【句意】对别人恭敬、尊重,是礼的表现。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句意】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句意】乐事做得好了人心无怨,礼事做得好了则人无所争。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句意】在家不会接待客人,出去后才明白(自己)很少成为主人。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句意】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恐怕这只能是愚人。

第五节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句源】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君子知道的是义理,小人知道的是私利。

佳句赏析

对于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在孔子眼中,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前者受人尊敬,而后者却让人生厌。

小人唯利是图。他心无旁骛,不顾一切地逐利而行,甚至为盈六欲而隐七情,为平欲壑,不择手段,不知廉耻,置一切道义于不顾,头尖尖的,寻找利益的气息,一路钻营。小人凡事以利的角度出发,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心里还能顺畅;一旦稍有差错,最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认为周围的人,在与自己作对。而在君子眼中,仁义重于金钱,当朋友需要资金周转时,即使自己囊中羞涩,也会竭尽全力帮助朋友。

孔子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以此作为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其良苦用心就是要让我们重义而轻利,不要唯利是图,只知道一心追求利益而舍了道义。

见利思义。

【句源】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出自】《论语·宪问》。

【句意】面对利益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佳句赏析

利,是人之所欲。人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就不能没有对利的追求。人还要求不断改善生存条件,过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对利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应当不失德义。如若我们取了不义之利,则心不安,受之有愧;而且他人不服,法也不容,甚至后患无穷。宋代陈普说:“利出私情害万端,义循天理乐而安。”为了眼前一时的不义之利,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身败名裂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德义于不顾的人,是有失人格的人。这类人定会为人所不齿,遭人唾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可多考虑一下义的方面。“义”就是“宜”:看看这个利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句源】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出自】《论语·阳货》。

【句意】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佳句赏析

关于勇敢,不同文化修养的人和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于小孩来说,只要是别人不敢做的,有人敢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勇敢的。长大后,对勇敢的理解有了变化,敢于去做有危险性的事被认为是勇敢,并且所做事情的危险性越高代表其越勇敢。孔子则认为,能够不顾一切地维护“义”的人才算是勇敢,这其中,能因为不义而感到羞愧的也算是勇敢,即“知耻为勇”。

一个人的勇敢如果不是为了维护正义,那就是匹夫之勇,是不值得尊敬的,因为那样的勇敢只能是一种暴力,一种违法乱纪的野蛮行为。用自己的勇气去偷去抢,那不是真正的勇士,是对别人生命和自己生命的一种糟蹋。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在面临贫苦和苦难时,始终坚守“义”,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动摇。

放于利而行,多怨。

【句源】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为追求自己的私利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佳句赏析

追求利不仅指追求钱财、物品、升官发财,而是只要对自己有好处的利就都去追求。然而以谋利为根本动机,以追逐利润为首要法则,对人心、对社会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作用。奸商囤积居奇,不法生产者制造伪劣商品,股票投机者希望一夜之间变为暴发户,都是利欲腐蚀人心与社会的表现。因为利是生命中原始的占有冲动,往往会不顾人间道德侵害他人与社会。

人在社会上,一举一动,凡于自己有利益的才去做,没有利益的就不去做,这种人在社会上立不了足,只会招怨。因此,早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提醒人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极端自私的求利心理与行为对人心、社会有腐蚀作用。

我欲仁,斯仁至矣。

【句源】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出自】《论语·述而》。

【句意】我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会来。

佳句赏析

许多人都知道仁爱很好,很值得去追求,但是一看到“仁”的标准有那么多,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仁”的标准虽然很高,但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可以争取达到的一个目标。追求“仁”的修养,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学习和培养仁爱精神,可以从我们所接触的人开始,可以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仁”并不是摸不着、看不到、很高远的,只要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去爱别人,有一点爱心存在,就是仁爱,就可达于仁道。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

【句源】古人云: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句意】仁义之人不会乘人之危而取利。

佳句赏析

“取之有道”的这个“道”在今天的主要内涵是“法律法规”,依法取利,就是可贵的“取之有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企业组织更是这样;否则,你的所得将是不“义”之财,不能长久,甚至会给你带来长远的伤害。

义利和合,义利兼顾,既知其分,又知其合,互相协调、制约,并使两者有一定张力,使人谋利时不忘义,以义制约、指导谋利,讲义时兼顾利,使其有谋利的积极性,并由谋私利而推及公利,这是人生应走之路。

经典名句

念己之短,好人之长,近仁也。

【句意】常常想到自己的短处,喜欢别人的长处,这就接近仁爱了。

仁为众善本,贪是诸恶源。

【句意】仁爱为众多好事的根本,贪欲为各种坏事的源头。

仁者,爱人。

【句意】爱他人就是仁。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句意】以爱自己的心爱别人,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仁人无敌于天下。

【句意】仁德之人天下没有敌手。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句意】君子通晓高深的道理,小人通晓低级的道理。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句意】有志的仁义之士,没有为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就仁义的。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句意】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有仁德的人不害人而求名。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句意】无处容身的鸟投入人的怀抱,有仁爱之心的人定会产生怜悯之情。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句意】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开端。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句意】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

【句意】仁爱,莫过于爱众人;智慧,莫过于了解人。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句意】仁爱的人享受仁义带来的快乐,智慧的人发扬仁义,害怕负罪的人勉强履行仁义。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句意】贤达之人不在乎富贵,仁爱之人不在乎长寿。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句意】借着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又把别人踩下去,这是不道德的。

见义敢为,不计祸福。

【句意】见义勇为,不去计较祸福。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句意】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句意】仁德的人不忧愁,明智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句意】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句意】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句意】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用不尽了。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句意】以仁爱为人生最大的财富,以忠义为人生最珍贵的品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