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下荆门诗句(汾阴行是唐代李峤创作的一首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长诗)

《汾阴行》是唐代李峤创作的一首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长诗。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436)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

汾阴后土亲祭祀。

斋宫宿寝设储供,

撞钟鸣鼓树羽旂。

汉家五叶才且雄,

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

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

奉迎至尊导鸾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

……

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

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

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

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

唯有年年秋雁飞。

《汾阴行》初唐 李峤

李峤(644—713),唐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人。高宗麟德时进士及第,官监察御史。累迁给事中。玄宗开元初贬庐州别驾,卒。李峤富才思,前与王勃、杨炯接踵,后与崔融、苏味道齐名。

这是一首怀古诗,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此诗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的史事。诗采用歌行体。以乐府歌行里常见的“君不见”三字领起。以下基本上以四句一顿,节次分明地进行叙事、议论。诗首先指出武帝亲巡河东,祭祀汾阴后土,是在国力强大,走向极盛时期的行为。这次行幸河东,做了很多准备。斋戒的宫殿,就寝的楼阁,都储备陈设了供行幸之用的物品。行幸时,声势浩大,威仪凛凛,鼓乐齐鸣,旌旗蔽空,迎风飘拂。这四句,对汉武行幸河东作了简要地概写。然后,从汉初到武帝以来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行幸河东乃是一个盛世壮举。

诗人巧妙地调转笔锋,用“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两句承上启下,将诗意由祭祀引至泛河上来。接着,先用四句描述泛游汾河的热闹场面,写得富丽堂皇,极恣酣玩赏之乐。再以四句描写欢宴的场面。不但群臣享受到宴饮的欢乐,老百姓也分享到牛肉和美酒的犒赏。因此,皇帝博得了上上下下的热烈拥戴,他们衷心祝愿皇帝万寿无疆。诗的喜庆气氛和祝颂之意,达到了最高潮,巡幸河东的整个活动也被写得纤毫毕现。从“自从天子向秦关”到篇末为诗的第二部分。这部分都是诗人的议论,抒发对今昔盛衰无常的慨叹。“秦关”,指函谷关。相传道家始祖老子过此关仙去,这里借以讽喻汉武帝学长生术,但还是命归黄泉。这一部分仍以四句为一小节而转换,反反复复地借当日的坛场官馆、青楼歌舞,化为蒿莱蓬草、黄埃荆棘,渲染世事翻覆,盛衰无常,使人无限伤感。特别是最后四句,由汾阴的古今盛衰,总结出“富贵荣华能几时”的一般议论,揭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发人深省,具有启示性。

但叙事不过分铺陈夸饰,主要采用单向发展,一气直下的叙述方法,而不是横向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赋写,显出一种转折倏忽、以跌宕顿挫的特点,与“四杰体”七古以圆美流转,音韵婉畅有所不同。还有,诗中的议论成份大大加强,表达了诗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清醒认识和深沉慨叹,比起“四杰体”七古的“曲终奏雅”,在篇末自伤不遇的境界有所拓展,而向着盛唐七古博大深广的社会内容,慷慨激昂的风格特色靠近了一步。

李白秋下荆门诗句(汾阴行是唐代李峤创作的一首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长诗)(1)

李白秋下荆门诗句(汾阴行是唐代李峤创作的一首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长诗)(2)

李白秋下荆门诗句(汾阴行是唐代李峤创作的一首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长诗)(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