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第一(王丹凤永远的小燕子)

王丹凤(原 名王玉凤),1924 年8月23日出生 于上海,中国著 名电影女演员。 王 丹 凤 16 岁 从 影,1962 年 被选为新中国首 次推出的“二十 二 大 影 星 ”之 一。代表作《家》 《海魂》《女理发 师》《桃花扇》《护 士日记》,被称为 “小周璇”。是中 国影协第四、五 届理事,全国政 协第六、七届委 员。2013年获第 14届中国电影表 演艺术学会金凤 凰 奖 终 身 成 就 奖。 6 月 17 日 , 93岁高龄的王丹 凤 获 第 20 届 上 海国际电影节华 语电影终生成就 奖, 台 下 所 有 演 员、观众自发起 立、鼓掌,以表示 对她的敬意。

小燕子第一(王丹凤永远的小燕子)(1)

标准美人

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现场,她坐在轮 椅上,微笑着向满场起立致敬的老中青 三代观众问好。在她当红的那个年代, 这全场至少有一半人可能都还没出生, 而那已经出生的另一半也不过是懵懂小 儿。主持人感慨说:您的声音依然如同 当年唱小燕子的声音,您是我们心目中 永远的小燕子!——她就是王丹凤。

娱乐圈里最亮丽、最不缺的风景就 是女演员。江山代有美人出,美人代代 如潮涌,青春如百草丰茂恣意生长,能脱 颖而出拔得头筹,并能保持生命力旺盛 不衰的必是天之骄女。王丹凤就是这样 一个为数不多的女演员,喜欢她的人男 女老少,不分东西南北。

杨绛在《洗澡》里给1950年代的标准 美人定了个义,正派有教养,做事中规中 矩。绝不会用美色去引诱别人堕落,做 罪恶的事儿;绝不纵情声色,趋于下流; 也绝不为了任何目的出卖自己,只求干 干净净。在王丹凤身上,能感受到那个 时代这种久违的气息。

王丹凤的美有一种天真的妩媚,她 的这种妩媚干净而质朴,不带一点咄咄 逼人的锋芒,连最善妒的女人都会欣 赏。影视圈流行一句话“不疯魔,不成 活”对于她来说不适用。她永远是标准 美人,任何时候看上去都是那么大方、端 庄、得体,令人赏心悦目。甚至到了1980 年代中,当她偶尔步行在上海陕西南路 的家附近,看到她的人依然为她的优雅 整洁、气质超群而惊艳。

小燕子第一(王丹凤永远的小燕子)(2)

释放天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艺圈里 很多人基本上从小就选定了从艺的道路,不 断践行着这句老话;而有的人半路出家,忽 然开窍,从此揭开了别样的人生。

王丹凤16岁那年跟着邻居去摄影棚看 拍戏,娇俏的外形被导演朱石麟看中,让她 在影片《龙潭虎穴》中饰演一个小丫鬟,她就 这样走上了演艺之路。不久她在《新渔光 曲》一片中主演渔家女,一举轰动影坛,被当 时的影迷称为“小周璇”,奠定了她在影坛的 地位。此后,王丹凤拍了近30部影片,扮演 的多是受侮辱和欺凌的招待员、歌妓、丫头 等女性形象。

1948 至 1950 年间,她应香港长城影片 公司邀请,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琼楼 恨》等多为古装戏。从1950年回到上海后的 30 年里,王丹凤拍过《家》《海魂》《女理发 师》《桃花扇》《护士日记》等影片,其中,《家》 中的鸣凤,《护士日记》中的简素华,以及《女 理发师》中的“3号”女理发师令如今五六十 岁的观众记忆犹新。她虚心好学,善于琢 磨,悟到了表演的乐趣,也彻底释放了表演 天赋,于一颦一笑中演绎着众多不同时代不 同阶层女性的命运。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里,仅就中国电影史 研究来说,与同时代的上官云珠、周璇、夏梦 等人比起来,关于王丹凤的研究寥寥无几。 研究人员的忽略并不能掩盖她从影40年塑 造出60多个角色的光芒,今天再看她在《护 士日记》里饰演的简素华,如同五月里晴朗 的天,青春的美好无与伦比。1957年拍摄的 《护士日记》故事主要讲述上海护士学校毕 业的女护士简素华服从国家建设需要,毅然 离开上海,奔赴东北参加工业基地建设的故 事。那句青春告白:服从组织分配,哪需要 就到哪去——这样朴素阳光的青春告白脱 去了文艺腔,爱祖国与个人的生命行动一 体,恍如海子在《以梦为马》里写道的“此火 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在那个工 农兵文艺形象逐渐占据主导的时代风潮下, 关于女性美的标准一直都在。她在《护士日 记》里的表演让人觉得在她面前的必定都是 有亲情伦理的亲人,她不由分说只任性地对 人好,在人世间营造了一个充满信任地带着 梦幻色彩的理想国。她的笑像阳光,天真得 没有一丝阴影,这真的不是每一个女演员都 可以做到的。

小燕子第一(王丹凤永远的小燕子)(3)

叶落归根

1980年,年过半百的王丹凤凭借高超演技出演《玉色 蝴蝶》女主角。影片描写日本姑娘竹内君代与中国留学 生慕容秋四十多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王丹凤在银幕 上一气呵成表演了女主人公的少女时代、青年时代、中年 时代、老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纠葛。王丹凤为了演 好竹内君代,不顾年龄苦练日本标准跪姿反复上下跑楼 梯,想尽一切办法减肥。但影片上映后,这一日本女性的 形象并没有完全得到观众认可,各种非议纷至沓来。王 丹凤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年龄和演艺事业已经真正步入 晚年,从此她特别谨慎,没有完全合适的角色就坚决谢绝 出演。《玉色蝴蝶》成为王丹凤的封箱之作,从此息影。

1989年,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夫妻携手涉 足香港餐饮业,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大获 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 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前半生拍电影,后半 生开餐馆,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却同样需要专业精神。 正如香港媒体评价的那样:别人开餐馆只管做生意,柳和 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作后盾,“功德林” 就开得颇有文化修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传统文化 的气息。

然而“年纪大了,要叶落归根。相信后来者生意会做 得更好。”柳和清、王丹凤夫妇在80多岁时将“功德林”转 让,回到了上海,在故乡颐养天年。将近90岁,推不掉后 辈屡屡邀请,王丹凤终于同意做访谈、出画册,“这是我最 后一本画册。今后,我不会再出我的传记和画册。”她说,画 册里披露了她个人珍藏半个多世纪的剧照和家庭照片。

晚年的王丹凤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从1940年代穿 越而来的王丹凤留给世人的不只是一个女明星的美丽与 风华绝代,更是一位女性坚强踏实、自尊自强的伟大身 影。靠作品说话,一生为人诚恳做事,低调纯真做人,对 家国忠诚无私,为事业努力付出——华语电影终身成就 奖王丹凤当之无愧。

(燕赵都市报 记者 陈晓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