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的动作电影(这是一部偶然的电影)

廖凡的动作电影(这是一部偶然的电影)(1)

虽未刻意为之,廖凡却每每在大腕云集、众所瞩目的大片里“扎上一脚”。有这样的运气,皆因他在那部《像雾像雨又像风》里演的那个猥琐的吴伯平实在是太有才了,不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国内几个一线大导记住了他的名字。

虽然廖凡总带着远离名利场的低调和淡定,圈中却少不了他的身影和传说,每每圈中大导开拍新戏,总会想起极具才华的廖凡。在姜文的《让子弹飞》里,廖凡化身土匪,饰演姜文手下的老三,是姜文“麻匪兄弟连”中的智囊级角色。

廖凡的动作电影(这是一部偶然的电影)(2)

廖凡第一次听说姜文筹拍新片,是在2009年的夏天,当时他丝毫没有把这个消息跟自己联系起来,直到《让子弹飞》剧组的副导演给他打电话。见导演的时候,廖凡是骑车去的,满头是汗。碰巧的是,姜文刚刚健完身,也是一头汗。两个一头汗的人坐在一起,姜文既不说电影,又不谈角色,就简简单单地问廖凡:“你忙什么呢?”廖凡回答:“什么也没忙,等着拍好戏呢。”姜文很干脆地接话:“那你跟我拍吧。”史上最短的“试镜”结束,廖凡就这么“满头大汗”地正式进了《让子弹飞》的剧组。

可是进剧组好几个月了,廖凡甚至连自己演的角色叫什么名字,做什么的都不知道,除了一句简单交代“你演一土匪”,姜文什么也没跟他说。没剧本、没台词,甚至连故事大纲都不全,只有每人一张光碟,这让廖凡很诧异。副导演神秘兮兮地告诉他,因为每个人的台词量和戏都不一样才给大家分别发光碟的。正好廖凡跟邵兵住在一块,晚上,两个人关上灯,分别听自己的碟,听完这个四川话版的光碟,两人把所有台词对了一遍,这才弄清楚故事大意。

对于廖凡而言,姜文不仅是导演,还是偶像。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刚开始拍戏时,廖凡对剧本有疑惑,觉得除了姜文演的那个绿林侠匪张牧之,其他人物的发挥空间似乎都不太大。但是,等真进到剧情里,他发现,其实他和邵兵演的几个兄弟都是老大性格当中的一个侧面,这些侧面姜文是用具体的人物将他们外化出来。比如廖凡扮演的老三,代表老大情感这个层面,故事的最后,老三把老大最喜欢的女人给带走了,可以说是替老大实现了他内心的愿望。

廖凡的动作电影(这是一部偶然的电影)(3)

在大腕云集的《让子弹飞》里,廖凡这样的小配角虽然只拿到大纲,没有剧本,但几场戏下来,他终于体会到姜文采取的开放式拍摄方式,其实给了他们这些小角色更大的表演空间。廖凡记得有场戏,是他们兄弟几人对着墓碑发誓要为六子报仇,姜文让他们七嘴八舌出主意,但始终都不满意,以至于到开拍前10分钟,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这时候姜文就让演员靠自己的实力,投入全部的激情即兴表演。这样的拍戏方式,让廖凡觉得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新鲜和充满刺激的。还有一场戏,是廖凡和老二邵兵去艳阳楼找周韵饰演的花姐,这场戏主要表现两个人尽量去讨花姐开心。姜文就给了他们这个概要,其它的让他们自由发挥。于是,廖凡和邵兵绞尽脑汁,设计了“人肉自行车”情节,就是他和邵兵抱在一起蹲下,努力摆出一个自行车的造型,制造效果。虽然最后出来的镜头他并没有看到,但是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反应中,廖凡知道他们“即兴”是成功的。

在《让子弹飞》摄制组拍了7个月,这7个月里,廖凡一直在想,这到底是部什么类型的片子:西部片?动作片?或者干脆是喜剧片?廖凡觉得哪个类型片都靠不上。《让子弹飞》肯定不同于廖凡以前拍摄的《集结号》,但电影的内涵又远比一群土匪的冒险经历要来得丰厚。廖凡觉得这部电影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故事片。在青石岭拍摄的火烧车轱辘,还有马拉火车的画面中,廖凡有点恍惚的感觉,这应该是一部发生在中国的、具有魔幻现实风格加喜剧效果的西部片。

廖凡告诉记者,刚看剧本大纲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好笑。但是一旦进入拍摄,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搞笑,而且,这种搞笑不是耍贫嘴,而是由故事结构带来的幽默。比如剧中有一场出发剿匪前夕的誓师大会,土匪、恶霸和骗子这三个人站在演讲台上。演讲台有一个围栏,几个人说着说着就退到了后台,围栏正好在前面形成一个画框的效果,他们在里面夸张的比划,感觉像在画框里演戏,让人忍俊不禁。

廖凡的动作电影(这是一部偶然的电影)(4)

拍了7个月的电影,当了7个月的土匪,廖凡还久久不能摆脱自己身上的“匪气”,因为在《让子弹飞》摄制组里的7个月,对他来说是一场令“难忘的飞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