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为什么给一个人留下千古骂名(寇准向张咏请教)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其第三子赵恒登基,是为宋真宗。此时,北方的辽国趁宋朝新主登基,立即挥兵南下。宋辽因此爆发,并且持续了十余年。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御驾亲征,大宋军队节节败退,部分文臣主张南逃,宋真宗赵恒也有南逃之意。
满朝上下,只有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南逃。在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鼓起勇气,亲自到澶州督战。宋军军心大振,并且射杀了辽将萧挞览。辽国萧太后和宋真宗都有求和之意,最终双方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以宋朝向辽国纳贡为代价换取的和平,因此在历史上的争议很大,但不可否认,能够在危机时刻稳定军心,并且阻止辽国进一步入侵,宰相寇准功劳很大。自此,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给两国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
寇准功劳虽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认可他,比如,北宋名臣张咏就曾表示:
“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意思是说,寇准能够力挽狂澜,可证明他的确是个奇才,但寇准在学问上还有所欠缺,这是他的不足之处。
按理说,寇准19岁便考中进士,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所建树, 张咏为何说他不学无术呢?
其实,提及张咏,很多人对他不熟悉。但如果提及他的外号“纸币之父”,很多人可能豁然开朗。北宋宋太宗年间,张咏在四川任职,四川当地用铁铜铸钱,铁币重量大,面值小,非常不方便。例如,买一匹绢需要约4000枚大钱,但这4000枚大钱的重量大约有100斤。商人们做生意,都需要用车拉钱,给经济发展带来阻碍。张咏便发明了一种纸币,时称“交子”(下图),代替铁钱在市面上流通。这开启了世界纸币的先河,因此张咏有“纸币之父”的称号。
张咏出身贫寒,小时候为了读书,经常到邻居家借书抄阅,寒暑不停,因此受了很多苦。34岁考中进士,以学识渊博,智慧过人而著称。张咏为官30余年,屡创奇迹,不仅断案如神,而且擅长发展经济,还在平定叛乱,教化百姓方面都有良好的政绩。正是因为张咏如此优秀,所以他以非常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寇准,认为寇准虽然是奇才,但学识仍然不足。
澶渊之盟后,寇准立下大功,但算起来,张咏是寇准的前辈,寇准对张咏也比较尊敬。有一次,张咏回京述职,寇准以宰相的身份邀请张咏到家中赴宴,酒足饭饱后,张咏要告辞,寇准又非常恭敬的送张咏出门。在分别之际,寇准向张咏请教。寇准说:“我自认为见识浅薄,而张公您学识渊博,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离别之际,希望张公能教我一二。”
不得不说,作为一代宰相,寇准的话已经非常谦卑了。没想到,张咏面对寇准的求教,非常不客气地说了一句话:
“宰相你身居高位,我劝你回去多读读《霍光传》!”
寇准听完后,不解其意。心想,《汉书》我都读过,不知道您让我看《霍光传》是什么意思。待送走张咏后,回到家中连忙翻开《汉书》,仔细重读一遍《霍光传》。
《宋史·寇准传》记载: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原来,寇准在重读《汉书·霍光传》,读到“不学无术”这4个字的时候,恍然大悟,寇准这才明白,原来张咏在说自己“不学无术”,于是,哈哈大笑起来。
汉朝霍光权倾朝野,但他的妻子贪图富贵,为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不惜派人暗中毒死徐皇后。霍光事先不知情,等他知道这个消息后,为了避免妻子获罪,最终隐瞒了这件事。
《汉书·霍光传》云:“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这里的“亡”读wu音,通“无”。意思是说,霍光身居高位,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白关乎大局的道理。这里的“术”,不仅仅指学术,更指政治权术、谋术。
张咏是在借霍光的故事,来告诫寇准:你虽然身居宰相,但也要多读书,多学习,以免将来犯下霍光那样的错误。张咏的话看似批评寇准,实际上是善意的提醒。寇准知道张咏在说自己学识浅薄,也不生气,虚心接受了这个建议。
其实,正如张咏所料,寇准身为宰相,为人刚直,忧国忧民,但对于政治权术并不擅长,很快遭到了丁谓和王钦若等人的接连攻击,寇准应接不暇,最终被贬到雷州,客死他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