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培育历史过程(百人话百年1973年)

杂交水稻的培育历史过程(百人话百年1973年)(1)

杂交水稻的培育历史过程(百人话百年1973年)(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共房山区委区直机关工委推出《百人话百年》系列微党课,引导全体党员学好百年党史,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本期主讲人:杜一涵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

时间追溯到1973年,这一年,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籼型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

杂交水稻不仅在生产上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在学术上为自花授粉作物闯出了利用杂种优势的新路子。它被称为“新的绿色革命”,为改善人类的粮食供应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隆平等发明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发明奖特等奖。这项发明大大丰富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使中国的水稻育种技术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人类水稻种植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