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为何不返梁山(为什么戴宗两次去蓟州都找不到公孙胜)

入云龙公孙胜在水泊梁山排名第四位,是《水浒》小说中最为神秘的一个人物。公孙胜的行事风格,正如他的绰号“入云龙”一样,很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可以这样说,在梁山一百单八的好汉中,故意隐藏自己行迹的,就他公孙胜一人。

公孙胜为何不返梁山(为什么戴宗两次去蓟州都找不到公孙胜)(1)


公孙胜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小说第十五回。

那天,公孙胜来到郓城县的东溪村里找晁盖,想鼓动晁盖与他一起,去劫了那梁中书的十万贯生辰纲。

公孙胜见了晁盖之后,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

小说第四十四回,戴宗奉命去蓟州,寻找回家探母参师未归的公孙胜。结果,戴宗在蓟州找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公孙胜的一点踪影。

小说第五十三回,为了解救柴进的性命,破解高廉的妖法,戴宗、李逵两人奉宋江将令,又来蓟州寻找公孙胜。可是,这公孙胜,好象是人间蒸发了一样,了无踪影。

为什么戴宗两次来蓟州都找不到公孙胜呢?原来,公孙胜离开梁山,回到老家蓟州后,就改名了。在老家的公孙胜,并不叫“公孙胜”,而是改名叫“清道人”了。难怪戴宗两次来蓟州寻找公孙胜,都只能望洋兴叹了。

那么,公孙胜为什么要刻意改名“清道人”,隐匿自己的行踪呢?

原来,公孙胜是想通过改名的方式,来切断自己与梁山泊的联系。

金圣叹为了让公孙胜的话说得更加的透彻,就大笔一挥,在“恐怕”之后又加了“山寨”两个字。于是,在七十回本里,公孙胜的这句话就变成了“恐怕山寨有人寻来,故意改名清道人,隐藏在此。”不过,这样一改,读来倒也更有些意思。

公孙胜为何不返梁山(为什么戴宗两次去蓟州都找不到公孙胜)(2)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我们便好解开公孙胜作为一个出家的道人,当初为什么要主动来找晁盖,劫了生辰纲,并反上梁山这样一个疑问了。

应该说,年轻时候的公孙胜,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出家人。公孙胜自己曾对戴宗说过这样的话:“贫道幼年飘荡江湖,多与好汉们相聚。”年轻时候的公孙胜,应该是借着云游四方的机会,浪迹江湖,仗剑走天涯,做了一些好汉们的勾当的。

公孙胜之所以要与晁盖他们一起去劫了那生辰纲,用他自己话来说是:“这北京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第十六回)用刘唐的话来说是:抢了“此等不义之财”,即使“天理知之,也不为罪。”(第十四回)

所以,劫取生辰纲,在公孙胜他们看来,是完全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的。正如小说中那两首诗所写的:正因为“诛求膏血庆生辰,不顾民生与死邻”,所以,“取非其有官皆盗,损彼盈余盗是公。”这样的一个生辰纲,但劫何妨?

不过,聪明的公孙胜在行走江湖时,巧妙地在自己的身上,涂了一层保护色。那就是,行走江湖的公孙胜,是用“公孙胜”这个在蓟州老家不为人知的俗名入世的。他想以此来保护自己,以便自己随时能够全身而退。

公孙胜为何不返梁山(为什么戴宗两次去蓟州都找不到公孙胜)(3)


所以,金圣叹在读到公孙胜改名“清道人”这一节时,要这样批道:“为前一遭及昨二日寻不着注破。”

不过,金圣叹的批语,只是道出了公孙胜改名的一个后果,那就是点破了戴宗为什么两次来蓟州,都找不到公孙胜的原因。

而芥子园本的眉批,却讲得更加到位:“此处才解得黄泥冈公案,有此远神映照,却又不说破,真好文心。”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公孙胜是想用“公孙胜”的俗名来入世,浪迹天涯,在江湖上做些好汉的勾当;回到二仙山后,他又立马改名“清道人”来出世,做个清静道人,修身悟道。

这就是公孙胜之所以会有两个名字的真正原因。

(图片取自网络)

公孙胜为何不返梁山(为什么戴宗两次去蓟州都找不到公孙胜)(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