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不适合读博和想不想读博(你想好读博了吗)
一、相关介绍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后并不是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读博的“利”
01身份的变化
外界对博士的看法还是比较正面的,当你读了博士别人看你的眼光就有所不同,所以对你的态度就也不同,你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虽然现在博士在扩招,也就是所谓的博士没那么值钱了,但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毕竟是少数的,你会获得切实的好处。
02进高校做老师
学历是块敲门砖,博士学位现在是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入门要求和基础准入标准。博士学位使人有资格以独立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当前的学术共同体。这里说的独立是说在学术观点和承担科研项目上可以有独立的身份,不再需要完全依附导师。
03收入的改变
可能有些人会说,博士的收入并不高。我想说你只看到了一部分博士收入不高,从整体来看博士收入比硕士要高,更不要说本科。你只看到了一部分博士即便读博收入也不高,没看到他们不读博收入会更低。或者看到了一部分博士即便读博收入也不高,没看到他们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和生活质量。整体来讲博士更有前途,人才引进可以定副处,去很多地方都有人才补贴。
04社会层次不同
社交层次是博士或者硕士等,人脉圈子广,对自己发展提升有一定帮助。
05有出国的机会
通过发的文章和学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外签证。
06心态的磨砺
读博是十分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得正果。你会经历心理上的摧残和磨砺,熬过去你前途会一片光明。
07价值观修正和升级
读了博士你的价值观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主要得益于你深入的研究过程,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你会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态和你的价值观都会有所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也会到另外一个层次。
08享受人才引进政策
博士享受很多省份的人才引进政策,现在很多地区都展开了人才争夺大战,直接给出的待遇也是相当可观的,比如杭州地区对引进的博士人才是直接送一套房 几十万科研启动资金 其他各种补贴,科研启动资金余下的你还可以自己支配。
三、读博的“弊”
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
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
四、为什么要读博
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
即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
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开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
读博仅仅是个门槛,迈过去,怎样走之后的路才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来源】综合整理自社科·学术成长及网络。【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转载于社科·学术成长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