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

宋·姜夔《续书谱》第九章:方圆、向背、位置和疏密。

你知道书法中的“方圆”、“向背”、“位置”和“疏密”吗?不懂方圆、向背、位置和疏密,千万别说你会写书法!不过,看完下面的内容你就懂了!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1)

方圆

原文:“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如草书尤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时参出之,斯为妙矣。”

大意:方与圆是楷书和草书的用笔。楷书方正,草书圆转;方正的体势用笔要掺杂圆转,圆转的体势用笔也要掺杂方正,如此才好。

但是,方圆曲直又不可过于显露,必须含蓄自然。草书忌讳笔画横竖分明,因为横竖多了,字就像柴堆、苇束般的排列,没有疏朗气象。要根据字形变化而变化。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2)

问题1:楷书和草书中方与圆的各自占比多少合适?

没有具体数字,但有基本原则:写楷书以方笔为主,圆笔为辅;写草书以圆笔为主,方笔为辅。

问题2:方圆和曲直如何做到含蓄自然?

不刻意描摹方圆为上,多个横画、竖画并排时不可像柴堆、苇束一样,一定要有变化。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3)

向背

原文:“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

大意:字有向背,就像人东张西望,指手画脚,又像人相揖相背,互相追逐。例如:左边起,右边呼应;上面起,下面承接。点画之间要布置得合情合理。在这方面,王羲之堪称独一无二。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4)

问题1:什么是“相揖相背”?

这是两种状态。一是两个人面对面抱拳作揖,一是两个人相背而行。

问题2:什么是“左起右呼应”和“上起下承接”?

如果左边起笔为外拓,那么右边就要外拓,反之左边内曳,右边也要内曳。上盖下的字,上部分宽像伞一样,下部分窄像人持伞;下托上的字,正好把前者反过来。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5)

位置

原文:“亻、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须与上齐,嗚、呼、喉、嚨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须与下齐,和、扣等是也。又如宀须令复其下,走、辵皆须能承其上。审量其轻重,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副称为善。”

大意:亻、土、田、王、衣、示等一类偏旁,要写得狭长,这样右边就有余地了。偏旁在右边的,也应这样。不要太密,也不要太巧,太密太巧,是唐人书法的毛病。

又如“口”在左边的,要与字的上部排齐,“呜呼、喉咙、唯喻”等字就是这样。“口”字在右边的,要与左边的下端排齐,“和、扣、知、如、加”等字就是这样。

再如宀、人、尸等头的字,要覆盖下面;走、辶、兀、心等偏旁的字,要承应上面。衡量其轻重,使之能互相负担,斟酌其大小,使之能彼此相称才好。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6)

问题1:什么是“太密”和“太巧”?

亻、土、田等字为偏旁部首,笔画写的紧凑、太小以及与余下的左边或右边的部分挨得近为密。布置安排的的大小、占比均等为巧,“巧谓布置”(《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切记狭长是标准。

问题2:“口”在左时为何要往上写、在右时往下写?

一是结字规律,二是往上写凸显右边,往下写凸显左边,如上面“呜”、“和”等字例。

问题3:到底结字的标准是什么?

在不违反汉字基本结构的前提下,轻重取决于能否相互负担,大小取决于彼此是否协调。这也是书写的基本原则,书写时要以此为前提。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7)

疏密

原文:“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魚之四点,畫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

大意:书法从疏朗中见风神,从紧密中见老练。像“佳”的四横;“川”的三竖,“鱼”的四点,“画”的九横。下笔要险劲干净,疏密安排得均衡为佳。倘若该疏的密,则一幅寒酸相;该密的疏,则必然散漫。

书法虚实和疏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8)

问题1:“疏密停匀”是不是说并列的笔画间距要绝对一样?

不是。“停匀”说的是均衡,而非绝对平均,写字不是拧螺丝没有绝对平均,甚至有远有近,所谓平均,仅是相对的。

问题2:什么样的字该疏,什么样的字该密?

如“三”、“土”、“工”等笔画较少且有并列笔画的字该疏;如“書”、“畵”、“盡”、“晝”等笔画较多且有多个并列笔画的字该密。拿横画多的字举例,并不是说只有横画,也包括其他笔画。

好了,书法中的方圆、向背、位置和疏密,你学会了吗?

(文:王呈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