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

二战期间,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推进,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双双遭遇了失利,看上去似乎败局已定,可此时的日本军方依然不肯接受败北的命运,甚至最后还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

为了挽回各个战场上的局势,日本一方面榨干国库,饿着肚子制造各种势大力沉的坚船利炮,一方面又悄悄开启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兵器开发的计划。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

这些武器计划的初衷是为了以极小的成本在战场上换来更大的战果,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他们进行对外侵略作战,绝大多数支撑日本军队的物资都来源于进口或者掠夺

日本本来打中国打得好好地,非要去招惹美国,就是因为美国开始对日本停运物资了,中国太穷,战场上获得的资源又不能支持日本继续以战养战,所以不得不染指作为欧美殖民地的东南亚地区。

而一旦染指东南亚势必会遭到美国人和英法的报复,所以既然早晚要打,干脆主动宣战。

这些奇葩的武器计划处处都透露着日本民族独有的风格,其中相当一部分直到今天也还有着赫赫威名,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日本国内,今天就整理起来跟看官们分享一下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

神风特攻队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神风特攻队。

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就非常注重国民的民族教育,1860年大多数日本人还都是文盲,到1895年的时候,日本男童的入学率就达到了98.9%,女童则是98%,义务教育做得非常出色。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3)

并且他们非常注重武士道精神的教育,不仅仅是在军队,就连学校里也要求学生们对日本天皇发自真心地尊敬,老师每天都会问男生们,你们最大的抱负是什么?

男生们齐齐回答:为天皇而死!

有一位日本重臣曾经说过:“一个军队依靠的不是枪炮船舰,而主要是爱国主义的感情。

而在这样扭曲的武士道精神教育下,一代代日本百姓都把“为天皇而死”这样的概念深深刻进了骨头里,大名鼎鼎的神风特工队,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首先提出使用这种武器进行自杀式攻击的是号称“日本海军航空兵瑰宝”的大西泷治郎,他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分子,于1943年6月29日首先提出了组织自愿者进行自杀式攻击的战术。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4)

当然这种战术最开始提出来的时候,日本国内也不是没有清醒的反对声音。

理由是“这种一开始就叫人去死的战术太邪恶了”,但是最终1944年10月19日,大西泷治郎召集了24名优秀的日军飞行员组织了第一支自杀攻击队,神风特工队正式成立

所谓神风攻击机最开始不过是普通的零式战机机翼或者驾驶员的座椅下面安装一个炸弹,本质还是普通的战机。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5)

不过后来又衍生出了“樱花战机”这样的变种,后者更过分,本质上就是个加了机翼的炸弹,人工制导,即便没有命中敌舰的机会也不可能返航,但因为造价更便宜的关系,被日本军方大量量产。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主要是因为当时日军优秀飞行员减员过多,大多都已经在局势逐渐恶劣的战场上战死,新补充的飞行员没有经验,技术不成熟,上了战场也很难取到效果。

众所周知飞行员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兵种,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一个优秀的飞行员甚至要比一架战机还要值钱。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6)

恰好当时国内飞行员新兵的训练又连续出了多次事故,几个新兵还没上战场就死在了学校里的情况,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西泷治郎就萌生了,“反正都是要死的,不如派上点用场”这样的想法。

1944年10月20日,大西泷治郎派出了一些神风攻击机执行了第一次任务,目标是莱特湾的盟军,但是后面连续几天都天气不好,看不清楚具体情况,于是这些人无功而返,暂时逃过一劫。

后来,1944年10月25日,六架神风特工队飞机成功袭击了托马斯·斯普拉格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美国水兵们想要把他们击落,但却发现这些飞机根本躲都不躲,俯冲下来一头扎向了舰队。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7)

炮兵们这个时候还没见过这种作战方式,被吓坏了,他们把这些飞机称作“邪恶的俯冲机”,想办法击落了其中几架,但是有一架刚好不偏不倚地命中了航空母舰,结果导致这艘上午还顶住战列舰狂轰滥炸的航空母舰,直接沉没

截止1945年8月15日,有5822名神风特工队员登上了这类自杀飞机,累计撞沉美国军舰33艘,击伤360余艘,但最终还是没有挽回日本最终战败的命运。

战争结束以后,在国内一片谴责声中,大西泷治郎选择道歉,然后切腹自尽。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8)

刺雷

这款武器全称是四式反战车肉搏暴雷,简称刺雷,形状有点像一个马桶塞子,是日本人研发的一款相当低廉的反坦克武器

南太平洋战斗中,日本陆军经常需要直面美国陆军的坦克,但是陆军马鹿装备并不好,没有什么能够跟美国人相提并论的坦克,也没有反坦克火箭筒这类单兵反坦克武器,所以他们就开发了这样一款特殊的反坦克武器。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9)

又叫昭和快乐棒

现在的话经常在一些战地系列的游戏里面看到,步兵拿着武器悍不畏死地冲向敌人,一棍子就能捅爆一辆坦克,威力差不多可以穿透150mm的钢板。

它的优势当然首当其冲的是便宜,一颗反坦克地雷,加上一根一米五左右的木棍,然后再在地雷的前端加上三根铁钉,就能换掉一辆造价不菲的坦克,在制造这款武器的军方眼里看来,这毫无疑问是一款非常划算的买卖。

但是和神风特攻队一样,消耗的是使用者的生命,步兵在这么近的距离引爆地雷,坦克里面有厚厚的装甲保护的车组人员都要死,更别说肉身硬抗爆炸波的步兵了。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0)

和游戏里面不一样,步兵也会怕死,他们也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即便在武士道精神灌输下,要求他们为天皇而死,也不会大喊大叫地鲁莽冲上去。

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坦克的车组人员正在驾驶着坦克在战场上推进,不知不觉间就有一个手持刺雷的日本士兵佝偻着身子偷偷靠近,然后突然站起来,一下子把一个“马桶塞子”捅在了坦克外装甲层上。

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冲击波就穿透了装甲层,要了车组人员的命。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1)

至于为什么不干脆把刺雷像是投标枪一样远距离投射过去,主要是因为刺雷本身重量很不平衡,前端的反坦克地雷相当于六瓶500ml的矿泉水,即便你有足够的臂力远距离投射过去,也很容易在半空中失去平衡,导致撞针最终没有插进坦克,从而无法引爆地雷。

刺雷初登场的时候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很便宜,外加威力不俗,给美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慑,美国士兵也被这种不要命的作战方式吓到了。

但是这个武器也有着很明显的弊端,它的引爆距离太近了,只能用作偷袭。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2)

现代战场已经很少有让你靠得那么近的机会,本身军队作战就讲究步坦协同,坦克出现身边必然会伴随着一大波步兵,注意到有手拿刺雷的日本士兵冲锋的时候,直接就是一顿火力压制,除非你刀枪不入,不然根本冲不过去。

因此除去刚登场的时候造成了一些威胁以外,就逐渐退出了战场,被美军戏称为“傻瓜棍”。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3)

回天鱼雷

这同样是二战末期日本海军节节失利的时候研发出来的武器,和神风特工队属于同时代的产物。

回天鱼雷直径一米,全长14.75米,可以搭载一名乘务人员,然后通过小型潜望镜确认敌舰位置和调整自己方位,搭载的炸药量是普通鱼雷的三倍。

这同样是一款充满了“日本民族工匠精神”的武器威力强大,命中率高,只需要消耗一名精英海军人才的生命作为燃料。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4)

和神风攻击机以及单兵刺雷不同,回天鱼雷操作难度高,甚至要求驾驶员必须经受长期的海军学校训练,普通的日本海军大头兵表示逃过一劫。

神风特攻队大多数成员只是刚刚服役的年轻人,只有简单的驾驶经验,有的不过十几岁,甚至还未成年。

单兵刺雷更是纯粹的消耗品,胎教肆业都可以熟练操作,不过大多数日本士兵都没有经验可以传授,因为不管是谁都只有一次的“宝贵”使用机会。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5)

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回天鱼雷虽然生产了不少,但最后的使用记录却只有一百来颗,战争结束后美军在四岛发现大量回天鱼雷,最后将其全部拆毁。

值得一提的是,回天鱼雷其实早期设置了驾驶员逃生系统的,允许驾驶员完成定位以后弹出,但是因为鱼雷射速过快,一个成功逃出的记录都没有,后来就把这个系统拆了

最先提出这个构想的是一个叫做黑木博司的潜航艇大尉,和一个叫仁科关夫的潜航艇中尉,于1944年8月被正式采用。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6)

虽然理论上是一种很可怕的武器,但战绩其实并不怎么样,只击沉了美国的密西西内瓦号油轮,以及昂德希号护航驱逐舰和一艘小型步兵登陆舰。

美军共有187人死于回天鱼雷的攻击,日本则光是精英的驾驶员就损耗了106人,战损比1.7:1。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7)

气球炸弹

也被称为“风船爆弹”,关于这款武器的使用过程传说很多,最可信的一种是1944年8月1日,日军为了扭转战局,用数百颗氢气球携带炸弹,利用高空气流一路运送到美国本土,然后降落下来爆炸。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8)

示意图

这一行动代号被叫做“海象行动”

原理是气球的吊篮装有30多个沙袋,由于气压的作用,当气球高度低于9000米的时候,固定沙袋的螺栓会自己脱落,然后沙袋也因此抛落,然后气球就会随之逐渐升高。

当气球达到1.05万米的时候,气囊的一个阀门就会自己打开,排出氢气,然后气球就会随之不断降低高度,最终落在地面上,爆炸。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19)

这项武器的发明者是日本的气象学家荒川秀俊,他提出提议,说可以利用太平洋上的西风带,然后把改装后的气球携带着炸弹带到美国本土,起到轰炸美国本土的用处。

这个设想倒是挺好的,但是也有几个缺点。

可能是因为气球飞得太高的关系,日本军方这项计划里面并没有掺杂人工制导的要素,也正因此,即便第一次计划放出了数百个气球炸弹,他们也无从知晓炸弹达到的效果。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0)

美国方面最开始不知情的时候流露出了一些报道,但后面一明白这是日本人的战略轰炸以后,立刻就封锁了消息,日本人得不到回应,以为计划失败了,就逐渐放弃了行动。

但事实其实是,这些奇怪的气球炸弹在美国本土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因为缺乏制导,这些气球并没有命中任何有轰炸价值的军事目标,但有很多美国平民在过程中因突如其来的炸弹丧生。

被炸弹袭击的有开车的路人,在家里的老太太,还有教师和小学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恐慌,美国百姓恐惧地称呼这些炸弹为“乳白色魔鬼”。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1)

1945年4月末,日本军方下达了停止作战的命令,因为他们从头到尾看不到任何效果,美国把消息封锁得严严实实,为了不浪费所剩不多的资源,日本就终止了这项作战。

不久之后,日本投降,策划这项作战的气象学家荒川秀俊被判了七年监禁。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2)

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

又称“伏龙特攻队”,这款武器倒是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战绩,因为这是日本在1945年二战末期喊出一亿玉碎的口号以后,为了迎接将要到来的本土决战准备的武器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3)

但可惜的是,他们最终没有用上这套系统,因为他们率先迎来的不是美国人的登陆舰,而是两颗分别被命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

那一天,广岛和长崎最高气温高达五千多度,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又叫“水下机雷”,听名字你就会明白,这是一款用于水下防御的武器。

继人工操作操作的导弹,地雷,和鱼雷以后,水雷也终于出现了。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4)

秉承日本人从一而终的“工匠精神“,这款武器同样是一款有去无回的自杀性武器,它由一套潜水服,一根五米长的木杆,一枚“五式”触发式水雷,以及一个“英勇无畏”的日本士兵组成。

在日本军方的计划中,这些防御系统将会被布置在近海,埋伏想要登陆日本本土的登陆舰。

只要盟军开始冲锋,这些防御系统就会将他们的登陆舰锁定,然后自带追踪的水雷将会连同舰船上的士兵一同炸死。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5)

这个系统的设想最开始被日军海军军令部第二部长的黑岛龟人少将提出,不过最开始日军的计划是让士兵躲在海底的工事下进行攻击,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但是后来战事失利得太快,没有来得及修建,就改成了完全的自杀式攻击。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6)

结语

虽然在诸多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疯狂的日本士兵拿着手雷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再加上上面这些疯狂的自杀性武器,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日本人都是这种“要为天皇而死”的疯子的既定印象。

但是实际上,也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是这般的疯狂。

神风特工队设立之初据说是招收志愿者参与作战,但随着作战队员的不断损耗,后期的特攻队员大多都是"被自愿”地加入的,曾经有美军发现了神风特攻队队员留下的遗书,上面写着我不想为天皇献出生命的,有人帮我做了这个决定……

日本二战时期的五个奇葩武器(二战期间小日本)(27)

时至今日,战争的阴云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要警惕任何疯狂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复辟,战争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与伤害,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应该是全世界包括日本人民在内无数无辜百姓的共同愿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