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造车新势力谁靠谱(2022新造车企业哪个最不靠谱)
新能源车是前景无限的风口,这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所以,这些年各种资本、各行各业都想涌入造车领域分一杯羹。即使是上一轮造车新势力已经在竞争中所剩无几,依然挡不住雀雀欲试的后继者。2021年新进入造车行业的主要以科技新锐为主,像洛轲汽车、牛创汽车背后的石头科技、小牛电动都是各自行业中的翘楚。而2022年,传出造车绯闻的变成了我们熟知的一些企业巨头,比如海尔、联想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新造车到底靠不靠谱。
均瑶造车
说均瑶集团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作为国内知名的民营航空公司
,大家就算没坐过也都应该听说过。如今均瑶集团有意进入造车行业。
日前,网上传出均瑶集团将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希望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创一家面向未来的公司,并将汽车品牌命名为吉祥汽车。
均瑶集团一向敢于大手笔押注看好的行业。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去年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的时候,均瑶组建300亿联合战队收购海航,试图上演一场“蛇吞象”的大戏,可惜最后时刻被方大集团“截胡”。
而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反复,航空业承压,作为均瑶集团旗下的支柱板块,吉祥航空也深受影响。2022年上半年吉祥航空预计归母净利约为-19.2亿元到-16.2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均瑶集团希望通过入局新能源车行业,抓住下一个十年风口的意图就不难理解了。
与许多科技企业入局新能源造车的逻辑不同。科技企业大部分是认为新能源造车门槛降低,新能源车未来将会成为集合高科技的消费电子产品,在此预判下,科技企业入局汽车行业是有着一定的关联基础的。
而目前均瑶集团目前的业务板块主要是航空、健康、教育服务、金融等领域,和汽车并没有什么关联。所以均瑶造车,就和当初房地产企业造车一样,属于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无非是觉得这个行业是风口就想做。不过,目前均瑶集团的主要股东珠海宇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是云度汽车的最大股东,均瑶集团如果造车,生产资质倒是不成问题。
但是,造车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均瑶集团目前的几块重点业务中,吉祥航空业绩起伏不定,乳业板块中的均瑶健康净利连续两年下跌,赚钱的大头金融板块爱建集团虽然利润可观,但也呈下滑态势。7月份,均瑶集团披露2022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净利润为-8,774.43万元。
在此背景下,均瑶还敢投入多少财力支撑造车是一个疑问。
海尔造车
8月初,有消息称海尔正在筹划造车,将采用代工模式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随后这一消息就被海尔方面否认了。
但是,海尔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汽车企业共建家车互联新生态。这算是为将来正式入局留了一个可能性。
其实,海尔在汽车产业上早有布局,包括战略投资飞驰镁物、彤明高科、博泰车联网等汽车供应链企业。去年,海尔又相继与上汽、奇瑞、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制造、车家互联、金融支付、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合作,甚至极氪还通过海尔全国的三百多家进行展示和销售。
所以海尔虽然还没正式说造车,但在汽车从研发到销售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有涉足。
未来必然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车家互联也是万物互联的其中之一,现在许多新能源车也都已经在尝试车家互联,通过网络在汽车上控制家中的电器。从这个角度而言,家电巨头海尔坐拥千万级的家电设备和用户,又有着自己的智能家电平台,入局汽车行业有着充分的主观理由。
20年前,家电行业就开启过一次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知名家电企业纷纷大举跨界造车,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
20年后,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造车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显然海尔应该不会急于进入整车制造领域,而是先从供应链、软件生态入手。到时机成熟便顺理成章,进可自己造车,退可做供应链的一环。
滴滴造车
滴滴造车传了很多年,但滴滴造车项目真正浮出水面还是要从2022年算起。
目前已经确定的消息是,滴滴新能源汽车由国机智骏代工,而且马上要对国机智骏位于江西赣州的工厂进行施工改造。
在此之前,滴滴曾经两度参与造车。一次是与理想合作创立了“桔电出行”,试图打造一款滴滴定制的纯电MPV,但最终未能量产,桔电出行也于今年8月申请破产重整;另一次则是和比亚迪联合打造了D1电动汽车,同样也是针对网约车市场而做的定制车型。
这次则完全是滴滴自己独立造车了,既有to B的产品,也会有to C的产品,而且to C的产品才是重点。
如果说2018年滴滴CEO程维信誓旦旦的说滴滴坚决不造车,是因为滴滴还有资本说no,那么现在的滴滴造车,就已经变成了一次破釜沉舟。
在从美股退市之后,滴滴的市值蒸发约9成,后轮入局的投资机构肯定会面临巨额的账面亏损。而且因为国内监管的原因,滴滴出行APP被无限期下架整改,这导致滴滴的业务全面收缩,滴滴目前在出行市场上的份额已经从90%降到了70%。
未来滴滴想要继续存活和发展,谋求在港交所上市,就需要讲好一个新的故事。这个新故事显然就是造车。
即使现在只有70%的市场份额,滴滴依然还是出行市场上的老大,有着做新能源车的先天优势。再加上此前两次合作造车的经验作为基础,滴滴这次造车显然准备更加充分。
但目前滴滴还是一家没有盈利的公司。2021年全年,滴滴亏损幅度达到493.34亿元。
亏损如斯还要烧钱造车谋求重新上市,对于滴滴来说,时间真的不多。
联想造车
上个月,联想官方公众发发布招聘信息,百万年薪招聘智能汽车研发人才,引发了业界对联想造车的猜测。
从招聘信息看,主要是自动驾驶工程总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负责人、高级硬/软件经理等岗位。看上去联想和华为、百度一样,也是在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些方向上探索。
作为上个世纪依靠“贸工技”起家的代表,联想虽然贵为PC行业的龙头,但直到今天为止,联想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还是只有传统PC业务。
PC业务,说白了就是组装电脑,因为我们在制造业上有成本优势,所以联想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科技行业了。
联想很早就想要在新时代开辟第二条赚钱的战线,收购摩托罗拉押注手机市场。但可惜的是联想的手机业务折腾了这么多年,依然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根源上是联想一贯的模式,重硬件制造,轻技术研发,缺乏核心竞争力。
而造车,是需要软硬件的结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并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和持续的研发能力。在钛媒体发布的“中国科技公司研发投入50强榜单”中,联想的研发占营收比仅为2.7%,甚至还不如格力、海尔这些家电企业。从这点来说,不知道联想造车是心血来潮还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虽然目前联想也在汽车相关产业中有所投资布局,与许多车企也有合作,并非完全从零开始。但投资和自研两者同样重要,在自研上看不到联想有多深厚的技术储备。或许联想的思路还是把造车当做是组装电脑。
技术因素之外,社会舆论也导致联想的口碑逐年滑坡,这或许也会影响到未来联想造车。一个例子就是,笔者的编辑朋友在收到联想造车的稿件后拒绝发布,理由是:“我爱国”。
写在最后:
可以预见到的是,造车这个风口,每年都有新人进旧人出。感觉就是大家都要来趟趟这摊水,时势造英雄,不试试怎么知道,谁说外行最后就不能成功呢?以上几家2022年的新造车企业,你觉得哪家最不靠谱呢?(文/优视汽车 昊阳)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