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发展价值(ofo沉没企业的追求决定企业的寿命)
概述:不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只为盈利的企业是可耻的,因为出了盈利,企业还要担负着其他责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那些追求赚快钱的企业不会生存太久。唯有沉下心来、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品做精的企业才能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日本百年企业为什么这么多,甚至还有7家千年企业
据日本东京商工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全日本超过100年历史的老店铺和企业竟达33069家之多,比2012年的调查增加了5628家。日本千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最老的企业是木造建筑行业的“金剛組”,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日本可谓世界长寿企业的国家。
株式会社金刚组 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
財団法人池坊華道会 距今已有1430年
庆云馆(旅馆)距今已有1300多年,
被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旅馆
再看看我们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此外,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数据来自日本经济产业省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反思我们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企业的追求不同
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总之什么赚钱快做什么。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日本被誉为“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
从两者区别是中国企业只是赚钱,日本企业才是做事业。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是原因。
对投资的理解不同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却舍不得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结果被不懂操作的工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运用率只有30分,而人家用到95分,这样算来,我们的100×30%,只有30分,而人家的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企业要求车间的地板每天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工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最后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
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做事太过于灵活。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
事实上,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而且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
对规则的理解不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日本工匠精神与诺贝尔奖
对国人来说,诺奖是个不容易解开的心结。这几年,莫言和屠呦呦刚分获诺奖的文学奖及生理学或医学奖,缓解了我们的焦虑,但2016年日本又让我们不淡定了——在继2012年、2015年之后,日本的科学家大隅良典再获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使其2000年以来获诺奖人数达到了15位。
日本的诺奖现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们所特有的那种只与自己较劲、坚持把东西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不依赖于外界的内心驱动。
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人田中耕一为了能与实验为伴,一直无意于升迁;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大隅良典,自认乖僻,“不喜欢与人竞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是快乐的本质”。这种传承,在中国古亦有之,那就是安贫乐道、“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精神,这也是中国古代多大师的根源。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
凭什么日本能有7家千年企业?
有统计称,截至2012年,在日本存续超过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已突破2.1万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业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业!
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就连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百年家族企业也达到1100家。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仅有6家。它们是六必居(1538)、陈李济(1600)、剪刀老字号张小泉(1663)、同仁堂药业(1669)、王老吉(1828)、全聚德烤鸭(1864),而超过100年的企业还有吴裕泰茶庄(1887)、张裕葡萄酒(1892)以及青岛啤酒(1903)。也就是说中国的百年企业仅仅只有10家!
▲中国百年企业六必居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也是令人唏嘘。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仅3.7年,而美国企业为8.2年,日本企业为12.5年。在中国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心悸的崩盘现象,所谓“成功3年,崩盘3天”。
这个时候走走君想到了自家楼下看起来快要废掉的摩拜单车,想当时,摩拜单车可谓是引领了共享单车的潮流,也出现了各种复制品(ofo、小蓝车等),可过了这个风头,谁又能记得呢,每每看到街头已经很久没有骑过的单车,甚至有些地方为了管理这些单车,竟用铁锁链把车子锁了起来,走走君心里便很不是滋味。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百年企业?日本究竟是如何实现让企业永续经营的?它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司
金刚组公司
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叫“金刚组公司”,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专门从事寺院建筑业。其创立于公元578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咱们自南北朝之后折腾了唐宋元明清这么多朝代,不论是贞观之治、永乐盛世,还是康乾盛世,最后都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可人家依然屹立不倒,活到了今天,顿时觉得好牛掰啊!
其实过程也并没有顺利,他们也曾经历多次危机,多次差点倒掉。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金刚组负债累累,终于在2006年宣布清盘。但好在经过各方努力,新公司最终保持了“金刚组”的名称,并延续了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传统因此而被传承下来。在经历过泡沫经济引发的危机后,金刚组的整体战略发生了转变,决定禁止“宗教建筑”以外的一切工程。
▲金刚组建造的四天王寺
▲由金刚组建造的法隆寺
公元607年,金刚家族建造法隆寺,是日本木造建筑的高峰曾参与法隆寺修复的一位工匠如此表述:“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
对技艺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支撑金刚组乃至整个日本制造业傲立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200年以上的企业
都是家族企业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诞生于英国(1554年)。但值得思考的是,今天全球拥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家族企业。90%的日本百年企业都是员工少于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据韩国银行2008年5月14日发表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报告书称,这些日本企业能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重视本业;
2、诚信经营;
3、透彻的匠人精神;
4、超越血缘关系选择继承人;
5、保守的企业经营作风。
1
“重视本业,不忘初心”
如果当年的金刚组不是因为过度扩张,除了做寺庙建筑,还承接其他一般建筑,导致后来负债累累也不会最终清盘。不会做饭的运动员不是好裁缝师是用来调侃的不是用来挑战的,专心做好每一碗面不是更好吗?
细水长流,连绵不绝,不追求眼前利益的经营理念,使日本的家族企业很少跨界经营。不像我们动不动就搞跨界,但是不是说我们跨界不好啊,只是说如果能用一百年的时间专注于某个领域从而为企业赢得社会信赖,那这种信赖将会成为这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2
“诚信经营,做人根本”
国人之所以热衷于去日本买买买很大的原因不仅在于便宜,而在于日本很少卖假货!你能看到的日本市面上所卖的品牌基本没有假货,当然,日本商业中也偶有造假现象,比如将国外的产品冒充日本本国产品,还有之前被曝出将中国产的鳗鱼冒充日本鳗鱼事件。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第一,老板公开谢罪;第二,银行停止贷款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停止商业关系,企业只能倒闭;第三,部分年龄较大的企业主会因为无力重新创业走上绝路,比如自杀。
所以日本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只赚合法的不昧良心的钱。不然就是跟命过不去。
3
“透彻的匠人精神,一生专注一件事”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巴啦啦小魔仙,改变奇迹的时刻到了!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如果吾国商家也是这么想的话,可能就没有马云爸爸什么事了。
所谓“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就是这种专注的工匠精神让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家族企业能够在历史的长流上屹立不倒。
4
“独特的企业制度”
日本家族企业多具有“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的特点,超越血缘来选定继承人。为了在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日本家族企业往往会通过招赘女婿、收养养子等做法,在不分割财产的“总有制”前提下,将没有血缘关系的才干之士立为一家之主。有才能的少年不如去日本闯荡一番,说不定认个爹找个老婆就不一样了。
这种企业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强化专业化的能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由能人来开拓和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社会的认同程度。
5
“保守的企业经营作风,稳定发展”
不冒险经营,不冒险发展,把生、稳定放在首位,只赚能稳赚的小钱,也不赚有风险的大钱。这可能跟日本人的生性有关,比较沉稳,不盲目。
很显然,这五者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起到保证企业长寿的作用。除去任何一两个方面,也都远不足以支持企业的长寿。
中国文化的渗透
儒家精神
一旦深入研究这些日本百年企业,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儒家精神的渗透。
1
“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人”都被经营者作为企业的中心,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
日本著名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把员工看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认为“企业即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他自己的经营哲学就是:“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他还曾经说过:“松下先塑造人,后生产电器。”
▲松下创始人:松下辛之助
而有“国际经营者”之称的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说得更加直接明了:“使企业得到成功的,既不是什么理论,更不是什么计划,而是人!”索尼公司的口号则是“要让管理工作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管理工作”。这些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
“以人为本”还有一个体现,那就是日本式的经营方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家族式经营方法。日本人把企业当成一个“大house”,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大house的“一员”,都应该与自己的“house”荣辱与共。公司还会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给全体员工提供福利:从家属补贴、交通费、职务补贴一直到公司住宅、宿舍、住房贷款、借贷的延期偿还、存款、健康保险等,真的是无所不包啊!(看到这里还不赶紧转给老板看!走走君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毫无疑问,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人(fu)文(li)关怀下,大多数日本企业的员工都会因此认为,公司的经济稳定就等于自身的稳定,公司的经济发展就等于自身的发展,所以才会愿意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公司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正所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好像走远了)
2
“以和为贵”—— 日本企业文化的精髓
儒家文化把“以和为贵”作为最高的社会价值原则,日本文化将他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把“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吸收进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将他作为基本准则,并且把它引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例如,松下公司的“和亲”、丰田汽车公司的“温情友爱”、三菱电机公司的“养和精神”等,这些都反映了“以和为贵”的思想。“和能生财”这一观点尤其在现代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大行其道。
在企业内部,“以和为贵”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人和”被广泛运用于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即企业内部的团结。日本企业称为“株式会社”,他的意思就是说企业如同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持家庭内部的和谐、团结,从而来避免产生家庭内部矛盾。
▲日本松下株式会社
最重要的是,“以和为贵”还能改善劳资关系,弱化雇佣与被雇佣意识,使整个企业呈现一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景象,当然就不会出现讨要工资这种事情,走走君的朋友最近就遇上了这种无良公司,克扣各种报销和奖金,真的是想撕逼的心都有了。
3
“礼治、德治”——日本企业管理的圣经
礼治和德治思想是孔子治国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上,行政和刑罚只能使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坏事,却不会使人有知耻之心,自觉不去做坏事,而用“礼治”来统一人们的行为,用“德治”来教化人们,却能起到行政和刑罚起不到的作用。
日本的企业经营者把 “礼治”和“德治”思想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管理员工时更多的以用“礼”和“德”来教化、管理员工,尽量不采用严格的管束和处罚的手段,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尽职尽责的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更是日本企业经营者的行动指南和商务圣经,在我国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从左到右为:稻盛和夫、松下辛之助、丰田章男
日本许多有名的企业家,如涩泽荣一、伊藤淳二、北尾吉孝等,都把《论语》作为自己为人处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南.尤其是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也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的代表”,他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并在自己的著作《论语与算盘》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 “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
当然,日本企业对儒家思想并不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批判性地继承,并将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部分发扬光大。
追根溯源,日本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而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日本企业文化价值的内核,激励着日本企业的长久发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本就是我们的东西传承好呢?这值得所有企业人深思。
作者:辰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