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者库为什么叫辛者库(你以为我很卑微)
在很多的清宫剧当中,都有这么一句台词,叫做“罚入辛者库服苦役”,让很多的人觉得辛者库就是个干粗活尤其是洗衣服受罚的地方,如果被罚进了辛者库,肯定就是犯错了,尤其是雍正年间成书的《清圣祖实录》中,康熙帝斥八皇子的生母良妃卫氏为“辛者库贱妇”这样的说辞更加让人觉得,辛者库不是个什么好地方。
真正的辛者库并非受罚的地方
辛者库,其实是满洲话,跟汉语当中的“库”没啥关系,在满语中意思是吃“斗粮”,在满洲当中辛者库里的人,就是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算是包衣的一种,辛者库的满洲话全名是“辛者库者特勒阿哈牛录”,也就是“吃斤斗粮食的奴仆之佐领”。
在清军入关之前,努尔哈赤的年代就已出现辛者库组织,当时辛者库的人几乎都是被努尔哈赤所俘虏的明朝臣民,他们当中不少人都被编入辛者库,成为奴仆。
辛者库人的确是奴的后代
从这个角度来说,辛者库其实与清朝的包衣是一样的性质,只不过包衣的等级要比辛者库高一些,因为包衣都是自由人,然而辛者库人只能在内务府的管束之下,失去了自由之身以及相当一部分的权利,在清朝包衣出身的封疆大吏也并不在少数,甚至相当多,比方说雍正帝的宠臣心腹年羹尧,一开始也是包衣,之后才奉旨出了包衣入了旗籍。
辛者库人的出身是相对于主子来说
而且清朝的辛者库,并非是个具体的部门机构,而是一种身份,清乾隆年间的《大清会典则例》当中明确解释:“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
在清朝辛者库人绝大多数都并非获罪受罚才成为辛者库人的,一般只有获罪的八旗子弟或者汉人大臣,可能会被罚入辛者库籍,从此变成奴仆身份,但缘罪入辛者库的人,在清朝并不是很多,辛者库人大多数都是世袭的包衣,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奴仆,生来就是如此,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们的确还是比较卑微的。
辛者库人也有男子
辛者库说白了就是包衣的一种,但是比普通的包衣更加低微,清代的辛者库人分成上三旗辛者库与下五旗辛者库两种,前者称作是内管领,后者为府属管领。
上三旗的辛者库人,跟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一样,他们主要是为宫廷服务,而下五旗辛者库也跟下五旗的包衣一样,主要是给王公贵族的府邸干活做工,清朝的后宫宫女,只有两类,一种来自于上三旗的包衣,另一种就是内管领也就是上三旗辛者库。
孝仪纯皇后也是辛者库人后裔
乾隆帝的孝仪纯皇后魏氏,她的祖上就是辛者库籍,之后又被编入了上三旗之一的满洲正黄旗包衣,不过魏氏是的的确确的汉人,仅仅是旗籍属于满洲正黄旗,成为后妃之后,魏氏一族得以抬起旗,入满洲镶黄旗并且脱离了包衣。
并没有具体的机构叫辛者库
清宫剧里,那种被罚入辛者库的,几乎清一色就是去洗衣服,然而实际上辛者库人在宫廷当中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像是什么庭院打扫、除草、劈柴、淘洗、针线活等等,只要是比较粗重的活基本上都是由辛者库出身的宫女负责,而包衣出身的宫女,往往做的都比较轻松。
这样看来,辛者库人的确是非常卑微,然而要搞清楚,清朝的辛者库人,他们的身份卑微是相对于他们的主子来说的,比起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辛者库人并不算什么卑贱,甚至可以说比很多人都还要高。
辛者库并非是服苦役的地方
辛者库人也有自己单独的户籍,也可以参加科举与良人通婚,能够拥有私人的产业,虽然他们本身就是奴仆,但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奴婢,并且辛者库人是从内务府获取固定口粮的群体,也就是吃皇粮的人,这是很多平常百姓比不上的,要知道清朝出身辛者库的后妃与前朝大臣,从来就不在少数。
比如康熙帝时期的重臣迓图,原本是安亲王岳乐的府属下五旗辛者库,之后入仕,一直做到了从一品的都统之位。
辛者库并非都是宫女
就现实来说,清朝的辛者库并非是什么罪奴的监管机构,更不是什么专门做苦役的地方,甚至于压根儿就没有叫“辛者库”的部门,真正的辛者库是一种包衣组织,最初是用来约束那些降民与俘虏的,之后形成了一个低于包衣但类似于包衣的组织,辛者库人大多数都是原本就在籍的人员,只有少数是罪人的家眷,并且辛者库人的低微只是相对来说,并没那么夸张。
此外,清宫剧里常见的“浣衣局”其实是明朝的机构,清朝压根儿没有,“御膳房”倒是清朝才有的机构,以往的朝代并没有,自然,洗衣服的工作在清朝也是辛者库出身的宫女来做,这只是她们需要承担的各种工作之中的一种,并且辛者库人有男有女,并非都是女子。
辛者库是一种组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