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多少人考上了清华北大(考上清华北大在古代算什么水平)
如今,我们都称呼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为“状元”。近段时间,网上还出现了“状元陪游名校”服务,一小时收费两百,就是让清华、北大的学生陪游客参观学校,至于学生的水平那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因为反正考上清华、北大的都算状元。
不过在古代,状元的标准可远远高于我们现在称呼的状元。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古代应该算什么水平呢?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六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前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也叫童生试。
童生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只有通过了童生试中最高一级的院试考核,获得秀才功名,才算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乡试时间通常在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成绩合格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凡通过乡试获得举人资格者,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一般都安排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季,故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相当于现在的特长生)皆可参加会试。会试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清代无定额,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录取了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只录取了96名。会试成绩合格者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试。只有取得了贡士资格才能参加。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有一句话叫“连中三元”指的就是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均取得第一名的人,即解元、会元、状元。
我们现在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一般都在各省里名列前茅,如果用宽松的标准来定义的话,相当于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但是离状元的距离还差十万八千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