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雄彦为什么画了四个球员(井上雄彦的浪客行为什么画不下去了)
井上雄彦1998年开始在讲谈社的《周刊morning》杂志连载的漫画,2015年开始长期休刊开了天窗。《浪客行》以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为主角,剧本参考1935年吉川英治在朝日新闻发表的新闻小说《宫本武藏》,不过,井上雄彦的漫画对比吉川英治的小说原作有很大改动。
漫画与小说原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漫画的另一个主角——佐佐木小次郎,之所以我们不称小次郎是第二主角,是因为井上雄彦的漫画中是把他作为另一个主角塑造的。
描写武藏的部分“宫本武藏篇”是1-13卷,小次郎的部分“佐佐木小次郎篇”是14-20卷。
井上雄彦在《浪客行》中,将佐佐木小次郎描写成患有先天性听觉障碍的残障人士,虽然耳朵听不到声音,但是相反的视觉和触觉比常人要发达。
漫画似乎想把小次郎打造成一个人剑合一的武痴,这样的话,相对于武藏的“万物皆可为剑”是一种对应,两种理念产生的碰撞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广为流传的岩流岛决斗,小次郎拿的是名刀“晒衣杆”,武藏使用的是船桨改造的木刀,也与漫画塑造的两种武学理念遥相契合。
不过,井上雄彦在塑造佐佐木小次郎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吉川英治的小说原作中,是将小次郎作为一个配角塑造的,将小次郎丰富成一个主角就必须给他加戏,虽然井上雄彦的绘画功力在《浪客行》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但是他并不擅长打磨剧本、编故事,如果这时候有一位类似小池一夫这样的剧本原作者与他一起创作,《浪客行》可能会更加令人期待。
这个点其实非常有意思,我们不妨就顺着“佐佐木小次郎”这个线索继续聊下去。
井上雄彦无法丰满佐佐小次郎这个人物,主要还是因为他参考的漫画原作、吉川英治的小说。
关于宫本武藏这个人,历史上的文献记载很少,被民间传的神乎其神,就是由1935年吉川英治创作的《宫本武藏》小说开始,而吉川英治创作这部小说的动机,是源于日本文艺界的一场争论。
另外,《宫本武藏》小说的流行也与当时的战争背景有关。
昭和4年,1929年,讲谈社出了一本讲谈全集,里面有概括剑豪“宫本武藏”的一些描述:
“一生大小战斗60余次,未尝一败,被称为武艺之神,绝代英杰。”
这个评价在昭和7年的1932年,引起日本文艺界两个大文豪之间的一场辩论,即“武藏之争”,两位文豪分别是直木三十五和菊池宽。
直木三十五(直木奖)提出的观点是,宫本武藏这个人啊,确实是一名一流的剑客,但是并没有达到上泉信綱这样的精神境界,所以称之为名人,有点言过其实。
菊池宽(《文艺春秋》创始人)就反驳他,说武藏已经达到“视名声如粪土”的境界了,他这个已经趋于化境了,名人的称号,舍他取谁。
当时,直木三十五就问吉川英治怎么看,吉川表示赞同菊池宽的观点,认为宫本武藏很了不起,直木就死缠烂打问他有什么根据?当时的吉川英治沉默不语,但是在3年后的1935年,写出了《宫本武藏》这部小说回应直木三十五。
1939年、刊登了《宫本武藏》指出庶民生路的吉川英治受到军方赞赏
吉川英治的小说《宫本武藏》获得极高人气的一个原因就是很接地气,充斥着大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要素,这部小说当时在《朝日新闻》这个报纸上连载,所以文字极简、故事短小又抓人眼球,即使没看过前面连载的部分,从中间的某段看起,也会马上就被吸引。
吉川在小说中将武藏塑造为一个剑禅合一的修行之人,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套路,比如为了营造武藏弱势者的形象来向读者卖惨,吉川故意将宫本武藏安排到关原之战战败的西军大名宇喜多秀家一方,这一点是与历史不符的,完全是小说的虚构。
按照《庆长7年・同9年黑田藩分限帖》记载,1600年的关原之战中,武藏的父亲新免无二是作为德川家康一方东军大名黑田官兵卫的序列出战的,而且武藏最后效力、出仕的也是东军序列的细川忠兴家的细川藩。
除此之外,小说中的情节扣人心弦,让人完全猜不到结局,就拿武藏的成名战“吉冈之战”来说,吉川英治小说中,当时的武藏面对吉冈传七郎并无必胜把握,传七郎的临战状态毫无破绽,武藏先是斩杀了从后面偷袭的吉冈一门的太田黑兵助,然后在黑兵助头颅飞向传七郎,对方失神的一瞬间趁机斩杀了传七郎,非常惊险,以至于让读者捏了一把汗。
吉川英治在小说中所强调的宫本武藏“剑禅合一”精神,其实说白了就是勤吃苦的苦行僧做派,因为当时是战争时期嘛,底层大众都勒紧裤腰带过得很苦,小说中对吃苦的歌颂有利于维稳,所以后来1942年,日本军方抛来了橄榄枝,请吉川英治为军方的几位将军树碑立传做军方的写手。
比如为海军中将山口多闻(死于中途岛海战)写的《提督和他的部下》,为安田义达(死于巴布新几内亚)写的《安田陆战队司令》。
不过武藏成名后却隐居山林修行这件事非常不合逻辑,按照日本的传统,学习剑法的武士都是为了出仕大名,就和读书人考取功名是一个道理,这种理念深入人心,所以后来近代武士阶层被削弱的时候,就引发了不少武士的抗议,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途径没有了,有一部电影《切腹》就描写了武士和养他们的大名之间的矛盾。
战后,山田风太郎的《魔界转生》小说对宫本武藏的描写,就是说这个人虽然剑术高超但是不圆滑不会做人,结果一生追求仕途而未果,最后在山林中含恨而终。
所以说,吉川英治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把武藏刻画成一个低调隐忍的苦行僧是很接地气的,如果他把武藏写成武功高强、劫富济贫的佐罗,可能日本的时局就动荡了,老百姓从内部瓦解了霓虹,抗日战争弄不好可以少打几年。
这部小说中也有很多“喜闻乐见”,比如被吉冈清十郎强暴的朱实,后来破罐子破摔进了风月场,又和武藏的发小又八搞在了一起,被利用图谋发动刺杀将军的政变,又八捡到了一纸剑术认定书,于是冒充小次郎坑蒙拐骗。
作为主角的宫本武藏是不折不扣的草根英雄,一路都是靠自己,但是小说原作中的最后一个对手小次郎,却被描写成一个圆滑、有些狂妄自负的人,吉川英治用了很多细节描写,让大家对这个美男子产生了不少厌恶之情。
先于佐佐木小次郎出场的是他的同门师兄草天鬼,这哥们就是一个杯具,一身武艺却被一群卖苦力的农夫丢石头丢死了,临死前,天鬼师父钟卷自斋拜托他捎给小次郎的剑术认定书也被当时卖苦力又八(武藏发小)获得,从而开启了冒牌小次郎的生涯。
岩流岛决斗之前,对小次郎有一段仕途的描写,他当细川家武术教头得到重用,细川家要求落魄的前教头和小次郎比武,小次郎很狡猾的给跪了,说我不如您,前教头也很识趣,也跪了,说别别别,您过谦了,俩人心照不宣的都过了鱼死网破这一关。
最后的决斗,在小说里是炒作炒起来的,一传十十传百,就成真的了,然后决斗前有人劝小次郎去勘察一下地形,小次郎一反常态,说不用,到时候随机应变,其实这就是作死嘛。
武藏就非常从容,出发之前还画意大发,画了一幅画,后来到了岩流岛,武藏后到,小次郎先到的,小次郎举着长剑“晒衣杆”就冲过去,抽出剑,着急忙慌的剑鞘也不要了扔水里,想趁武藏在水里立足未稳搞他,结果武藏身经百战,说“小次郎你输了,人剑合一,剑没了,人也药丸~”。
小次郎自作聪明逼着武藏站在水里,但这时候是中午,武藏是背对着阳光,阳光特别刺眼,武藏把红色头箍往小次郎方向一丢,小次郎慌了,也看不清,刷一刀劈过去一砍两半,还以为是击杀武藏了,结果武藏抡起木桨刀,就把小次郎脑壳敲碎了。
在武藏晚年创作过一部兵法奇书《五轮书》,其中对小次郎用的这种长太刀,有这样的描述,“使用这种兵器占便宜的长刀的人,心地都不怎么样。”
就是说,在吉川英治小说里的最后部分,把小次郎就是刻画成这么一个倒霉催的,让井上雄彦很难把他再洗白。
小说里还有一个名片段,是宫本武藏的养子伊织智斗小次郎的情节,当时小次郎一伙5、6个人进入伊织打工的酒馆,伊织认识小次郎,对其殊无好感,又苦于当时找不到武藏,内心烦闷于是恶向胆边生,拿起一杯热水就泼向小次郎,没想到小次郎没躲开,劈头盖脸弄一身。
然后小次郎急赤白脸就要弄伊织,让从人把伊织五花大绑,要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也泼他一杯水,结果细川家的大老突然出现,小次郎不敢造次,只好吃了哑巴亏不了了之。
估计井上雄彦每每想到小次郎这个急赤白脸劲儿就很难把《浪客行》往下编了。
最后放一颗彩蛋,井上雄彦将佐佐木小次郎画成“听障”的灵感可能来自吉川英治《宫本武藏》中的草天鬼——小次郎的同门师兄,就是在苦力场被人丢石头丢死的那位,吉川描述这位师兄的长相是耳朵以下一直到下巴就像肌肉萎缩一样,但是相反却给人勇猛的感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