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资助逐梦青春(资助到位为梦想加油)

感恩资助逐梦青春(资助到位为梦想加油)(1)

在寿县茶庵初级中学,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让七年级(1)班的杨燕(化名)就学无忧。通讯员 张久香 记者 柏松 摄

近日,当记者走进寿县茶庵初级中学时,看到七(1)班学生杨燕(化名),脸上时常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因为父亲病逝,她的性格曾变得孤僻。随着每年1250元的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1000元希望工程助学金的支持,上学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杨燕也变得越发活泼快乐,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近年来,淮南市秉持“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目标,全面落实助学资助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2016至2021年,全市累计拨付助学资金4.9亿元,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多万人次,帮助他们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心系困难学子

资助政策进万家

“有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我并不孤单,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陈玲(化名)动情地说。今年春季开学,让她最为安心的是学校为她申请了困难资助。

陈玲来自五河县农村,如今就读于八公山区一中七(1)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残疾,家庭经济困难。了解情况后,学校负责资助工作的张高学老师及时向陈玲的父母介绍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帮她办理了资助手续,有效缓解了她的家庭困难。

近年来,国家财政、教育等部门持续推进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并将学生资助纳入民生工程管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淮南市也配套出台了《淮南市学生资助资金实施管理办法》《淮南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推进了教育公平发展。

“我们采取奖优、助困、减免、引导等多种资助形式,坚持公平普惠与引导激励相结合。”淮南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李琳告诉记者,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直接打入受助学生银行卡;对于符合国家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在入学时直接免收其学费,国家助学金通过学生资助卡发放给受助学生。

淮南市教育部门面向学校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政策知晓率达100%,切实将党和国家的惠民资助政策送入千家万户。“我们在资助工作中形成了政策宣传、学生申请、学校评审、公示监督、资金发放的工作模式,完善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淮南市学生资助中心主任陈远军告诉记者。

目前,淮南市学生资助已经覆盖学前、义务、高中、中职等教育期间的全部学段,优先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全面覆盖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及高校服兵役学生等人群。

资金多元护航

求学路上不漏一人

2020年疫情高峰期刚过,当孩子们欢欢喜喜回校复课时,淮南市潘集区贺疃中学七年级学生倪妮却没有出现。班主任杨秀安家访发现,倪妮跟着在宁波市打工的父母居住,无法就地入学。

“求学路上一个学生都不能少!”征得倪妮家人同意,潘集区教体局工作人员驱车近800公里接倪妮返乡,学校解决住宿,并办理相关困难资助手续,让她安心学习。转眼间两年过去,倪妮已进入九年级,正积极备战中考,等待她的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淮南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其他来源为补充的学生资助多元投入渠道。除加大财政投入外,公办幼儿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建立校内资助,每年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资助学生。同时,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项目。

据淮南市财政局副局长朱绍明介绍,除了给予奖学金、助学金,免除学费杂费教科书簿本费之外,该市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贴息以及生活补助等多项资助,实现了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资助面宽、资助项目多的助学资助体系,有效满足了家庭困难学生就学意愿,切实保障其受教育权益。

在凤台县职业教育中心21级汽修班,张垒(化名)的变化有目共睹。他来自顾桥镇南圩村一个低保户家庭,母亲先天性残疾,全家4口人生计靠父亲种地和低保费维持。内向、怯懦、自卑曾是同学们对他的印象。

自从学校为张垒办理了国家助学金受助手续,除免学费外,他每年还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免书本费300元的资助,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班主任的亲切关怀也让张垒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如今,他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并当选班级劳动委员。

资助不忘育人

需呵护“敏感自尊心”

家住淮南市谢家集区孙庙乡的李玲是一名孤儿,被收养后一直跟着爷爷居住。“她努力、执着、有毅力,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同时也很敏感。”淮南五中资助中心负责人王金玉坦言。

“预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刚结束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老师盛明的祝福让李玲满心温暖。盛老师那如同父亲般的关爱,是她最大的动力之一。

淮南市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把资助工作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结合,重视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品格教育,让他们在资助中获得成长和提升。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规范、完善、健全学校资助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构建了学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谢谢您多年来的照顾,大学生活节奏虽然不太紧张,但我也不会懈怠,请老师放心!”今年春节,在淮南师范学院就读的大一学生张玲(化名)给淮南八中班主任李老师发来拜年微信。

从小失去父母后,家住淮南市大通区的张玲便与爷爷相依为命。学校为她申请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让她生活无忧,李老师的体贴关心,让她如沐春风,考上大学后,淮南师院也为张玲办理了国家助学金。

“敏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共性。淮南市教体局局长杨慎红告诉记者,受到资助的学生都处在充满理想、自尊心强的阶段,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心”,平等对待受资助的学生和其他学生。

如何让家庭困难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让他们从短期资助中获得长期“续航”能力?“做好资助工作是一项‘技术活’,既要帮助学生,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尊重。同时,学校需加强感恩教育,才能让青春梦想的火焰愈发炙热。”杨慎红说。

(记者 柏松 见习记者 张彩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