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在什么位置(文史梁山水泊在哪里)

水泊梁山在山东郓城,自古无争议,可是那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梁山水泊又在何处呢?

水泊梁山在什么位置(文史梁山水泊在哪里)(1)

要找到梁山水泊,必须先找到梁山。梁山,《辞海》载:“古名良山。汉文帝子梁孝王曾围猎于此,死后葬山麓,遂易名梁山。在山东梁山县南,黄河蜿蜒于西,京杭运河流经其东,北濒东平湖,南为平原。除主峰虎头峰、雪山峰、青尤山、郝山头外,有七支脉,最高处海拔百九十七米;山势险峻,峡谷深邃,唐末时黄河溃决,周成大泽,广八百里,即古梁山泊。”

这句话有几处错误。首先,良山并不是梁山,良山也不在山东,而是位于浙江青田县城西二十里;其次,宋代没有梁山县,梁山属于兖州寿张县(古寿州),后寿张县与巨野县俱废,梁山属郓城县管辖。《隋书》载:“寿张,紧。武德四年以县置寿州,并置寿良县。五年州废,省寿良,以寿张来属。有刀梁山。”

后人修史的时候,经常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分不清楚,以致名称乱用,更有甚者,是空穴来风的东西和传闻被载入历史。比如说良山,因为寿张县原名寿良县,便以为梁山原名应该叫做良山,岂不知梁山原名叫做“刀梁山”,正如梁山附近的昭阳湖,原名就叫作“刀阳湖”。梁山也不是因为“汉文帝子梁孝王曾围猎于此”才叫梁山,而是因为梁山为梁国故地。《汉书》载:“山阳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莽曰巨野,属兗州……济阴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禹贡》荷泽在定陶东,属兖州……东平国,故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无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莽曰有盐,属兖州。”

在刀梁山的北边,还有一座梁山,濒临东平湖,叫做“棘梁山”,宋代在此处设巡检司,又名司里山,海拔百零五米。后世所说的山东梁山,其实是指刀梁山。

找到了梁山,再来找梁山水泊就相对容易多了,而后人却总是找不到梁山水泊,甚至在梁山周围连水都找不到,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梁山水泊没水了。

《日知录》载:“予行山东巨野寿张诸邑,古时潴水之地,无尺寸不耕,而忘其昔日之为川浸矣。”《金史·食货志》载:“黄河已移故道,梁山泺水退,地甚广,遣使安置屯田。”

因为梁山水泊滴水不见,所以,后人就不敢确定梁山是不是那个传说中的梁山,有些专家学者甚至在跟“东平湖”较劲,总怀疑东平湖就是梁山,但是又找不到证据,故此只能争论不休。

其实,梁山就是那个梁山,这是肯定无疑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历史资料已经足以证明。是因为先有梁国,而后才有梁山,又因为梁山,才有了后来的梁山县。如此看来,应该是因为梁山,才有了梁山水泊。那么,《水浒传》里所描绘的八百里水泊到底在哪里呢?这么大的水泊,会不会是作者虚构的?还是历史上真的存在着八百里水泊呢?这个问题虽然在正史中找不到,但是,回答起来也并不困难,看一下北宋地图就明白了。

梁山水泊原名并不叫梁山泊,而是叫做“巨野泽”,也叫“大野陂”。梁山就在巨野泽的北岸;寿张县就在东平湖的南岸,距离梁山五十里。“巨野”是个相当野的地方,名气很大,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这里也是唐代黄巢起义的地方。黄巢的巢穴就是巨野旁边的曹县。

“巨野泽”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梁山泺”,泺和泊的意思差不多,但是,泺和泊不是一个概念。《春秋》载:“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

“泺”取自于古水名,这个水叫作泺水。泺水是一条河,从济州西南,北流至一个叫做泺口的地方,进入古济水(古济水即黄河段)。泺水又称为小清河,因为黄河淤积而消失。那么,“梁山泺”看起来没有八百里,能够称为“八百里水泊”吗?答案是:不能!《五代史》记载:“泺”在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由此可见,梁山水泊是以巨野泽为基础,涨水时候才有,或者说是因为黄河决口形成的;所以,在地图上找不到,在正史中也找不到肯定的说法;但是,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杨戬。不错,这个杨戬就是所谓的灌江口的杨戬,也是带着哮天犬战胜孙悟空的那个杨戬的原型。

八百里梁山水泊到底在哪里呢?八百里梁山水泊确实存在,却又不能标注在地图上,因为八百里梁山水泊是人为借助自然的力量创造出来的,并且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时而大,时而小,直到最终永远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个创造了梁山八百里水泊的人就是杨戬。

杨戬和童贯、梁师成关系密切,因为他们都是皇宫内侍出身。北宋皇帝置办花石纲,由童贯全权负责,杨戬也得到了重用。《宋史》载:“杨戬,少给事掖庭,主掌后苑,善测伺人主意。自崇宁后,日有宠,知入内内侍省。立明堂,铸鼎鼐、起大晟府、龙德宫,皆为提举。政和四年,拜彰化军节度使,首建期门行幸事以固其权,势与梁师成埒。历镇安、清海、镇东三镇,由检校少保至太傅,遂谋撼东宫。”

中国历朝历代最难治理的水患就是黄河,因为,黄河流域是沙土地,黄河水流携带大量泥沙,所以,黄河河床越积越高,每年都有水患,无法根治。北宋的治河官员一任接着一任,谁也没有本事彻底根除黄河水患,他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疏通淤塞之处,修建防洪水堤坝,让受灾的面积尽量减少。北宋时期,凡沿河诸州都修有堤坝(宋称埽),自上而下共有二十五埽,埽设散巡河官一员,雄武、荥泽、原武、阳武、延津五埽巡河官则兼汴河事,设黄汴都巡河官一员。有这么多的堤坝,能够挡住黄河水患吗?答案是:不能!

查《宋史》,粗略统计,提到黄河决口的有三十余次。

黄河决口,主要受灾地区就在京东(东京汴梁东部),也就是兖州地区;其中,菏泽地区首当其冲。菏泽本意就是河泽,也就是黄河的蓄洪区,仅仅一次河决曹村,就毁坏农田三十万顷、民庐舍三十八万家;主要淹没地区包括:郓城、巨野、单县、鄄城、菏泽、定陶、曹县、成武。《日知录》载:“河南山东郡县棋布星列,官亭民舍相比而居,凡禹之所空以与水者,今人皆为吾有。盖吾无容水之地,而非水据吾之地也,固宜其有冲决之患也。故曰所空之地狭于禹。禹之治水随地施功,无所拘碍。今北有临清,中有济宁,南有徐州,皆转漕要路。……故河之在今日欲北不得,欲南不得,唯以一道入淮,淮狭而不能容,又高而不利下,则濒岁决于邳宿以下,以病民而妨运。而邳宿以下,左右皆有湖陂,河必从而入之。吾见刘贡父所云,别穿一梁山泺者,将在今淮泗之间。而生民鱼鳖之忧殆未已也。”

由于济州地区的济宁到曲阜地区地势较高,受灾之后,会在济州的周围形成一个较大的水域,就像是韩国的济州岛区域相似;这才是真正的梁山水泊。这个水泊从东平湖开始,涵盖巨野泽、蜀山湖、菏泽、定陶、金乡,与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相连接,成为名不虚传的八百里水泊。《河纪》载:“南旺湖在汶上县西南三十里,济宁接界,其地特高,汶水西南流至此而分,上有禹庙及分水神祠。湖在漕河西岸,萦回百里,即巨野大泽东畔也,宋时与梁山泺水汇而为一,周三百里,有蜀山湖在东涯,即南旺东湖也,周回六十五里……”《五代史》载:“晋开运元年五月丙辰,滑州河决,浸汴、曹、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与南旺蜀山湖连,弥漫数百里。”《日知录集注》载:“迩年河水涨溢,即直注洪泽,于是以一湖而全注黄淮二渎之水,湖身既不能容,又黄水挟沙淤垫,洪泽益加浅狭,非东溢高宝,即西注微山,淮扬徐海郡县岁被其害。”

南边的黄河决水流经大野泽,注入微山湖,北边的淮河水泛滥,注入微山湖;可见,济州高地周边是个什么情景了,那连成一片的水域又何止八百里?当一片汪洋之中哀鸿遍野,几十万、上百万的农民流离失所的时候,却有人因此看到了商机。这个人不是杨戬,这个人的名字叫杜公才。杜公才只是杨戬手下的一个胥吏,他给杨戬献了一计:“立法索民田契,自甲之乙,乙之丙,展转究寻,至无可证,则度地所出,增立赋租。”

这个建议的核心理念就是“索民田契”,杨戬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开始在汝州试点。怎么“索民田契”呢?杨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放水养鱼!具体操作:先是决黄河水淹没民田;其次把老百姓的田契收回来,然后号召农民改当渔民,自己来收取渔民税。

这个方法看起来很不错,操作起来也不难,反向操作就可以。杨戬先是把灾区里的水放足了,再去修堤坝,就形成了一个八百里的大渔塘。因为汝州地面池塘不够大,杨戬就把阵地转移到了京东。《宋史》载:“浸淫于京东西、淮西北,括废堤、弃堰、荒山、退滩及大河淤流之处,皆勒民主佃。额一定后,虽冲荡回复不可减,号为西城所。筑山泺古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立租算船纳直,犯者盗执之。一邑率于常赋外增租钱至十余万缗,水旱蠲税,此不得免。擢公才为观察使。”

那些失地的农民,不会像杨戬所想的那样安心地打鱼交税,很多人纠集起来,占据梁山,聚众为匪,宋江并不在其中。每次大面积的受灾,都会有农民起义,因为农民失地之后无法生存,只有打家劫舍这一条路。抢人民群众的,叫做匪,抢官府的,就叫做起义。大多的起义,都是为了活下去,并非是要江山社稷。不算方腊、杨幺之类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聚众几百、上千的小股农民起义不可胜数,北宋史料记载有名有姓的匪首就有:河朔史斌,兖州周弼、毛袭,贝州王则,秦州侬智高,兖州杜衍,郓州富弼,齐州赵元昊,西川王均,房州陈希亮,陕西张海、郭邈山。《宋史》载:“郓介梁山泺,素多盗,蒲宗孟(字传正),宗孟痛治之,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许几以显谟阁待制知郓州,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几籍十人为保,使晨出夕归,否则以告,辄穷治,无脱者。”

杨戬可不管这些人谁是盗贼谁是渔民,谁向他交税,谁就是良民。杨戬为了一己私利,既欺骗朝廷,又坑害百姓;所以杨戬使的是三尖两刃刀,实际就是“两面三刀”。杨戬告诉皇帝说,自己这样做,既是为了安置灾民,又是为了防卫京师阻止金人南下,梁山水泊也确实发挥过这样的作用。杨戬被神化之后,虽然不是天上的神仙,却是个法力无边的形象;独霸灌江口,身边有梅山六兄弟,还有一条狗,这条狗就是著名的哮天犬,此狗还曾经咬过孙猴子。难道哮天犬是杨戬的宠物狗吗?答案是:NO!

“哮天犬”是古人写作时给读者出的脑筋急转弯,需要破除思维局限,用《易经》里的测字术来解答;因为“哮天犬”不是一只狗,而是个“哭”字。谁哭?天哭!天哭就是天下雨。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杨戬不喜欢;杨戬喜欢下雨天,所以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狗。

天降大雨,黄河就会决口,黄河决口就会往杨戬的养鱼塘内灌水,称之为“灌口”。宣和三年,杨戬死,赠太师、吴国公,李彦继其职。李彦接着杨戬的事业干,对老百姓的苛刻更甚于杨戬。好在杨戬创造的这个享受的办法终究不能长久,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是去梁山看水的后人要问的问题,也是专家学者找不到梁山水泊时所遇到的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黄河与其他河流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黄河水携带大量的泥沙。黄河水携带泥沙量的多少,是有准确的资料可查的。这样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现象,就是黄河所灌水的地方,并不是越灌水、水就越多,恰恰是越灌水、水越少;因为在灌水的同时也会输入大量泥沙,泥沙会填平河水所经过的低洼之处,并且越积越高,高到无处存水为止。历史有资料可查的黄河泥沙淤积之处,可平地增高三十米;直到水流受阻,另辟蹊径;因此,黄河泥沙不但填平了八百里水泊,就连梁山脚下的巨野泽也被填平了;所以,原来的菏泽之地日久竟演变成了高地,不但在梁山脚下找不到水,就连黄河也改道了。

来源:各界杂志2021年第10期

作者:钱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