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

在电影史上,有一种类型比较特殊,就是根据漫画改编的漫改电影。

这种电影类型崛起于漫画大国的日本与欧美,就像国内电影工作者热爱翻拍各种IP小说一样,隔壁的好莱坞与霓虹国也极度热爱将各种类型的漫画改编成真人电影。

现如今漫改影视剧越来越常见,就连国内影视圈近几年也掀起了漫改真人化风潮。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导演乌尔善将执导国漫《一人之下》真人电影,将其打造成东方奇幻电影宇宙,还有开发中的《狐妖小红娘》真人版。此外还有前段时间刚刚收官的网剧《棋魂》,尽管开播前备受争议,但播出后口碑一路逆袭,至今豆瓣8.4分,成为年度国产剧黑马。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

而相较于内地影视圈,港台在漫改电影领域的探索要更为久远,尤其香港最为代表的港漫曾经繁荣兴盛一时,更催生出了香港漫改电影的火热,漫画成为香港电影工作者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

近几十年来,改编自漫画的香港电影更多达几十部,其中成为经典者有之,备受争议者也不在少数,本期「国产影视剧翻拍史」,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些年追过的香港漫改电影!

限于篇幅,本文将分两期来回顾那些根据漫画改编的香港电影,上期主要针对港漫改编电影,电视剧不在盘点之列,至于《城市猎人》、《力王》、《妖兽都市》、《头文字D》等日漫改编电影将会放到下期再盘点。

Part 1

说到香港本土漫画IP,历史最为悠久的当属《老夫子》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漫画《老夫子》,是由漫画家王家禧所创作。1963年,他以长子的名字取笔名王泽,开始在港发表《老夫子》漫画,主角老夫子是一个身体瘦长留着八字胡,永远都穿着一身功夫衫的小老头的形象,他还有一个矮胖朋友大番薯,故事主要以两人嬉笑怒骂的荒诞经历展开,用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的话,《老夫子》描述的是底层小市民的喜怒哀乐,幽默又讽刺让人沉溺诙谐的神秘与欢乐世界。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

不过,王家禧《老夫子》漫画一直背负着抄袭争议。1999年,冯骥才先生发表文章披露老夫子抄袭始末,强调“老夫子”的漫画形象不是王泽创作的,而是已故漫画家冯棣于40年代初创作的漫画人物形象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4)

左为冯棣版,右为王家禧版

的确,王家禧的《老夫子》和冯棣版《老夫子》人物造型和性格设计都基本相同,且“老夫子”的朋友“大番薯”,和朋弟的《老白薯》也有雷同,存在明显抄袭嫌疑。但也有人说,王泽确实抄袭了,只是做得比原创更好。不过这一切争议,都随着两位漫画家的去世而变成了漫画史上的公案。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5)

即便面临争议,但必须承认的是,《老夫子》在香港漫画届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以至于连香港政府禁毒宣传、卫生总署宣传都用“老夫子”来做主角。早在1965年,就被改编成真人系列电影,之后多次推出动画电影和剧集。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6)

较有影响力《老夫子》真人版电影,是1976年的邵氏版。影片由邵氏cult片大导桂治洪执导,邀请王泽亲自担任编剧,以当时的审美来说,影片无论情节和人设造型都可谓神还原,电影上映后反响不俗,后来还推出了续集《老夫子奇趣录》。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7)

而对于年轻观众而言,更为熟悉的可能是谢霆锋和张柏芝主演的电影《老夫子2001》,影片由徐克编剧并监制,邱礼涛执导,讲述失业的老夫子与大番薯意外造成交通事故致使女主角张敏仪与男友张三锋失忆,张三锋更卷入黑帮纠纷,遭遇追杀。老夫子为了力救两人,不惜与秦先生及大蕃薯展开一轮既惊险又搞笑的寻仇风波。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8)

这部电影中热衷于特效技术的徐克尝试使效仿好莱坞,使用真人 CG的方式来演绎《老夫子》这部经典漫画,该片也是香港第一部三维动画和真人合成制作的电影 。可惜的是影片中的CG动画尚略显粗糙,在技术上和同时期好莱坞根本无法相比,剧情也比较闹剧,老夫子大番薯虽然戏份不少,不过只是提供笑料的配角。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9)

Part 2

既然说到了导演徐克,不得不插一句,徐克绝对是香港漫改电影的代表人物。

作为导演的徐老怪,不仅擅长画漫画,而且一直对漫改电影持有很高的热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徐克就成立“新视觉”特效小组,积极钻研探索动画制作,培养出不少特技人才。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0)

《财叔之横扫千军》

1991年,徐克执导了一部动作喜剧《财叔之横扫千军》,该片改编自60年代的漫画《财叔》,主人公财叔曾经当过兵,又行过医,讲述了财叔在伪满州国帮助抗日军队,捣毁毒气工厂的故事。

影片基本上是九零年代港式贺岁片的风格,情节上颇有抗日神剧色彩,同时又各种拿来主义,设定上与昆汀后来的《无耻混蛋》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整体是闹剧拍法,但胜在故事流畅娱乐性十足,尤其难得的地方在于,导演徐克保留了漫画的夸张式处理,经常用漫画场景作为过渡画面,在当时而言颇有新意。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1)

徐克的另一部漫改代表作则是拍摄于1996年的《黑侠》。影片根据漫画家利志达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由徐克编剧并监制,李仁港执导,功夫巨星李连杰主演,是香港漫改电影史上的另类经典之作。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2)

《黑侠》的漫画是仿照美国超英漫画的设定所创作而成,导演徐克将这部真人电影拍出了一种未来武侠片的既视感。影片中李连杰饰演的主角徐夕本身本是神秘杀手部队701成员,后隐身香港,当一个平凡的图书管理员,并和石探长成为朋友。当701部队大举杀到香港,令警方无法招架时,徐夕只好挺身而出以黑侠的身份对抗701部队。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3)

不难看出,《黑侠》的设定明显参考了《蝙蝠侠》与李小龙的《青蜂侠》,虚构了一位穿梭在黑夜中的都市超级英雄,不仅拥有着高超的格斗技巧和超越常人的力量身手,而且精通各类枪械和现代武器,加上黑侠“头罩 黑衣 斗篷”式的后现代造型,相比传统古装武侠片中飞天遁地的侠客而言,显得更加前卫,极富感官刺激。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4)

以至于到几年后,徐克还去好莱坞拍摄了一部续集《黑侠2》,情节已经变成了黑侠大战变异人,画风更加接近于好莱坞的超英科幻片,但因为制作粗糙山寨,导致反响不佳。

Part 3

对于大多数漫画迷而言,提到港漫,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应该都系华丽的打斗、细致的彩页、肌肉兄贵的碰撞、以及图片上大段大段的文字。从七十年代开始港漫进入繁荣期,及至整个八十年代,港漫自香港而起风靡整个东南亚地区,其中更涌现出黄玉郎、上官小宝、马荣成冯志明等诸多漫画大师。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5)

说港漫,绕不开港漫宗师黄玉郎。

1969年,黄玉郎创作了《龙虎门》(原名《小流氓》),从此开启香港漫画界的一个传奇,其中塑造的王小龙、王小虎、石黑龙、火云邪神等形象有血有肉,深入人心。《龙虎门》《如来神掌》、《醉拳》、以及《中华英雄》并称为玉郎集团旗下的“港漫四大名著”,开创了香港功夫漫画的潮流。加之当时香港功夫片盛行,黄玉郎遂看准时机,积极试水漫改电影。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6)

《龙虎门》、《中华英雄》、《醉拳》、《如来神掌》

1979年黄玉郎出资,将漫画《龙虎门》改编成功夫电影《摇橹怪棍》,影片由邵氏导演鲁俊谷执导,分别由孟元文及孟海饰演王小龙及王小虎。可惜的是受限于年代,该片最终被拍成了一部平庸的功夫片,漫画中的那些神功绝学根本得不到展现,只剩下了烂大街的武打套招,对看惯原版漫画动辄毁天灭地大场面的观众而言自然不愿买账。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7)

直到2006年,导演叶伟信执导的《龙虎门》上映,才算是为黄玉郎的漫画再次正名。

影片由甄子丹、谢霆锋、余文乐主演,电影在漫画结构和叙事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将重点放在了中国功夫的展现上,甄子丹鲜明的动作风格成为亮点,既保留了甄子丹念念不忘的老港片拳拳到肉式的格斗风格,也发挥了电脑特技在表现武侠奇幻时独一无二的特长,具有很强的漫画感。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8)

而黄玉郎的另一部代表作《如来神掌》则被多次搬上银幕,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1982年的邵氏版《如来神掌》,该片由尔冬升万梓良、惠英红主演,是一部无厘头式的玄幻武侠片。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19)

1990年,王晶又邀请刘德华和王祖贤炮制了一部现代武侠喜剧《摩登如来神掌》,电影是标准的王晶式乱炖喜剧,集合了武侠、穿越、盗墓、喜剧、怀旧、特异功能乃至于超现实元素,结尾尤其具有漫画感,直接让真人与2D动画来上演了一场打破次元壁的特异功能大乱斗。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0)

Part 4

黄玉郎之外,香港漫坛最有影响力的漫画大师,莫过于马荣成。

有人说:黄玉郎开创了港漫的题材及风格,马荣成则将港漫推向了世界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1)

马荣成出身于黄玉郎旗下的玉皇朝,两人之间的纠葛也是剪不断理还乱。1982年,年仅20岁的马荣成出版《中华英雄》,并迅速风靡全港,高峰时曾创下一期超过20万册的惊人销量。之后他自立门户创作了港漫史上的另一点巅峰巨著《风云》,该漫画同样风靡香港漫坛长达25载,即使在港漫萎缩期间也一直是港漫销量冠军,由此一举奠定了马荣成在香港漫画届的大师地位。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2)

九十年代初,马荣成的《中华英雄》曾被亚视改编成电视剧。1999年,热衷于漫改电影的刘伟强,首次将电脑特技与动漫效果相结合,拍摄了电影《风云雄霸天下》,最终取得4153万港币的本地票房,成功拿下年度港产片冠军。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3)

影片根据马荣成原著漫画《风云》改编,是香港漫改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郭富城饰演的步惊云和郑伊健饰演的聂风,以及千叶真一饰演的雄霸都已成为银幕上的经典形象。

在技术层面,电影远赴内地取景,并用大量的电脑动画特效营造了一个雄奇瑰丽的武侠世界,还原了原著中想象力超群的掌风剑气、魔兽麒麟、神兵利器,画面浓烈,色彩鲜明,动作设计酷炫十足,开辟了漫画武侠电影的新模式。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4)

《风云》的成功,让导演刘伟强再接再厉,携主演郑伊健一起又将马荣成的另一代表作《中华英雄》搬上银幕。

影片的漫画色彩更加浓厚,武打不再是一招一式的身体互搏,而是近似乎玄幻和神话的斗法,绚丽的特技效果与郑伊健一酷到底的表情都彰显了其新漫画武侠的风格,结尾在美国自由女神像上的大战,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特效略假,但放在当时却是港片少有的震撼场面。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5)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主演郭富城和郑伊健又出演了一部《风云2》,影片因为换了制作团队,加重了特效部分的比重,但却忽视了文戏,缺乏必要的情节铺垫,让影片沦为了一部特效大于故事的狗尾续貂之作。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6)

Part 5

九十年代初,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浪潮武侠风靡港台,武侠漫画也迅速风靡,其中的代表当属冯志明的《刀剑笑》

这部漫画也曾风靡东南亚,与《中华英雄》并称香港武侠漫画界两大高峰,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设置都堪称中国漫画史上的经典,故事连载时间长达十六年,一举奠定了冯志明在香港漫画新一代武侠掌门人的地位。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7)

1994年,黄泰来执导的电影《刀剑笑》上映,影片由香港与大陆合拍,众星云集,林青霞饰演的名剑朗眉星目、玉面红唇,刘德华饰演的笑三少风流潇洒俊朗不凡,可惜的是剧作较为薄弱。影片虽然在形式上极力模仿了当时徐克武侠片的风格,主题是阴谋、爱情和争夺天下第一的经典武侠“母题”,但观众却只能看见一群高手没来由的追逐打斗,就连最后的真相大白也让人毫不意外,整体实在平庸。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8)

另一方面,在功夫武侠漫画风靡的同时,也有漫画家试图打破类型限制,创作题材和风格更为多元的香港漫画。

时间来到1996年,导演马伟豪执导了两部根据漫画改编的爱情喜剧《百分百感觉》《百分百啱feel》,分别拿下了2000万和1500万的票房。原作是香港少有的爱情漫画,作者刘云杰是香港漫画界的另类,在整个香港漫画界都大批量生产武打漫画的时候,他却以都市爱情漫画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29)

《百分百感觉》让马伟豪成为香港浪漫爱情片的代表性导演,此后《百分百感觉》还被拍成了系列作品,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推出两部续集,主演则都是当时人气正夯的新人偶像,比如郑秀文、梁咏琪、陈晓东、余文乐等。

同时期,台湾漫画家几米的绘本故事开始风靡港台两地,先后被改编成影视剧,知名的有杜琪峰和韦家辉执导的《向左走,向右走》和马伟豪执导的《地下铁》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0)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十年代香港儿童刊物兴起,漫画家谢立文与妻子麦家碧一起做创作了麦兜的形象。虽然麦兜是个长得不帅、头脑也不太灵光、爱吃鸡腿的粉色小猪,但这只可爱小猪很快风靡香港,凭借简单的情节,治愈、温馨的氛围,治愈了无数港人的内心。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1)

《麦兜》系列迄今为止已经推出过多部动画电影和剧集,2006年还推出了一部真人版衍生电影《春田花花同学会》,以超女出道的周笔畅在一众港台明星的簇拥之下饰演麦兜。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2)

Part 6

九十年代末,港漫进入衰退期,然而香港的漫改电影却迎来了最后的辉煌。

1992年,漫画家牛佬开始连载漫画《古惑仔》,一经出品,就掀起了一阵风潮。作者牛佬成长于香港黑帮最猖獗的六七十年代,这份成长经历让他创作出《古惑仔》这套黑帮漫画。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3)

漫画讲述了黑帮组织成员陈浩南的人生跌宕起伏,由一个四九(社团底层会员),三年内升为红棍,及后成为“洪兴社”的话事人后一连串故事。故事着重表达“兄弟之情”和“江湖之义”的点点滴滴,以及对当前社会进行严厉的批判。2012年,《古惑仔》漫画主角陈浩南获选为“香港漫画星光大道”30个香港漫画经典角色之一“

1995年,《古惑仔》漫画连载三年后,导演刘伟强、将其改编成电影《人在江湖》,原本只是一部无人看好的低成本黑帮动作片,没想到上映后居然票房大卖至2300万,于是刘伟强又马不停蹄地带着原班人马在两个月之内赶拍出了两部续作《猛龙过江》《只手遮天》。三部电影共同杀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1996年因此被誉为“古惑仔年”。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4)

电影《古惑仔》以香港黑帮为大背景,讲述了洪兴社成员陈浩南、山鸡、大天二等人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义、友情岁月和刻骨爱情。电影里的陈浩南和山鸡性格豪迈、重情重义,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兄弟赴汤蹈火,躁动了一代人。

对于“古惑仔”的小混混们来说,人在江湖,兄弟情义才是最大,电影美化了漫画原作,让其成为了一部黑帮类型外衣下的都市传奇,与其说是黑帮片,倒不如说是残酷青春片。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5)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热血梦,但铜锣湾只有一个陈浩南。《古惑仔》系列前后拍了6部电影,更衍生多部外传,比如《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古惑仔激情篇之洪兴大飞哥》、《友情岁月山鸡故事》等,成为香港影史上的经典IP。

今年的4月30日,这部连载长达28年的漫画终于迎来了完结,在故事的最后,重伤的陈浩南在大飞的保护下捡回一条命,但对江湖再无眷恋,曾经想要一统江湖的理想也消失殆尽,返回老挝过上了隐居终老的日子。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6)

从此,铜锣湾再无陈浩南,曾经辉煌一时的港漫也终究走向凋零。

步入新世纪后,香港电影行业青黄不接,港漫改编电影也不复昔日影响力,近几年仅有一部根据漫画家郑健和原著漫画改编的黑色犯罪题材影片《野狼与玛莉》值得一提。

血战上海滩最后华英雄去哪了(香港漫改电影简史)(37)

写到这里,才发现本期文章已经写了太长。本文只针对笔者看过的一些港漫改编电影略作盘点,可能还有一些作品被遗漏,欢迎大家在评论留言指出。下期我将再盘点那些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根据日漫改编的香港电影,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