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有什么区别 凡勃伦效应等助攻

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有什么区别 凡勃伦效应等助攻(1)

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买贵不买“贱”管他有没有钱?还记得那个卖肾买苹果的受害者吗?这些购物心理是被谁操控呢?

首先个大家讲我生活的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讲究“货比三家”。以我奶奶为例,奶奶总是会将好几家超市、商场的价格进行查询对比。有一回,我爷爷要在一超市购买某种品牌的T恤衫,一看标价100元,奶奶赶紧阻止,因为她刚刚查到离家三站地远的另一超市,同一款衣服正在打折促销,仅需80元。不仅如此,奶奶还总结了好些省钱妙招,还常常对别人介绍经验:“买就要买个价廉物美,这才是过日子。想必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这也是大多数百姓的购物哲学。但是,事情总有其特殊的一面。有时候,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涨了,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却不降反升。听起来这似乎和商品需求规律是相悖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我们将这样的商品称为“吉芬品”。商务部信息显示,在全国网络零售数据中,农村网络零售表现最为突出,同比增长达19.5%,高于全国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西藏、新疆、海南等地增速领先,速度均超过25%。按区域计算,中部地区网络零售增速最快,达到32.4%,但东部地区网络零售额绝对值仍然遥遥领先于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比重高达82.9%。商务部预计2019年中国网络零售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有什么区别 凡勃伦效应等助攻(2)

“吉芬商品”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原来早在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一次大饥荒,农产品的价格急剧上涨。令人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土豆、肉和奶酪的价格都已经很高,按常理讲,它们的消费量都应该降低,实际上肉和奶酪的情况确实如此,唯独土豆的销量却反常态,大大增加。吉芬仔细研究了这种现象,他发现,由于土豆在当时爱尔兰人的生活支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大饥荒里生活大大恶化,人们为了生存,被迫大大减少了对肉和奶酪的消费,而把节约下来的钱花在相对而言还算便宜的土豆上。自此以后,人们就把这种价格上涨反而使得销量增加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可以想象,假如我奶奶身处这种特殊的情况时,面对土豆这样的吉芬商品,恐怕也顾不得什么“价廉物美”了。

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有什么区别 凡勃伦效应等助攻(3)

其实,生活中的吉芬现象并不少见。最突出的就是这几年来的房市。房价涨得越来越快,而买房子的人却越来越多,许多没钱的人也在想方设法购买,借钱、按揭、攒钱……无不希望自己“有房一族”的美梦早日成真。在股市上也经常看到吉芬现象。当某一种股票持续上涨的时候经常看到的局面便是人们争相抢购这种股票,以便能够赶上“牛市”多赚一笔不过,盲目追涨是要付出代价的。等到牛市一过,很多人几乎是血本无归,尤其是加了杠杆的出借人,更是如此。相反地,当一种股票的价格持续下跌的时候,购买它的人反而会明显很少,而拥有它的人也都希望尽快抛出,以便避开“熊市”。另外,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所谓的“雨伞现象”。刚下车的乘客突然遇到大雨,早有准备的小贩趁机推销自己的雨伞,而且价格明显超出平时。结果是价格虽然上涨了,雨伞却卖得很不错。那么,归根结底,“吉芬商品”是不是违反一般的商品需求定律呢需求定律的定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这里需要指出它的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这个不变其实涵盖了关于需求的许多概念,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以上述“雨伞的需求量上升”为例,雨伞销量的上升,关键原因不是价格上涨,而是由于天空突降大雨,即“需求定律”的“其他件”已经发生变化了。这时“需求弹性”急剧降低,对价格已经不再敏感。

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有什么区别 凡勃伦效应等助攻(4)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价格还不是高得离谱,人们就会购买。试想如果雨并不是很大,人们可以赶到商店再去购买的话,小贩们的高价雨伞自然就无人问津了。这道理对于爱尔兰的饥民同样适用。土豆价格上涨而需求量反而上升,一道是因为人们收入所限只能去选择土豆。同时,在饥荒的压迫下,他们预期价格还会再涨,于是就去抢购。2018年全年情人节消费中,广州地区男性消费量最高,占总消费的8.79%;而在女性消费者中,上海地区女性消费最最高,占总消费的12.35%。

从这一点上说,“吉芬现象”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老吉没法给需求定律以致命一击呀,那凡勃伦效与财富增值能否有效助攻呢?

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有什么区别 凡勃伦效应等助攻(5)

凡勃伦效应,就是指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人们在购物时,往往会因虚荣、攀比等心理因素做出冲动的选择,从而过于执着地追求高价商品。它表明消费者这种购物行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中国商务部5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2.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其中实物零售额为1.78万亿,增速达21%。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连续六年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9.78万亿元,同比增幅8.3%,或许会有人说,自己虽然薪资不高,但也可以通过兼职或是财富增值方法增加收入,来满足追求“高价”的心理。但实际上,在这过程中同样存在“凡勃伦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还有可能导致你的出借行为,血本无归。明显这波助攻无效。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

吉芬商品并不违背需求定律。“意图需求”不是“实际需求”。需求定律的心理规律属于意图需求,吉芬商品是实际需求。好比子集和真子集的关系,看官们不能把两者混淆了哦!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