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屐分哪两种(说一下我们古代的吴服与木屐鞋)
首先,“和服”在日本也叫“吴服”,专门指以丝绸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同样的剪裁,用棉麻类布料做的另称为“太物”。
大家留意一下第三点:从古代中国的吴传入的技术所织的织物。
中国的吴,指三国时期,当时日本的商船来到东吴(现在的江浙及安徽南部)与当地人进行商贸活动,将东吴的纺织品以及衣服的缝制方法带回日本。
“和服”并不是中国古代的服装,而是日本人从中国古代带走了纺织技术和缝纫技术,参考东吴及后面隋唐时期的服饰特点,并结合日本文化和气候而改良的产物。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犯了错误却用:“和服是中国古代服饰”的说辞来蒙混过关,显然是想规避责任。
到了二战时期,美军曾经发放过一个宣传册,教会自己的士兵如何分辨战俘中的日本人和中国人:把战俘的鞋袜脱掉,看看大脚趾与其他四趾的间距,间距大的是日本人。
连美国人都知道,日本人有穿木屐鞋的习惯。
而且,他们是一年四季都喜欢穿,于是有了跟木屐鞋搭配的分趾袜。
而距今5500年前的中国,也有木屐鞋的使用痕迹。
慈湖木屐——1988年,在江北区慈城镇的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是河姆渡时代慈城人的鞋子,也是世界最早的鞋类。
这就是木屐鞋最初的形态,绳子穿过鞋上的小孔,用于固定脚部。
有史书记载的木屐鞋出现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一直到唐朝,木屐鞋在中国古代使用了近1400年。
到了宋朝,女子开始出现缠足之风,男子穿的鞋也慢慢被皮革、棉毡等制成的皮鞋、皮靴取代,木屐鞋逐渐淡出历史的视野。
相反在日本,自隋朝开始派遣使者前来学习中国的文化礼仪制度,隋炀帝把木屐一并赠与使者带回日本,木屐便在日本一直流行至今。
在现在,日本的一些正式的集会和传统节日,人们还是喜欢穿着和服和木屐鞋在街上行走。
随着日本文化输出国门,和服和木屐鞋成了日本的一个象征,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看到这一身装扮,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眼前的人来自日本。
而日本文化侵入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教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合适。原因有二:
其一:持续了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伤亡人数达3500万人,将近40万的妇女被强征做“慰安妇”。这是无法抹掉的历史,是应该被正视的事实。
其二: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需要从小培养,而民族意识是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
看到下面教材的封面,只看下半截的插图,不看上半截的书名,你会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身处日本。
穿着和服、分趾袜和木屐鞋的少女;旁边站着一个外国女孩,裙子上印着“hanny”的字母,在英文名中音译是“汉霓”;旁边一个男孩带着棒球帽,棒球运动在日本深受国民喜爱,在学生群体中非常普及;还有最左边的男孩衣着满满的“日系感”,把T恤内搭在短袖衬衫里面,这种穿法在日本动漫里非常常见。
位于图画正中间的木质房屋,门前类似居酒屋的灯笼,跟前面那张日本街道拍摄的照片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这种木质结构的房屋在日本很常见,抗震性能好又便于施工。
再看看环绕那几个小孩的樱花,随风轻易飘落的花瓣是樱花树的特征,还有远处的雪山,在前面种种能象征日本的物质映衬下,会让人产生错觉那就是富士山。
樱花和富士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加上和服和木屐鞋,这些就是日本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初级阶段,这种外来文化出现在封面上,每天翻书之前都会看几眼,这种无意识的记忆会潜移默化植根于大脑,逐渐地会从认同国外文化到认同那个国家的行为,甚至想从国外去选择自己的文化根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