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钓鱼要有一个好鱼竿(甩竿海竿)

夏天是垂钓的好时节。垂钓在我国的历史传统中,是隐士文化的标签之一。说起我国古代钓鱼之用的钓竿,多用竹子制作。竹子质轻,竹杆挺直修长,富有弹性,是最理想的天然钓竿材料。除了竹子之外,也有用其他材料制作钓竿的。在《列子·汤问》记述了詹何的垂钓神技,詹何引蚕丝为线,用芒刺做钩,以荆条为竿,在百仞之渊、汩流之中可以钓到满满一车鱼。与此同时,他能做到钓丝不被拽断、钓钩不被扯直、钓竿不被拉弯。楚王听说后非常惊讶,就把詹何叫来探问缘故。

古代钓鱼要有一个好鱼竿(甩竿海竿)(1)

“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詹何说,他就是仿照蒲且子射飞鸟的方法来学习钓鱼的,而且历时五年才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临河持竿,心中没有杂念,只想着鱼,放线沉钩,手上用力很均匀,没有什么能扰乱他的心神。“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不难得知,詹何钓鱼的秘诀,就在于全副精神地投入。

古代钓竿是利用竹子的主干,修去枝条,自然干燥后即可使用。长度一般随垂钓者的喜好而取舍。粗细以手握感到舒适而定,没有一定之规。战国钓鱼纹铜匣上的钓竿比较短小,而汉代画像石中的钓竿就比较长,按图中的比例估计,约有四至五米之长。到了唐代,钓竿有了新的发展。为了适应于不同深浅水域钓鱼,我国古代钓鱼爱好者发明了轮竿。最初的轮竿是在手竿的基础上加装一个绕线的轮子,安装的位置在钓竿的中部靠前一点,轮有四齿或六齿不等。

唐代中期,古人又发明了能够抛远的轮竿,既现代称之为“甩竿”“海竿”的钓竿。唐代诗人陆龟蒙在《渔具诗》里写到:“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舟小。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心将潭底测,手把波之袅。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