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岳阳市平江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平江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处长江中游、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生态建设示范区,拥有丰富的“红、绿、蓝”三色各类旅游资源2300多处,资源总量之大、种类之全、品级之高、独特性之强,在全国县级行政区中较为少见。

一、基本情况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平江曾发生“秋收起义”、“三月扑城”、“平江起义”、“平江惨案”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中国革命牺牲25万优秀儿女,现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2.1万人,占湖南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走出了52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10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是全国四大将军县之一。“韶山—宁乡—平江”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0条红色旅游1号线路,平江起义旧址及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生态旅游资源独特。平江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和长株潭城市群“绿肺”核心区域,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23座(最高峰连云山主峰海拔1600.3米),全县森林覆盖率65.6%,拥有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福寿山-汨罗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等多张“国字号”生态名片。蓝色文化底蕴深厚。平江是湘楚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自东汉建县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流经平江193公里的汨罗江是一条世界文化名江,承载着“诗祖”屈原和“诗圣”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忠魂与文韵,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誉为“蓝墨水的上游”。平江是全省文物大县,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0件,有“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11处。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1)

二、基本做法

近年来,平江县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拄产业进行培育。根据全县旅游发展,又不断对行动计划进行完善,更加推动产业发展。

(一)理念引领,构建“旅游 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一是出台了《平江县旅游产业发展五年(2016—2020)行动计划》,建立了《平江县全域旅游公共基础服务建设项目库》《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储备库》《高等级旅游资源储备项目库》《湘赣边区域合作项目库》《乡村旅游项目库》《“十四五”期间文旅广体重点项目库》《文旅招商项目库》等12类项目库。二是大力推行体验旅游发展。建成石牛寨梦幻谷飞越北纬30°全沉浸式裸眼7D环球飞行影院,天岳幕阜山景区天岳之光、补天台、女娲手等“天边”打卡系列,石牛寨景区悬崖秋千、悬崖佛手、玻璃桥、全透明玻璃观景平台,芦头境谷森林小火车和3000米长的玻璃云漂,猎玩体育小镇的UTV全地形越野车、航空飞行体验、卡丁车,红莲兵寨网红机车等体验旅游产品。三是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塑造“激情山水 自在平江”的旅游形象,构筑“三山一寨一江一洲一城”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天岳幕阜山、大石牛寨、盘石洲、连云山国家公园、安定片、福寿山区、城关镇等全域旅游基地。努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体验旅游目的地。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2)

(二)规划定位,把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一是高标准规划编制。通过公开招标,由北京大衍致用公司编制了《平江县全域旅游规划》,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今年我县又启动了修编工作。二是打造特色旅游发展产品。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习俗资源,优美的生态自然山水禀赋,推广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连云山、沱龙峡、红莲兵寨、猎玩体育小镇等为主的激情运动游,以幕阜山、福寿山、盘石洲等为主的生态休闲游,以杜甫墓祠、汨罗江风光带、平江起义旧址等为主的文化怀古游,以丽江田园、芦头境谷、长寿秘境、横冲等为主的乡村体验游四大旅游品牌。三是深度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以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为龙头的自然山水旅游线路;以沱龙峡、亚马逊景区为主的漂流玩水旅游线路;以“杜甫墓祠”为载体的历史人文休闲旅游线路;以平江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标志的红色激情旅游线路;以S308沿线为主体的生态农庄度假旅游线路;以石牛寨、猴王谷为代表的体验观光结合的旅游线路;对外紧密对接长株潭、江西、湖北,点线面相结合,串珠成链,以精品线路引领旅游向纵深发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间。

(三)合作共建,把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手。一是全方位夯实旅游基础设施。近两年投入近10亿元,实施了S308龙门至安定段、龙门至石牛寨、杜甫墓祠景区等及城区等主要旅游道路建设,以旅游厕所为重点,加快推进标识系统、景区人行步道、长廊、观景平台、无障碍设施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旅游厕所改革。近年来,共申报厕所改造项目74座,项目单位涉及幕阜山、石牛寨等多家旅游景区。74座旅游厕所己全部按时完工,并完成了相关验收工作。三是加快实施旅游驿站建设。采取企业投资、政府奖补的激励机制,在盘石洲、加义镇三村村、长寿镇里七村建设三处旅游服务驿站,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憩区等基础配套设施设备。四是推动旅游智慧平台建设。与湖南工商大学合作,加强“智慧平台建设”“智慧旅游服务” 和“智慧旅游管理”三方面建设工作,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致力打造全省“智慧旅游平台”标杆。

(四)项目支撑,把旅游景点升级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一是重点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年初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立全县18大文旅重点建设项目,并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联点督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2021年超计划完成18大文旅重点项目投资12亿元。二是着力推进旅游配套项目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加义至北罗霄、安定至自在平江、思村至福寿山等31.8公里通景公路建设,新建旅游厕所11座、停车场3.1万平米,补齐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短板。三是积极推进规划项目建设。与北京创景天下合作,加快中国诗词文化园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杜甫墓祠景区开发的工作对接,为尽快开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开展“船说汨罗江”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动县城旅游开发建设进程。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3)

(五)产业融合,把推动旅游业态高质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是三色结合,推动研学旅游。积极创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县教育局等联合出台《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二是农旅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将全域旅游创建、乡村旅游建设、旅游扶贫等工作相结合,加强旅游特色乡镇建设。开发农业休闲、庄园度假等特色旅游产品系列,构建农业、旅游业有机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安定镇横冲村的成功模式,加快秀美茅田、十里长坡、一号农庄、华阳论健等乡村田园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文旅结合,打造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汨水底蕴、古寺古庙、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节庆等旅游资源,挖掘最具平江特色的居家文化、儒学文化、道教文化,加大对伏羲八卦竹龙舞、中华九龙舞、皮影戏、平江花灯、平江皮影、平江武术等非遗展演以及平江味道等新型业态项目的建设。重点指导天岳幕阜山创建“中国母亲节”活动,并使之持续发酵,形成影响。四是实施旅游 战略,加大业态纵深发展。重点打造“平江起义”红色主题教育及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旅游 户外拓展”“ 体育”“ 社区建设”“ 扶贫”“ 民宿”等工程,全面完善旅游业态,实现旅游发展共谋、共建、共享、共赢发展。

(六)加强营销,把旅游品牌形象宣传作为提升乡村振兴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区域合作,发动成立了“湘鄂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盟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营销、统一品牌”等。先后举办了2020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平江会场、2020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首届网络油菜花节、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平江分会场活动等大型宣传活动6次。二是推进新媒体建设,成立平江文旅广体新媒体运营中心,建立了“平江旅游”微信公众号、“文旅平江”抖音号和“平江文旅”微视号三驾马车,全年共发稿118篇、抖音作品66个、微视号作品28个,播放量超1000万,其中抖音号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市排第一,微视号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在全省排名第一。三是扩大文旅影响,积极组织参与“天天向上”、“锦绣潇湘任你游”、上海国际旅交会等各类宣传推介活动20余次。制作了平江县全域旅游电子导览图、旅游宣传折页、中英韩文版旅游宣传视频《体味平江》、LOGO文创产品征集等在机场、高铁、地铁、高速等平台对外宣传。组建宣传策划队伍,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335篇,省级纸媒头条3次,策划全国性影响力的营销活动2次,上热搜1次,国家文旅部点名表扬1次。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4)

(七)共享富民,把旅游富民作为打通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一是丰富业态成体。创建了杜甫墓祠、坪上书院等10个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了欢乐果世界、淡江谷雨烟茶、玉蓝湾农业公园等农业旅游项目;开展了伏羲、神农、抗战、舜陶、古瑶等文化研究;培育了中县坪低空飞行运动基地、十里长坡田园幸福小镇、自在平江野奢酒店等一批新业态旅游产品,秀美茅田、十里长坡、一号农庄、华阳论健等乡村田园项目逐渐成为平江旅游的后发阵地。二是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农业,建成横冲村、蒋山村、尚山村等10余个美丽乡村。开发农业体验、亲子互动、参与劳动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形成“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新业态。三是构筑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旅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大联合、大整合旅游发展格局。发挥平江特色地道美食优势,开发平江酱干、等地标性特色食品以及凸显本地特色的“平江十大碗”,用特色旅游产品拉到旅游消费。四是拓展旅游共享富民空间。以旅游拉动就业,提高群众参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推动旅游扶贫,采用“党支部 旅游公司 村民合作社 互联网 农户”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以土地、果园、林地、古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转变为企业股东,走出一条“以旅扶贫”、“以旅富民”的新路子。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5)

(八)优化管理,把旅游服务品质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一是严格开展旅游酒店星级评定工作。出台了《平江县促进酒店行业管理办法》,配合市文旅广电局对我县旅游酒店完成星级评定,新创三星级酒店10家,4星级酒店2家,是目前全市星级酒店最多的县级市,其中,南江镇万福隆大酒店是目前全市维一一家乡镇三星级酒店。二是坚持依法治旅,加大监管力度。结合“五一”“十一”“春节”等重要时段,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检查,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和执法检查,严格实行住宿业和民俗户住宿实名登记制度,确保全年无旅游安全责任事故。三是常态开展文明旅游。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重点区域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在重要景区节点设立志愿者服务台,各旅游企业发挥文明劝导员、安全督导员、安全志愿服务队的作用,积极开展安全告知、文明提醒、文明规劝等活动,营造了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的社会氖围。四是科学开展教育培训。按需按量、分门别类组织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安全专业培训、景区智慧旅游建设、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等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

三、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文旅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连续四年成功入选“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连续几年旅游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先后获评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标准化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发展十佳县等荣誉称号。

(一)发展格局扩大。全县现已形成“一心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中心城市区、沿汨罗江文化景观带、南部运动休闲区、北部山地度假区、西部乡村旅游区);计划建设天岳幕阜山、大石牛寨、连云山国家公园、长寿、安定、福寿山、城关、伍市共八大全域旅游基地。

(二)产业基础夯实。2021年我县共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同比增长77.68%,旅游总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68.4%;全县现有对外营业景区37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9个,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购物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特色小镇单位3个,旅游名镇名村4个;“十三五”期间共引进旅游项目24个,在建、续建旅游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6)

(三)项目建设加速。2021年,天岳幕阜山、石牛寨、福寿山等18个重点文旅项目列为全县重点产业建设项目,超计划完成重点文旅项目投资12亿元;完成了与芦溪一方等6个文旅招商项目签约,共计投资20亿元以上;尚山小隐、猎玩小镇、红莲兵寨、连云山大峡谷、丽江田园综合体、芦头境谷等6个景区国庆对外营业,是全省新开景区最多的县。全力指导山润山茶油、玉峰熟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构建油茶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茶工旅”产业链条新格局;继续加大对尚山小隐、凤凰山茶果旅基地等6个全县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提质升级,打造湘赣边精品民宿集群;推进欢乐果世界、玉蓝湾蓝莓基地、广福源生态农庄、世外菊园、园艺中心果香小镇等特色农场的建设,打造湘赣边标准化示范农场。

(四)区域合作有力。2019-2021年连续三年主办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暨油菜花节,湘赣边区18个县市区文化旅游和农业农村部门等领导参加,达成“共探乡村振兴大计、共商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共推美丽乡村合作”共识,发布《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盟体“平江宣言”》,评选出18家农创产品作为湘赣边区湘村振兴示范区“一县一品”的品牌进行打造,推出以“红色记忆、乡村故事、诗和远方、极致体验”为主题的多条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同时,积极参加湘鄂赣文旅交流合作活动,加入“初心源”文旅一卡通发行,并积极部署“长株潭”、江西、湖北等多场文旅产品专场推介会。

四、成功经验

通过规划引领、项目撬动、政策扶持、产品带动、产业融合、政企合作、科学指导、优化服务等方式,我县旅游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扛起了责任的大旗,积累了不少经验,以乡村旅游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7)

(一)以“横冲村”为代表,村集体组织带动的成功经验。一是规划先行,引领乡村致富路。邀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制定了《横冲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了横冲村的总体发展思路,规划了村级总体布局,提出了横冲村未来五年的主要建设内容和重点项目。邀请中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高校规划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到村实习,帮助村里结合具体发展项目编制详细规划。二是公私合营,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组织动员本村返乡创业青年注册成立湖南湘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私合营模式,现金入股、独立经营、独立核算,14名创业青年投资占股60%,村集体占股40%(其中10%专门用于精准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青年创业团队负责公司管理运营。村集体选派一名干部作为副总经理,负责监督公司业务经营和重大事项决策,其他村干部不干涉公司日常经营。公司已经拥有乡村民宿、农家餐饮、知青酒吧、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门店等多个盈利项目。三是完善配套,打造乡土田园景观。发动村民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环境整治,党员组长带头,对自家房前屋后“脏乱差”进行彻底整改,动员村民拆除污染严重的牛栏、猪栏和残垣断壁等,投入几百元从网上购买花种子,沿路播撒菊花、格桑花、向日葵等,将过去“杂草遍布一片荒”,变成如今“百花争艳一路景”。注册成立“平江县横冲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开发废弃多年的荒山、陷田,新增有效耕地400余亩,种植了100亩无花果、200亩湘莲、300亩向日葵和4万棵黄花菜,把荒山变成了花海,闲田变成了荷花塘,老乡们也看到了新希望。合作社已发展民宿加盟户22家,可提供标准房间100余个,日接待能力可达200人,户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发展农家餐厅3家,可同时为容纳300人就餐,月营业额均可达1万元以上。由废弃学校改造而成的知青酒吧,日营业额1000元以上。带动30余户贫困户通过参与旅游实现增收。

(二)以“欢乐果世界”为代表,农旅教三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特色水果种植引流乡村旅游。在中南林科大、湖南农大专家的指导下,建成湘东北品种最全的千亩果园。农场春有樱桃、杨梅、鲜桃,夏有砂梨、蓝莓、西瓜、黄桃,秋有脆枣、甜柿,冬有柑桔和草莓,一年四季,游人都可体验田园采摘之乐。坚持生态绿色理念,全园采用生态栽培种植,通过悬挂粘虫板和设置杀虫灯等物理除虫方式减少污染获得绿色果品;通过生草栽培和施用高品质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土地;采用“有机废弃物 沼 果”的发展模式,使园区形成有机闭环循环系统,基本实现“零排放”目标。通过生态理念的展示和消费者亲自体验,对农场的农产品树立了较强的信任度,增强了农场会员粘性,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单价。二是特色资源挖掘助旺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平江当地最富盛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江酱干,依托农场当地原生大豆和优质泉水资源,建设了原本记忆老酱干体验馆,打造平江本土酱干高端品牌。制作工车采用全透明展示化方式,消费者可参观豆腐的制作流程,不但可品尝到当地传统食品的美味,而且还可体验到平江酱干的历史传承和匠心工艺。农场植根于传统民俗节日和乡土文化,开发多种农事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举办插秧、野炊、包粽子、做蒿饼、挖红薯、抓泥鳅、磨豆浆等农事体验活动,让亲子家庭体验乡村田园风光和劳动乐趣。组织当地的乡土木匠、篾匠、铁匠、茶工和皮影戏等传统手艺人,向游客展示当地传统的特色民俗,保护民间工艺传承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三是自然研学教育升化乡村旅游。以自然为课堂,以农场为教室,全力打造水果主题研学旅行基地,将人类与水果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从原始社会水果采集、中华水果培育技术、中西方水果传播交流、现代水果的科技化种植、水果科普体验活动等方面,分为溯源之旅—神秘的野果,自信之旅—中华果传奇,科技之旅——水果新纪元,创意之旅——果艺大学院等四大板块,全面开展水果研学实践教育。2018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星创天地”孵化基地。带动了周边村镇新种植南方砂梨、猕猴桃、桃等特色水果超过2000余亩,每年亩产值可达3000元,总产值超过600万元。“平江酱干”每年生产酱干18万斤,年产值达300万元。生产酱干每年需大豆95吨。为促进当地贫困户增收,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保底收购,已带动35户贫困户种植大豆45亩,预计可增收5.3万元,户平增收1500余元。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等方面,需要大量务工人员,每年直接解决农户就业120多人,带动增收180万元。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8)

(三)以“丽江村”为代表,田园综合体综合体发展的成功经验。2018年引进碧桂园,2019年从财政部帮扶队接过乡村振兴大旗,加速升级丽江田园综合体项目,全力打造丽江田园艺术小镇,正式开启了“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的“五强”之路,为国家全面乡村振兴倾情提供实验基地和鲜活案例,倾力探索可供复制的平江模式和成功样版。项目科学融入“互联网 三农”的发展理念,构建农旅融合发展体系。主要规范设计如下产业:一是多彩水稻、阳光育苗等现代观光农业;二是古法制作、加工生产等乡村轻工业;三是农业耕种、农事农趣等乡村体验服务业;四是餐饮民宿、娱乐休闲等乡情服务业;五是作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喻杰故居,开展集红色传承、师生研学等教育培训服务业;六是产品商展、电商直播等商贸服务业。目前,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共有22个子项目,分别有:游客服务中心、美丽乡村艺术馆、田博士工厂、振兴号小火车、入口门楼、凤凰篮球场、停车场、狮子峰、多彩田园、草垛广场、越野基地、星光牧场,野炊营地等13个。其中,村级小水电已完成升级改造,年发电量可达80万度,直接创收近20万元;成立了一个公司、四个合作社,总投资300多万元;开发了中药材基地92亩、锥栗基地198亩、吊瓜子30亩、观光果园30亩、葡萄园10亩等项目。项目开园直接带动就业近100人,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每月收入达2700元。

(四)以“芦头村”为代表,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成功经验。一是资产变资金,一座致富宝库拔地而起。芦头林场给予芦头村11万元经济补偿以集体名义,修建一座村级水电站,除满足村内正常用电需求外,多余电量上网转售给国家电网,相关收益主要用于电站工作人员工资支付、运营成本支付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等。2015年争取政府村级电站增效扩容资金110万元,村民自筹90万元后,缺坳电站的装机容量来到800KW,年发电量达到300万度。除每年可为全村村民提供0.4元/度的生活用电外,多余电量还可为村级直接带来近50万元的直接收益。该部分集体收益绝大部分被芦头村用于村内助学、老人关怀、环境卫生整治、医保上缴当中。二是村民变股民,一个“靠山吃山”的乡村走上了星光大道。如何将村内的山水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打造出一个能带动全村实现就业致富的大型项目,成为第二个五年计划里的“终极问答”。经过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了“网红小火车 山谷溯溪 玻璃漂流”为核心产品的芦头境谷项目,并且面向芦头村民进行资金筹募。募集书中明文规定:景区按照公司化运营,由每届的村法人代表经股东大会选举后担任公司董事长。村集体以林场山林入股项目15%的股份,其中10%股权收益作为全体村民共同所有,5%股权收益用于巩固扶贫成果与村贫困人口建立利益链接机制。通过2次募资,累计筹得启动资金2600万元。芦头境谷项目于2019年正式动工,2021年端午节营业,在之后的数月里,芦头境谷便迅速成长为平江旅游的一匹黑马,端午节景区营业首日就接待游客超1500人,节假日接待游客单日量一度突破4000人,国庆假期期间景区门票收入达到近200万元。2021年全年景区纯收入已达到360余万元,村级和股民也随之获得了项目分红。同时,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村就业,一大批村民响应号召返回家中,实现“家门口就业”,2019年到2021年,村内先后有20余人从外返回村参与景区运营。

(五)以“坪上书院”为代表,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位于平江县安定镇高坪村,是一栋建于清乾隆39年的建筑。2014年,先后投入480余万元,将这一古建筑群修复。2015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此挂牌“影视小屋”,湖南省作协在此挂牌“湖南作家创作示范基地”,已有著名作家韩少功、彭见明、何立伟、阎真、彭东明、吴牧玲等给孩子们不定期授课。近年来,为了拓展研学旅游功能,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书院和毗邻的杜甫墓词、平江起义馆发展红色旅游,村级联手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打造成了三大旅游主题于一体研学旅行基地。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9)

(六)以“淡江民宿”为代表,传承平江非物质文化的成功经验。由平江籍在粤企业家刘强于2014年在淡江村进行旧民居的研究与探讨,征集周边民间老木匠、砖匠、石匠,重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技法进行新的创意和设计,打造成了最具典型平江元素的老屋民宿,取名为蠢庐。目前拥有11套客房,一栋手工作坊, 三个酒窖和一个醋窖,占地面积合计30亩,另有自属菜园20亩,农耕稻田1200亩,茶园500亩。并成立谷雨烟茶品牌,对我县传统烟茶进行改良,在他的努力下,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平江烟茶慢慢地走出大山,为外界所熟知。2017年,谷雨烟茶制作手艺被认定为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获得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2020年9月,平江烟茶被评为“中国地理标识产品”。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分红、卖土特产等方式,每年为当地村民增收达140万元,为1000余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七)以“尚山小隐”为代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成功经验。平江县尚山村位于福寿山东北部,这里的祖祖辈辈信守着“靠山吃山”的生存方式,砍树卖是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靠山山渐空,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村民越过越穷。至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77户256人,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我局的引导下,尚山村引进了湖南景乔旅游开发公司,将尚山小隐民宿项目打造成了集“精品民宿、自然风光、生态美食、体验活动”于一体的乡村体验综合体,所有民宿都是村民的老房子改造,让游客能接触当地民宿的田园特色,回归大自然宁静的生活模式,这样的乡村变得更像乡村,在旅游目的地市场中更有竞争力,节假日期间住宿一房难求。以民宿带动产业发展,尚山村借此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已成功启动有机稻、有机猕猴桃、有机茶、有机猪肉四大种养殖产业,满足高端客人的消费需求。五年来,77户贫困户从中获得产业分红累计约110余万元,除此之外,每年为贫困户发放劳务工资达20万元,为该村脱贫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10)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11)

(供稿单位:平江县人民政府;乡村发现转自:《湘村行动:湖南乡村振兴精选案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湖南省乡村振兴方案计划书(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