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以什么心态写的爱弥儿(卢梭为何不愿养育小孩)

卢梭以什么心态写的爱弥儿(卢梭为何不愿养育小孩)(1)

大名鼎鼎的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自然不需要我多介绍了,近期读了卢梭《爱弥儿》一书,作为卢梭的代表作之一的《爱弥儿》,该书一经出版便迅速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读此书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是: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

《爱弥儿》这本书其实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传统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而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非常好奇,为何卢梭能写的这么精辟。因为卢梭一生总共生过五个孩子,可据说每一个小孩都是在刚出生不久就被马上送孤儿院,卢梭本人拒绝养育。当卢梭成名之后,他的学生或仰慕者们想要帮他把这些孩子找回来,这也被他拒绝了。这样的卢梭居然写出了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名著《爱弥儿》,并在书中大谈特谈父母亲自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卢梭以什么心态写的爱弥儿(卢梭为何不愿养育小孩)(2)

(二)

这让我想到了“跷跷板”,跷跷板大家都玩过,一头高,另一头自然就低了,两头差不多重就保存平衡。只有当卢梭把养育自己小孩这一头压到最低,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来审视教育,审视如何养育小孩,方能写成经典名著《爱弥儿》,不然,当然付出了足够的情感,可能很难置身事外,不偏不倚。

卢梭以什么心态写的爱弥儿(卢梭为何不愿养育小孩)(3)

溥仪在玩跷跷板,婉容一旁观看

类似的还有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号称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一生几乎从未担任了公司高管,只是充当一些公司的高级顾问,却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和卢梭一样,德鲁克也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审视,置身事外,不偏不倚。

(三)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他给几个高三的学生补课,一小时500块。其中一个学生告诉他说:”其实他自己是不想来补课的,父母要他来的,他只要能上专科学校,然后去部队读军校,读两年即可,基本上家里都安排好了。“ 我们感叹现在中学生补课费高之余,更是感叹像”跷跷板“一样,一头低,一头高,他自己不努力,但是家里安排好了,也能使他未来”前途光明“。

卢梭以什么心态写的爱弥儿(卢梭为何不愿养育小孩)(4)

你可能也常会有抱怨,这个人谁谁谁,处处不如我,却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行其权却能不负其责。还是“跷跷板”原理,当你发现一个学历学校远不如你的人和你坐在一个办公室中,你最好不要先急着瞧不起他。他要么有传统教育体系无法衡量的才能,要么有无需传统教育体系衡量的背景。而这任何一样可能都比你的一纸文凭值钱。如同跷跷板一样,一边下沉,一边必然上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