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护照有多霸气(清朝时期的护照)

提起清朝时期的外交政策,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闭关锁国”四个字吧。确实,在那个时期由于统治者过于骄傲自满,认为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强以及富裕的国家,不需要参考其他任何国家的发展,所以固执的将国门锁了起来。

这是因为这样封闭的外交政策导致我国在清朝末年逐渐走向衰弱,清朝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当我国开始与其他国家有交集的时候,受到的都是侵略和打压,甚至还被迫签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清朝护照有多霸气(清朝时期的护照)(1)

在这样的压力下,事实上清朝也曾经开放过国门,允许其他国家的人来访,同时也会让中国百姓出国求学或办公。众所周知,想要出国就必须得有护照,如今的护照已经比较先进了,那么清朝时期的护照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护照的起源与发展

护照的主要用处就是证明自己的身份,以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其实这种形式的公文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最早,战国时期的人们使用竹简或是布帛制造这种公文,不过那个时候这种公文的名字还不叫护照,而是被称为封传。

清朝护照有多霸气(清朝时期的护照)(2)

与现代护照最相似的通行证,出现在中国的汉朝与唐朝这两个鼎盛时期。那时候这种特殊的通行证被称为过所,在经过一些重要关卡的时候,通行者就必须把自己的过所呈现给守关人看,才能获得通行的资格。

这个通行证之所以看起来很先进,是因为在那时上面就已经明确登记了持证人的各种关键信息以及颁发机关的信息。当然,那时的通行证并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护照,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护照出现在清朝。

清朝护照有多霸气(清朝时期的护照)(3)

为了保持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清朝政府制定并给公民颁发了一样证件,以证明他们的身份,并请求其他国家的保护与关照,因此这个证件才被称为护照。不过那时的护照并不像现在这样是一个小证件,而是更加类似于一封信。

被迫开展外交,护照面积巨大

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并不愿意主动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后来之所以打开国门也是因为被逼无奈。即使再不情愿,清政府也必须给参与外交活动的人一定的身份证明,所以就参照着其他国家制作护照。

清朝护照有多霸气(清朝时期的护照)(4)

在那时,护照并不是一个精简的小证件,而是一封信。护照主要颁发给两种人使用,一种是出国参观访问的官员,另一种则是外出务工的。给他们颁发护照的时候,只需要准备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上他们的名字,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护照的,而是一群一起出国的人拥有同一张护照。

这样非常不方便,所以清政府就开始给个人颁发护照。为了防止有人盗用,这时的护照上要写清楚一个人的所有信息,还要对他的容貌特征等进行描述,所以护照几乎比一张a3纸还大,算得上是当时最大面积最大的护照了。

清朝护照有多霸气(清朝时期的护照)(5)

不被承认,却非常硬气

众所周知,护照上是要贴上照片的,但当时由于我国发展比较落后,所以护照上只能用语言对持证人的容貌特征进行描述,并不能贴上照片。这张护照也没有被做成一份证件,而是一个大纸,潦草地盖上公章,看起来非常简陋。

正是因为制作的非常不规范,最开始中国的护照并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有很多国家甚至拒绝中国人入境。在那时,拿着这张护照出国的人处境也非常艰难,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往往拿到的工资都是最低的,在工作的地方也会遭受到歧视。

清朝护照有多霸气(清朝时期的护照)(6)

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都是因为那时清政府统治下的国家非常羸弱,导致中国人也跟着被其他国家看不起。虽然国家的实力相对比较弱,但是亲政府制作的这份护照却非常霸气。在这份护照的背面写了27个大字,大致意思是希望守关者对持有这张证件的人按照约定予以保护,给他放行,读起来还是非常硬气的。

结语:

虽然一直流传着弱国无外交的说法,但清政府还是尽自己所能为人民制作出了护照,保障他们能够正常出行,并获得应有的保护。

如今我们的护照越来越正规,进步的不仅仅是护照,更是整个国家。那个连我们的护照都不被别人承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也越来越有底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