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点什么(人生必须给自己一座桃花源)

人生必须给自己一座桃花源,“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作者:来点君

固然在歌里可以大声唱着““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然而实质上我们却总是会感觉“越长大越孤单”,总是会觉得“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从而慢慢地编织出来厚厚的茧子把自己的内心包裹起来,不再对任何人讲述任何事情。

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点什么(人生必须给自己一座桃花源)(1)

幸好我们不仅只是会讲话,而且还有创造出来的文字;如果世界没有文字,那么我们的内心又将会安放在何处?穿越时空,文字记录着我们的真心实意,让人可以千古同情,万古同悲。若非如此,世界该会多么寂寥啊!

《寄龙山道士》

【唐】刘长卿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这是唐朝诗人刘长卿以诗代信,寄予居住在龙山里的道士朋友的。本诗题目,有的本子作《寄龙山道士许法棱》,关于许法棱,缺乏一定资料,不多赘述。

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点什么(人生必须给自己一座桃花源)(2)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在这里,诗人首先用简洁的文字,向我们描绘出一幅鲜活的画面:秋日晴朗,明空高远,极目远眺,白云飘浮,缭绕山间。道观数间,道士独居,孤松耸立,青石横卧,有山为伴,有松为侣,揽明月,醉清风,悠哉悠哉,怡然自得。所有的,都显得如此美妙,这般美好。孤旅红尘,莫若给自己寻觅一个能够沉静下来的空间,哪怕不大如蜗居之所。

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吸引力的场景,在其中却蕴含着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悠然向往的生活方式:隐居荒野,望南山,入桃源。心有所依,魂便有所归。如果没有后面的叙写,那么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事实上这本就是真实的,只不过,这个真实是属于龙山道士的。这里诗人的手段,正是因为此处的实在,才会映衬着后面的另外一种更为逼真的情感抒发。

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点什么(人生必须给自己一座桃花源)(3)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前面对居住环境进行了一番展示,接续便开始详细地向人述说具体的生活场面:林木苍翠,山野静谧,洗手焚香,不是顶礼,也非膜拜,而是满怀着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之意。八月桂花,香清溢远,偶尔山风拂过,花香檀香两相混合,脑海一片清明。空荡荡之中,顿觉世界阔大无垠,个人实在过于渺小,一种难以排遣之寂寥蓦然涌现心间。

诗人终究还是吐露了难以遮掩的情绪:寂寞。其实,在开始那种显得某种虚妄般的真实向往生活方式之中,早就隐匿着没有明确表达的情愫。这个可以回溯一下,在次句“独住青山客”里就已经悄然地显示了,到得这里,又在末尾使用了一个叠词“寂寂”,既是对山中独居清静氛围的描写,更是通过此种环境来把握人的内在世界。诗人的丰富情感,最终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点什么(人生必须给自己一座桃花源)(4)

本诗语言浅显易懂,精炼而无雕琢习气,以叠词“悠悠”起手,述诗意之高远,再用叠词“寂寂”结尾,言诗情之空茫,首尾呼应,看似表达山中道士的悠闲生活方式,实际上却暗地里向人传递着诗人自己内心的某种向往。在似乎无意实则有意之间,言彼而衬映此,用他人观照自我,诗人的无奈之情泄露无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