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两个字怎么写(一个用高铁线路写成的)
中原通路路通。
中原地区是我国东西、南北联系的纽带,横卧在中原大地上的铁路在路网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列列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像一道道闪电,穿过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原大地时,会不由自主地为中原铁路的发展点赞。
“铁路”是河南的品牌
铁路在河南的发展历史悠久。从1904年3月芦汉铁路郑州站建成,到1906年2月陇海铁路郑州段修建完成,郑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火车拉来的城市。1921年12月24日,河南省第一个党组织就是在铁路(洛阳机车工厂)诞生的。1923年发生在郑州的“二七”大罢工,吹响了中国近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号角。可以说,“铁路”是河南的品牌。如今,河南地方经济发展对铁路的依赖性比较强。
历史的、现实的因素使得河南人民对铁路情有独钟。河南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西北连山西、东南通江西,可以说是“中部之中”。最近几年,国家实施的一些大型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都途经河南。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05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10535亿元,成为当时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5个省份之一。与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河南境内铁路运力虽有较大提升,但仍显滞后。2005年,河南省的铁路运输需求满足率约为60%,尽管比上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但仍然难以满足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河南省境内京广、京九、焦柳三大干线纵穿南北,陇海、宁西、侯日三大铁路横贯东西,构成了“三纵三横”的铁路交通网体系。中国铁路总公司根据河南铁路历史和现实状况,决定在加快铁路新线建设的同时,通过实施既有线路改造提升列车运行速度,满足河南经济发展需要。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003年9月9日,当时的郑州铁路局吹响了京广铁路郑州段提速改造的号角。此次改造总投资21亿元,改造341处影响提速的弯道,更换新型提速道岔130组,同时对铁路路基、桥梁等进行加宽和加固。随后几年,根据总公司安排,他们又对管内京广、陇海两大线路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升级,铺设了跨区间无缝线路,安装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提速道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底,郑州局采取大兵团作战方式,在1个多月时间里完成了过去5年换枕施工的工作量,更换管内东陇海线轨枕25.9万根。
2007年4月6日,在第六次大提速试验中,由郑州机务段司机李振修驾驶的“和谐号”动车组在京广线许昌至小商桥区间创造了时速254公里的中国铁路既有线“第一速”。
既有铁路的提速改造使中原铁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之后,河南省境内允许运营时速达200公里的铁路达到564公里,在全国各个省份中名列前茅。
高铁让中原人民出行更加便捷
2006年4月18日,是豫南人民十分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豫南人民盼望已久的在宁西线开行旅客列车的梦想成真。
宁西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横向干线之一。对河南来说,该铁路不仅填补了豫南无东西走向铁路的空白,还使豫南重镇南阳、信阳成为了具有“十”字形铁路交叉的铁路枢纽。宁西线客运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豫南与长三角经济圈的距离,为中原地区架起了又一座直通长三角的桥梁。此外,宁西线南北分流功能大大增强了中原铁路网的灵活性。
令河南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还有多条高铁线路在中原大地上横空出世!
2010年2月6日,河南省境内首条高铁郑西高铁开通运营。开通运营当年,郑西高铁旅游黄金线的作用就得以体现,洛阳龙门站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累计发送旅客10万余人次。随后几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洛阳龙门站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15%以上。
2012年9月28日,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开通运营,郑西高铁与京广高铁郑武段“握手”,郑州东站投入使用。“上午游览少林寺,下午参观黄鹤楼”成为现实。运营初期,郑武段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24对,两条高铁发送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据统计,郑州东站使用初期,日均发送旅客就达到了3800多人次。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京广高铁在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广州分别与已经建成通车的高铁相连。运营初期,郑州东站即显现出高铁联网效应,发送人数逐月递增,途经郑州东站的97对高铁列车经常一票难求。据统计,2013年暑运期间,郑州东站日均发送旅客量较京广全线贯通前增长76%。
2014年12月28日、2015年6月26日、2015年12月31日,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先后开通运营,并与京广、郑西高铁“握手”,郑州局高铁版图逐步完善,高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愈加明显。郑焦城际铁路开通半年,焦作车务段发送高铁旅客74.4万人次,占全段全年旅客发送量的37%。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它不仅大大缩短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而且连通京沪、京广、郑西高铁。自此,郑州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形成,中原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铁路建设为河南
迈向经济强省提供发展自信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块沃土因持续推进的铁路建设更加熠熠生辉。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提出“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这个“米”字带给河南的不仅是时空和观念的巨变、经济版图的重构,更是一笔巨大的隐性财富:昂首阔步迈向经济强省的发展自信。
在广大铁路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奋斗中,在成型的“十”字高铁骨架上,郑州“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快速推进。
2015年6月26日,“点”通西北,作为未来郑太高铁一部分的郑焦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随后,郑焦城际铁路向西边延伸,去往太原的高铁正在唤醒着沉寂千年的太行山脉。
2015年10月31日,“下撇”落地,旨在打通西南通道的郑万高铁河南段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4日,“捺”是东南的郑合高铁开工。
2016年10月29日,“上撇”连接东北的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开工建设。届时,郑州到濮阳只需半小时。濮阳人东西“握手”、南北“串门”,说走就走的梦想将变成现实。
如今,一个用高铁线路写成的“米”字,逐渐浮现在了广袤的中原大地之上。矗立在乡村田野的一座座铁路高架桥像一道道彩虹,彰显着改革发展新成就。
纵横交往,亨通八方。“米”字形高铁建成后,坐高铁从郑州出发,半小时内可到濮阳,1小时内可到南阳,2小时内可到太原、西安、武汉,3小时内可到北京、青岛,4小时内可到长沙、上海;5小时内可到杭州,8小时可到哈尔滨、长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省境内濮阳、南阳等城市将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届时,河南省境内高铁、既有线路、大能力煤运通道、城际铁路科学分布,特别是以郑州、郑州东、郑州南站为主要客运站,以圃田、关帝庙、薛店和高铁快运基地为现代物流基地的郑州枢纽,加上现有的郑州北站,将成为布局合理、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综合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运输服务“一体化”,中原儿女出行将更加快捷,河南货物流通更加顺畅。
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