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

为什么一加能活下来?刘作虎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向我们给出了答案:

因为足够保守。

当然他所说的保守其实更多的是指公司决策方面。但纵观五年来一加所推出过的所有旗舰机器,给人的感觉其实也是四平八稳,总是缺点儿意思。

前有金立解散、美图兼并,后有锤子停售、魅族转型。逐渐走向寡头时代的手机市场,留给小厂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成功活下来的一加,是否会继续延续前五年的保守策略?我不这样觉得。

因为从一加 7 Pro 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试图提升产品力来冲击顶峰的决心。

用过就回不去的屏幕

当把一加 7 Pro 真正拿在手里的时候,其实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元素,比如正面看起来很像 OPPO Find X,这也是一加第一次使用完整的全面屏设计。而后背部分则保持了一加 6T 的基本设计语言,摄像头居中,表面采用了雾面处理,让人有点想起 OPPO R17 Pro。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

但一加还是有点保守,保守体现在没有首发一款更大胆吸睛的配色,比如一加 6T 的「迈凯伦」版以及「电光紫」版其实都比目前的配色更出挑一些,现在也只能寄望之后再推出特别配色的版本了。

另外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稍显粗糙,比如背面摄像头凸起边缘部分,其实还是有一点割手的,包括这个框住摄像头的金属圈也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外观设计总体上还是颜值在线的,拿在手机不会有低端廉价的感觉,只是还稍微欠缺了一丢丢精致。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

在前些天规格泄露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担心一加 7 Pro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板砖,毕竟 OPPO Reno 10 倍变焦版已经算是前车之鉴,厚度和重量在今年都算是名列前茅。

在实际上手之后,尽管这种疑虑仍然存在,机身如同所想那样很大,但由于双曲面屏幕分摊了一定的厚度,整个握持的手感反而比想象中更薄一些,这种手感也分散了一些重量感知。能感觉到一加 7 Pro 的分量不轻,但也还在预料之中。

海外发布会后参数公布,8.8mm 厚度和 206g 的重量基本也印证了我之前的感受,不过还是建议尽量选购轻薄的保护套。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

屏幕是一加 7 Pro 花费力气最多的地方,除了投入一个亿的费用来研发之外,CEO 刘作虎和官方微博可是结结实实的吆喝了好几天,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依然充满了对国产手机是否能达到世界最高水准的疑问和不信任。

抛出硬参数,找三星显示和第三方机构 DisplayMate 背书,一加已经尽力去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从基本规格上来看,三星显示为一加 7 Pro 定制了一块 6.67(圆角计算 6.46)英寸,比例为 19.5:9 的 Fluid AMOLED 屏幕,3120×1440 分辨率,90Hz 刷新率,激发亮度 800nits。和三星自家 S10 的屏幕基本上是不相上下。S10 激发亮度更高,但手动拉到最高亮度两者两者基本持平。

比起尺寸和亮度,其实分辨率和刷新率是文章视频里最难以体现的两个维度,非常隐性,但却是「用惯了就难以回去」的两个典型。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

我曾听过很多人表示手机用 1080p 的分辨率就足够了,60Hz 刷新率用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不好。但这只是没有对比就没伤害,只要你的眼睛适应了 2K 分辨率和 90Hz,回头再看 1080p 和 60Hz 就「味同嚼蜡」。

所以当一加放出消息向三星显示定制了一块 2K 级别的面板时,其实已经拉开别的国产旗舰一个身位。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曾经被诟病过屏幕的一加这次直接不和国产玩了,竞争对手转向了 iPhone XS Max 和三星 Galaxy 10 这样的国际旗舰。对于这些产品,一加还有着 90Hz 刷新率的优势。

90Hz 刷新率并非什么新鲜的技术,在 LCD 面板上早已有 90Hz 甚至 120Hz 的屏幕,离消费者们最近的其实就是 iPad Pro 上面那块 120Hz 刷新率的面板,远一点的还有 ROG Phone 的 90Hz 以及雷蛇 Razer Phone 2 这些游戏手机,但在三星 AMOLED 屏幕上确实第一次实现。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6)

从主观感受上说,肉眼的观感能够很明显察觉到一股「三星味」,无论是祖传的侧面偏绿还是面板的观感表现,其实与三星 S9 到 S10 这一代的屏幕表现都极为相似,基本上可以认为在效果上和 S10 这一代是同级别的。

但加上 90Hz 之后就不一样了,它不像 iPad Pro 的 120Hz 有非常明显的一眼睛区别。但只要用上一个下午再用回三星,尽管显示效果还是近似,但滑动起来微博你就会觉得三星的滑动有种「抖动」和「卡顿」的感觉,这就是眼睛适应了高刷新率之后的「副作用」,尤其是画面运动较快时会感觉更明显。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7)

至于这块屏幕在色准等方面的表现,一加这次和屏幕评测机构 DisplayMate 合作,并在 5 月 14 日放出了完整的测试报告。0.8 的 JCND 色彩偏移持平 iPhone XS Max,略弱于 S10 ,整体素质则和两者不相上下,同样获得了 A 评级。

另外一加 7 Pro 也是继三星 S10 系列之后,又一台通过 HDR 10 认证的手机,也侧面印证了这块屏幕的素质。

至于你们要的 DC 调光,海外发布会虽然没有提,一加把这个功能藏在了实验室设置里。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8)

一加 7 Pro 的屏幕指纹是我近期用过的产品里可以说是最快的,官方给出的数据是 0.21s,相比一加 6T 不仅识别速度更快,同时识别区域也更大了,不用再小心翼翼将拇指对好,我觉得除了依然不能盲解之外,现在的光电屏幕指纹已经达到了电容指纹水平(三星超声波指纹出来挨打)。

屏幕规格的突飞猛进,让一加 7 Pro 有了真正跟市面上最顶级旗舰掰手腕的资格,然而产品力上跑得飞快,一加品牌本身却还需要循序渐进,所以在声量上强调三星显示和 DisplayMate 并非没有原因。

适配了 25 款输入法的线性马达

作为一台非常出色的水桶机,有一些功能和体验是在文字和视频中无法展现出来的,比如这次上了 X 轴线性马达,也叫横向线性马达或者 XY 轴线性马达。

线性马达是一个比较主观但个人却比较在乎的体验,在某些手机上常年关闭振动并不是因为不喜欢振动,而是这些手机的振动马达效果实在太差,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系统级的振动反馈无法关闭,就像隐藏在房间角落的虫子,每次碰到都要恶心一下。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9)

目前手机上线性马达效果最好的依旧还是 iPhone 没有之一,一加 7 Pro 当然也不能和 iPhone 的相比,但是从振动触感的反馈来说,它已经做到了目前 Android 阵营里第一梯队,和 Reno 10X、魅族 16s 等手机处于同一水平,面对大部分 Android 手机都是领先的。

但问题是,用户能在哪些地方体验到线性马达的好处?最让人用了回不去的,其实是使用输入法打字时的触感反馈。

然而振动手感这事并不是仅有硬件就可以的,从系统层面到第三方软件的支持上都会影响线性马达的表现。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0)

举个例子,在坚果 Pro 2S 上的 Z 轴线性马达能提供不错的反馈,但是在系统输入法和第三方输入法的支持程度完全不一样,系统输入法甚至还特地有一个「开启特殊振动」的功能开关。

所以当一加的产品经理说对 25 款常见的输入法都进行了线性马达适配的时候,我觉得一加的团队是有在认真对待这个事情。另外因为一加的海外策略,喜欢谷歌拼音和 Gboard 等国外简洁输入法的用户这次也会有惊喜。

成就真全面屏的前置相机

一加 7 Pro 会采用前置升降式摄像头并非意料之外。在以往采用「真全面屏」设计的产品中,前置升降式摄像头除了保持屏幕的完整性以外,往往也会作为一大所谓的卖点成为宣传之重。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1)

这次一加 7 Pro 的前置摄像头反倒是存在感很低,当然这也与它和自拍用户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产品定位有关。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2)

相机自拍界面的「关」「①」「②」「③」4 个选项,我一开始甚至没搞懂这是指 3 种滤镜风格,还是 3 种自定义设置,后来才发现原来是 3 档美颜等级。

前置升降式摄像头在一加 7 Pro 上的意义,我认为更多是在成全它的顶级屏幕,没有让这块屏因为在任何一个地方挖孔而产生缺憾。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3)

当然,如果是对于视频通话和人脸解锁有较高需求的用户,一加 7 Pro 和普通的智能手机无异,30 万次的升降寿命就算日均 10 次视频通话加上 90 次人脸解锁,都能顶 8 年,而 0.53s 的升起速度也保证了人脸解锁的效率,只是现在变成了需要亮屏后在解锁界面上划才能激活人脸解锁,在如此繁琐的操作下,相信我算出的 8 年寿命还能再往上续。

世界第一梯队的拍照究竟如何?

随着由多颗镜头组成的多焦段拍照成为主流,一加 7 Pro 上也十分顺应潮流地配备了「广角 超广角 长焦」的后置三摄搭配。

其中,主摄为目前在众多机型上都采用过的 IMX586,这枚传感器具备 4800 万像素、1/2 英寸大小,具备 OIS 光学防抖,并采用 Quad Bayer 阵列,日常会以像素四合一的方式将单像素面积提升至 1.6μm,输出 1200 万像素的超采样照片。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4)

其他两枚副摄则分别为 1600 万像素的等效 17mm 超广角镜头,和 800 万像素的等效 78mm 长焦镜头。

在 DxOMark Mobile 的测试中,一加 7 Pro 取得 111 分的总成绩,仅以 1 分之差了落后于并列第一的华为 P30 Pro 和三星 Galaxy S10 5G,排在了 Mate 20 Pro、P20 Pro、Galaxy S10 等拍照强机之上。

大家的老朋友 IMX586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5)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6)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7)

▲(一加 7 Pro | 主摄)

在日间的样张中不难看出,一加 7 Pro 拍出的成片风格比较「素」,白平衡和色彩风格都以还原为主,即便是面对着蓝天白云,或颜色比较复杂的场景,都不会有过于抢眼的颜色跳出来。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8)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19)

▲(Galaxy S10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0)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1)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2)

▲(Galaxy S10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3)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此次与一加 7 Pro 作为对比的是三星 Galaxy S10 ,虽然 Galaxy S10 的 DxOMark Mobile 分数要略低于一加 7 Pro,但 Galaxy S10 在目前众多旗舰机型中依旧拥有相当优秀的拍照综合实力,尤其是在关乎观感的色彩表现方面,一加 7 Pro 与之对比最适合不过。

与色彩风格突出的 Galaxy S10 相比,一加 7 Pro 的「朴素感」更加明显。但同时,一加 7 Pro 由于规格较高的主摄,也为样张提供能更高的细节解析力和画面纯净度。

超广角不是最广,但依旧出色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4)

▲(一加 7 Pro 超广角畸变开关对比)

超广角镜头作为风光摄影的「捷径」,一经在主流机型上搭载后,便迅速成为了旗舰机的标配。跟进了这一点的一加 7 Pro 相信会让更多人心动。

不过也能看到,一加 7 Pro 所配备的等效 17mm 镜头,所拍摄的样张边缘能看出有略微明显的桶形畸变,虽然在开启机内修正后会有所改善,但同时也会牺牲掉视野宽广度。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5)

▲(一加 7 Pro | 超广角)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6)

▲(Galaxy S10 | 超广角)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7)

▲(一加 7 Pro | 超广角)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8)

▲(Galaxy S10 | 超广角)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29)

▲(一加 7 Pro | 超广角)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0)

▲(Galaxy S10 | 超广角)

在超广角的世界里,1mm 的差距就足以能引起视角上的变化,能看出三组样张均是等效 16mm 的 Galaxy S10 视角更为宽广,而两者在色彩风格上的区别也依旧明显,Galaxy S10 会选择更加浓艳的颜色或高对比度突出超广角的视觉冲击力,一加 7 Pro 依旧则以还原实际为主。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1)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但有趣的是,同为 1600 万像素,一加 7 Pro 的细节表现依旧要比 Galaxy S10 丰富。从这一点看,我认为较小的视野也是可以接受的。

长焦画质棒,但太长不一定好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2)

▲(一加 7 Pro | 长焦)

在长焦镜头的运用上,一加 7 Pro 与众多配备 50mm 标准定焦的机型不同,它所采用的是等效 78mm,具备相当不错的远摄能力,对此一加也将其定义为 3 倍光变。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3)

▲(一加 7 Pro | 长焦)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4)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在将双方的样张放大为相同大小后可以看出,即便 Galaxy S10 的像素量更高,但拥有更长物理焦距的一加 7 Pro 还是在远摄样张上占足了解析力的优势,具备 OIS 光学防抖也让其拥有极高的成片率,78mm 焦段在拍摄样张的过程中我都没有出现手抖拍糊的情况。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5)

▲(一加 7 Pro | 长焦)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6)

▲(Galaxy S10 | 长焦)

但有时太远的视角也会有导致构图过于集中的情况,我认为一加可以在相机界面中加入 2 倍的数码变焦按钮,让有需求的人可以实时通过取景框获得等效 50mm 左右的构图。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7)

▲(一加 7 Pro | 3 倍数码变焦)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8)

▲(Galaxy S10 | 2 倍光学变焦)

这组猫咪的样张拍摄于光线充足的日间,但一加 7 Pro 在准备拍摄与 Galaxy S10 一样带前景的类似构图时,突然切换成了由主摄数码裁切而成的视角,由于期间发生了明显的透视变化,因此被察觉。

我猜测这是由于前景的出现突然改变了一加 7 Pro 的测光,使其认为长焦镜头并不适合目前的拍摄。而在这组样张中,一加 7 Pro 也难得的展现出了比 Galaxy S10 更突出的观感。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39)

▲(左:一加 7 Pro | 数码裁切 右:Galaxy S10 | 长焦)

不过实际放大对比后能看出,由长焦镜头直接进行拍摄的 Galaxy S10 还是拥有更多的画面细节。

夜间拍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0)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1)

▲(Galaxy S10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2)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3)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4)

▲(Galaxy S10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5)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在夜间光线复杂的环境下,一加 7 Pro 的色彩风格对比白天有了非常大的转变,整体与 Galaxy S10 相似。两者在高对比场景下均没有刻意提高暗部,保留了夜间该有的质感。但放大对比后可以发现,Galaxy S10 的高光溢出相比一加 7 Pro 更为明显。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6)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7)

▲(Galaxy S10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8)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在光照均匀的普通夜间场景里,两者的表现与日间时一致,依旧是 Galaxy S10 的观感更为突出,而一加 7 Pro 则胜在更多的画面细节上,但在金鱼池的样张中也能看出一加 7 Pro 有些许的白平衡偏绿。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49)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0)

▲(Galaxy S10 | 主摄)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1)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

整体来看,一加 7 Pro 的拍照表现确实称得上一线水准,三颗镜头的画质表现都可圈可点,最为考验算法的夜间场景也维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在样张的色彩调校方面,一加 7 Pro 所展现出的风格也与其系统的原生感很像,没有过多的「味精」在里面,但我依旧认为一加在拍照的观感上仍有提升空间,「真实」与「好看」这把天平,一加的砝码还可以再做些细微的调整。

硬件:规格怪兽之王

一加的宣传口号,从来都离不开「速度」、「快」等关键词。

而一加 7 Pro 上搭载的骁龙 855 移动平台、最高 12GB 的运存以及最高 256GB 的 UFS3.0 闪存则无疑让它成为目前市面上最快的手机之一。

在日常的使用中,无论是系统的流畅度,还是大型游戏的加载速度,一加 7 Pro 的表现都能令人放心,在操作的响应速度上,也没有拖 90Hz 屏幕的后腿。

说到日常使用,自然就离不开游戏。我们也拿着这台一加 7 Pro 玩了两把《和平精英》。

在画质开至高清 HDR 的情况下,画面持续稳定,没有出现严重的掉帧以及画面卡顿的现象,帧率基本能够维持在 55FPS 左右,最低也没有出现过低于 50FPS 的情况。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2)

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也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热情况,总体发热还是控制得不错的,长时间游戏可能会有点发热,但是感觉并不会太明显。在室温环境下接近一小时的游戏后,我们通过温枪对手机背部发热量最高的摄像头下方进行测温,结果显示温度也仅为 43.5 摄氏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平精英》这款游戏还在前期优化中,版本不同发热状况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当然,对于这些性能怪兽来说,跑分依然是直观显示性能上限的最佳手段。

我们先后用一加 7 Pro 跑了一下 3DMark、Geekbench 4 以及安兔兔,成绩毫无疑问均属于优等之列。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3)

另外,我们也通过 androbech 来测试了一下换成 UFS 3.0,对一加 7 PRo 读写速度的优化到底有多少。而结果显示,从 UFS 2.1 升级成 UFS 3.0 后,一加 7 Pro 无论是顺序读写还是随机读的速度都有不了少提升。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4)

在实际体验中,在 UFS 3.0 的加持下,在手机传输、安装应用等方面,一加 7 Pro 明显比其他产品更快,至于有没有刘作虎所说的 75% 提升我不清楚,但在安装接近 2G 的《和平精英》时,我对比了一下,确实缩短了一半时间。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5)

简单总结,无论你只是日常使用的普通用户,还是十分关心跑分的性能党,对于一加 7 Pro 的性能你都无需有任何顾忌。

在续航方面,一加 7 Pro 搭载的是一块 4000mAh 的电池,该电池容量在目前也算是第一梯队。但是相信用户还是会担心这电池能否支撑起 90Hz 屏幕一天的使用。

为此我们在默认 90Hz 刷新率的情况下把手机电量充至 100%,并且进行了一次简单的 3 小时的续航测试。当中包括 1 小时在线视频播放、1 小时的大型网络游戏、1 小时的音乐播放 网页浏览。

测试结果显示,在进行两小时 1080P、声音调至 50% 且外放的在线视频播放后,电量耗掉 13%。而再进行 1 小时《和平精英》的游玩后,手机电量进一步耗掉 18%,而 1 小时网页浏览 在线音乐播放后再耗电 6%。

另外,晚上 8 小时的待机也仅消耗了 3% 的电量。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6)

由此可见,将屏幕设定为默认的 90Hz 刷新率,即便是重度使用,电池支撑一整天基本不成问题。不过在极限低电量的情况下,你依然可以在设置中选择成 60Hz 的刷新率,以达到更好的续航效果。

另外,一加 7 Pro 支持自家 30W Warp 快充。在完全没电的情况下,一加 7 Pro 5 分钟充电 12%,15 分钟充电 35%,30 分钟充电 61%,一个小时可达 93%,充满也只需要 76 分钟。要注意这依然是私有协议,并非我们常见的 PD 或 QC 快充。

这个成绩无论是短时间的应急充电,还是零到一百的总用时,都能令人相当满意了。只不过相对可惜的是,即便已经到了 2019 年,各大厂商都已经在开始研究无线快充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看到无线充电功能在一加新旗舰上出现。

至于软件部分,运行 Android 9.0 版本的氢 OS 依旧保持了速度和流畅度两个特点,一加在这方面没掉过链子,另外有趣的是还新增加了一个「禅定模式」,意在让你放下手机感受自然,启动之后的 20 分钟内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接电话或紧急呼叫。

另外 Google 最新的 Android Q 也将在发布会后提供测试版。

品牌力需要产品力带动

比起说一加为何这次花下大力气堆料,在五周年之际推出这款真旗舰,其实我更想谈谈一个对于消费者更实际的问题 —— 面对三星 S10 这样的顶级产品,有什么选择一加 7 Pro 的理由。

从摸过一加 7 Pro 又在用三星 S10 系列的几个同事来看,一方面他们觉得一加 7 Pro「很香」,另一方面又觉得选择三星是一项更为保险的选择。

一加7pro真实使用感受(一加7Pro)(57)

经过几天使用,其实我倾向于两者在产品力上几乎已经不存在差距,只是在一些功能细节的取舍上有所不同。

真正的差距体现在品牌力上,尽管这几年一加的策略一直是「只做旗舰」,但同样无法否认的是一加以往都是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将硬件堆到最好,而在它头上还远远有更多产品,多年对品牌的塑造和消费者的信任,都是现在的一加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才是一加面对这些产品的最大阻碍。

一加 7 Pro 是个好开始,它证明了一加不止会做性价比旗舰,也有能力和野心更进一步。

一加 7 Pro 也有风险,在最高端旗舰的世界,每一个品牌都比它耕耘更深更久,塑造高端并不是仅仅在产品层面,更是品牌价值、文化、地位的竞争。

高处并非不胜寒,欢迎来到最顶级旗舰俱乐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