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

内容来自我的“高月琴大夫” ,可关注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我以前遇到过这样一些病友,他经常会感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浑身不适,自己估计是血糖没有控制好,想着去医院检查一下。但是,他怕检查出血糖很高,回头老伴唠叨,于是就在去医院检查的前几天,很注意饮食,不吃零食,也不喝酒了,也会按时打针吃药。

最后,检查结果出来一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不太高,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很高,12.7%!他便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血糖控制的不错,糖化血红蛋白12.7%,就是最近2-3个月平均血糖是12.7mmol/l。

其实不然,这个血糖结果只是假象!其实,他最近的血糖控制的很差!

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理解是错误的!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1)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01、究竟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缓慢、持续、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值的多少取决于血糖的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都无关。

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患者近8~12周总的血糖水平,也是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02、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对人体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可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还可引起血脂和血粘滞度增高,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不论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的预测情况,还是糖尿病病人的筛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03、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为 4%-6%;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7% 表示控制理想;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8% 表示控制稍差;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9% 表示控制不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9% 表示控制差,是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并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具体见下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平均血糖关系对照表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2)

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若HBA1C >9%,说明患者持续高血糖存在,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并发症危险性关系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3)

从上图可以看出:HbA1C越高,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就越大。

文章开头的病例中,患者的HBA1C达12.7%,因此,他的血糖控制的非常差,需要尽快将血糖控制好。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我国及世界多个国家的糖尿病防治指南,都是以HbA1C做为调整治疗方案的切点。

其中,我国指南指出: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把HbA1C控制到<7%时,就开始单药治疗;当单药治疗3个月,不能把HbA1C控制到<7%时,就开始二联治疗;以此类推,如下图: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简易路径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4)

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

心脑血管急症、外伤、严重感染、休克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

反之,近几个月血糖控制不良,仅这几天控制好时,表现为血糖尚可,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病人。

04、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的目标值

制定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要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如下表: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值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5)

尽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但它不能代替日常的自我血糖监测,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不能反映每天的血糖控制情况,患者也不能以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的结果来调整日常胰岛素的用量。

总之,只有把日常血糖监测与HbA1C相结合,才能长期把糖尿病控制好。

内容来自我的“高月琴大夫” ,可关注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