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1)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2)

文/京博国学

提起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不得不提。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及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贵在有礼。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礼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中华礼仪之美。向古人学习,学的是举止上的礼仪之美,学的是适时而言的说话之道,更是待人处事上的为人之智。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3)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处于一定的职位,却没有提出应提的意见,是君子就应当感到羞耻;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是君子也应当感到羞耻。

人生在世,应当要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对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只有大小之分而无轻重之别。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过来讲,人在其位,则必谋其政。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人处于一定的位置角色上,就应该有符合那个位置角色的言行。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4)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说话首先要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道德经》中说:“轻诺必寡信。”是说那些轻易发出的承诺,很少会被兑现。

言行便是人品,诺言加身,便要用心去完成。

小信诚则大信立,中正的人,话一旦说出,便要将他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用心去做,事有归着。

唯有诚信重诺,真心待人,方能万事顺心,福运临门。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5)

“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如果每开口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就不会口出恶言。因为去骂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愤愤不平地回骂,这样就容易使父母遭受到辱骂。不辱没自己的名声,也不让父母蒙羞,这才可称得上是孝子。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对方。

朱熹注解这段话时说:“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一定要互相体谅,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不愿听的恶言恶语,就不要对别人说。说话时温文尔雅,不急不躁,心平气和,沟通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6)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有德行的人谨慎说话,注重干实事,说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语,抢先说大话,说到却做不到。

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所谓讷言,就是忍而少言,谨慎慢言,说话前要三思,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也不要饶舌话多,滔滔不绝。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言不在多,希言则贵。

知易行难,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行动。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7)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说话有事实依据,做事有法度规矩。所以,活着的时候,无人能改变他的志向,死后也无人能剥夺他的美名。

人的主要活动方式,不过言与行两种。

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说话必须要真、要实、有根、有据、有实质内容;不信口开河,不捕风捉影,不胡言乱语,不虚假夸张。

做实事,做好事,言行一致。

不只说不做,不避重就轻,不损人利己,不违纪犯法。这很不易,但只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磨炼意志,必会不断提高做人的层次,进入更高的境界。

相关推荐:

夜读丨慎独:坦坦荡荡才是自在人生夜读丨《了凡四训》4句话,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夜读丨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8)

主播:六哥

静静的夜,陪伴不愿休息的小耳朵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国学(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礼记导读经典语录(这五大说话之道)(9)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